第175章 武举惊变(上)(第2/3页)

“……”完颜兰不说话。

欧阳道:“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但是而今我确实没办法。如果你同意这些条款,可以和张玄明张大人直接联系。如果没有其他事,郡主请吧!”

金国最痛苦就是和辽国进入了拉锯战,两边仇恨之深,已经是不死不休的一个局面。而最最痛苦莫过于宋朝不仅隔岸观火,而且大发战争财。宋朝这个庞大生产力的怪物一旦耸立起来,金辽即使联合恐怕也未必是其对手。完颜兰在宋呆的时间不短,非常明白,即使金人灭掉了辽人,宋人必然要下死手。也就因为这点,完颜阿骨打上表称臣,但这在中原几千年来屡用不鲜的招数今天没得用了。

看以往无论是匈奴还是突厥,当弱小只要表示和中原和顺,不仅能避免两边战火,更能从中原得到莫大的好处。中原无论谁当皇帝,对藩王的赏赐从不吝啬。但这次宋朝却转了脑筋。不图虚名,只求实际。自从西北大捷后,朝廷以仁义治国的声音越来越微弱。

完颜兰不知道的是,商人渗透朝廷是为主要原因。宋朝士族力量是很强的,而一旦士族和商人勾搭,后果就成了这样。比如杭州舰队,如此大修土木的工程,朝廷反对声音寥寥无几。大臣们几乎是一边倒的拥护。对辽长期和谈收取十六州,朝里也没有意见。不动兵枪拿回十六州,没有再比如此更好的结果。

金人的生存空间因为宋朝的态度转变,而一步步被压缩。护步冈打前后,女真人以战养战,全民皆兵。没想火器犀利出现。辽人迅速巩固了防线。耶律大石还学习宋的‘耗’字诀,利用辽比金强盛的国力,来一点点消耗金人的实力。金人掌控版图虽然不小,但人烟稀少,土地贫瘠。再加是军事之国,农民、商人、手工业者人数比例过少。再下一步,伴随宋对海上走私的打击,金人将更加困难。更别说宋人火器进步加强。

“告辞!”完颜兰见谈判无果,也不可能再有进展,于是起身告辞。

欧阳吩咐:“夫人,帮我送客。”

“郡主这边请。”

……

五月中,欧阳上京。不过不是为了武举考试,而是为了报道武举考试。欧阳租下东京一家印刷厂一个月,所有稿子都由东京发出。而这次武举名单一过来,欧阳惊喜发现岳飞出现了。这个没有政治觉悟,但擅长打仗的人一直是欧阳耳闻人物。在特区,第一位是关二爷,第二位就是岳爷了。他的故事欧阳打小就知道。也特意留意一些对岳飞的历史分析,很多人都说岳飞之死,就是因为其没有政治头脑,和皇帝的思想战略有冲突。有兵权有声望,但是除了掌兵打仗外,没有其他需求。

其实宋已经有实际例子。狄青功高被贬,他就很不明白为什么,宰相文彦博悄悄告诉他:“无他,朝廷疑尔。”非常不讲道理简单的理由。这样的人发达的快,但死得也快。

周掌柜重点推荐了一名水军将领,名李宝。年不过十六,非常年轻。周安是听说此人虽然出身农家,但非常重气节。小小年纪就能说不愧天地乃为大丈夫。而后观察发现,其人不仅有气节,而且也有胆略。于是就施点小恩,把他安排到漕运中当个兵丁。四月时候,打听其他左右漕兵,大家都说此人性格合不来。其因为顾公忘私,惹漕运将官大怒,罚其连当三值,两天两夜,仍旧坚持不偷懒打盹片刻,周安见此人确实可用,于是就将其以乡兵兵头身份推举到武举。

而这批参加武举将领都是清一色年轻人,最大不过三十五岁,最小的十四岁。有的出身将门,有的出身商贾,有的出身士族。韩世忠和刘锜两名将军的伟功让即使是士族也对武举来了兴趣。更何况本次是挑选杭州舰队的将官。虽然大家不知道主将是不是也从这边产生,但是杭州舰队规格颇高,杭州舰队设帅司,就是经略安抚司,乃是从三品的大官。下面的正将也是六品之上,即使是副将也有从七品的待遇。

宋朝虽然重文轻武,但是工资却不是这么算的。正一品宰相每月三百贯俸禄。而正二品武官节度使却有四百贯,并且每月公用钱有的重军路达到万贯可以支配。即使到了南宋,经济拮据时候,官员俸禄就一半,但是武将的钱还是全部照给。如此眼热的职位,谁不想抢呢?

本次武举也是有规定的,任何参选人必须符合以下条件。第一:当地有名望的乡绅推举。或者是县级以上推举。但凡沽名者,事后将追究推举人。第二,将官子弟。朝廷在册九品以上武官子弟都可参加。但凡四品以上差遣将官必须推举一人参加。第三:参举者必须识千字。

条件很宽,而且还有强制推举,本次参加武举人数竟然突破千人,这可以说是宋开国以来最大规模一次选拔人才。欧阳私下和主考童贯有联系,两人密谋了三天,制定出了一套选拔规矩。虽然有人想和童贯打招呼,但内卫负责起居,除了皇帝只有欧阳可以见到童贯,谁也没办法。而欧阳也有人套近乎,只不过其身边跟随不少记者,一见有人套近乎就先采访:你家参加武举的叫什么?结果欧阳也是生人勿近。

而副主考是韩世忠、种师中,还有一干陪衬的枢密院和礼部的人。韩世忠显然成熟很多,回来后也没去拜访欧阳,任何访客一律不见。种师中倒是有开门接待,但年事已高,大家一见才发现,这种老将军也是当陪衬的。

在开始前一日,大家也看明白了。真正主考其实是三人,童贯、韩世忠还有欧阳。童贯负责识人,韩世忠负责能力鉴定,欧阳负责出点子。而每人都有御史台的人全程监视。宋朝对作弊的严格态度不是盖的。

……

东京校场,一千多名汉子全部换上禁军服装在禁军校场站立,每人背后还有一个编号,面前是一张桌子还有石头压住的纸、水和墨。将台上三十几名主副监察坐立,而欧阳带的记者团则在侧面。童贯左右看看,站起来喝道:“我乃本次主考童贯。这位是副主考韩世忠韩将军……”被叫到名字的依次站起来。

介绍花费了不少时间。介绍完后童贯坐下,也不说话也不言语。烈日暴晒了半个时辰,将台上的人喝了几碗酸梅汤后。童贯再站起来,从身后拉出一个人来道:“为将者,令达而行。上将言语,必然要听之详细。军情紧急复杂,一字可生,一字可死。现在你们就写下我手拉这位大人的官职,还有名字。交头接耳者,驱逐出场。开始”

李逸风擦把汗道:“大人,这不是扯淡吗?三十几个人怎么认得到。而且童贯话语还带家乡口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