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真相(第2/3页)

“爹……”胡杏儿见欧阳礼让,于是又喊了。

欧阳怒道:“你先。”

“还是你先,你公事。”

“不,还是你先,免得一会你又爹一句。”

胡万三看两人似乎很熟样子非常惊讶:“欧大人怎么认识小女?”

这个问题要抢答,欧阳忙道:“我来河南时候,正巧遇见令爱在乞丐堆中讨生活。当时正缺个熟悉河南,价钱便宜的人当向导,阴差阳错就选了她。”

这人说瞎话不是一般有本事。胡杏儿偏偏无法反驳。自己和欧阳第一次见面确实是乞丐打扮。而自己也熟悉河南,还给人家当了个把月的便宜车夫加向导,还真拿了工钱。胡万三苦笑:“小女顽劣,大人笑话。不知大人怎么会在此地。”

“这个说来话长。胡掌柜,你身后女人事关大宋和谐稳定。不如交给我来处置吧?”

胡掌柜摇头:“大人不知,如果不是金娘一力阻止,我和几位弟兄早成了刀下鬼。我胡万三可能不会做人,但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道理还是知道的。要带走金娘,就先杀了我。”

胡杏儿对欧阳道:“我爹说得有道理。”

欧阳道:“那是狐狸精。”

“爹!”胡杏儿转变了立场。

“你一边去。”胡万三道:“还请大人放金娘一条生路。”

“胡掌柜,我很想答应你,然后再悄悄杀了她。”欧阳叹气道:“可惜,就算我想放,皇上也不会放过她。和此事有瓜葛之人,一个都不能留。如果胡掌柜有好生之德,不如让金娘少受点罪。真带活的走,官府酷刑可不是摆设。”

金娘道:“胡掌柜,你我相交一场,也算是缘分……”

胡万三打断道:“大人,你只手能通天。我胡万三舍弃家财,需要多少钱你尽管说。如果让人知道我胡万三贪生怕死,连救命恩人都看这死在眼前的话,我胡万三也无脸苟活。”

“你没事救他干嘛!”欧阳见胡万三态度很生气,指责金娘道:“你就让金二砍死他,然后我们砍死你不就好了?……好吧好吧胡掌柜,我答应你就是。不过这人不能留在这里,我怕兴风作浪。”

“那大人……”

“我送她回金国,以后是生是死,和我们都没有关系。”

胡万三喜道:“谢大人网开一面。”

金娘凄凉道:“回金国?金国还在吗?”

“在!”欧阳笑道:“记得,下次不要相信报纸媒体。那东西都是写一些别人喜欢和希望你知道的东西。”

“金国还在?”金娘惊讶。

“在!”欧阳挥手:“把金娘带走。”

……

整理一下,保镖找了点茶叶泡水,胡万三举杯道:“胡某惭愧,什么都不说了,胡某以茶代酒谢谢大人救我父女。”

胡杏儿不满:“爹,救你就算了,我可是给他当了很久的车夫。”

“谁让你跑出去的,不吃点苦怎么知道家里好。”

欧阳客气道:“其实胡杏儿是有大功的,如果没有她,小秦岭的事没有这么顺利。我会如实上表朝廷,给胡杏儿嘉奖。”

“那就多谢大人了。”胡万三也不客气话题一转:“真没想到女真人怀有异心。”

胡杏儿插嘴道:“爹,大人说让我去阳平大学。”

欧阳一愣,这丫头学的倒是很快。说瞎话条条是道。自己确实说过,不过那是赵六身份。

“大人说的,你就去吧!”胡万三道:“其实你不说,我也有这样想法。”

“谢爹爹。”

欧阳无奈笑下道:“胡掌柜,我还得向你举荐一个人。”

“大人说的是金四?那可是个标准小人。”胡万三不屑道:“胡某不想和此人为伍。”

欧阳耐心道:“此事金四有大功。而且有金四坐镇,那是大有好处。”

“好处大人在信里都说了。”胡掌柜点头道:“好吧!我会慢慢提升他。大人说得对,矿上安定为头等大事。”

……

河南粗定,欧阳和一百禁军,胡杏儿还有金娘先回东京。但是在大宋各地仍旧发生了多起小规模的暴乱的事件。由于赵玉对民生重视,和暴乱者民族的单一性,所以暴乱并没有引发规模。各处暴乱纷纷被压制、剿灭。本次官府不再先招安再围剿。而是一旦发生暴乱,立刻派出兵丁镇压。不仅有官府的人,商业协会和百姓也加入到除暴行列。最大一起暴乱不过四百多人而已。

虽然破坏力不大,并且没有多少汉人因为暴乱而死伤,但事情性质是严重的。欧阳还在回京路上,御史台在朝会上对商人进行了长达一刻钟的弹劾,而这几千字的弹表,无一不把矛头指向欧阳。其中包括排科举而重杂科、轻农重商等等,当然还少不了急功近利,把几万女真人送进大宋腹地。谏议大夫强烈要求严惩欧阳。

但也有另外一种意见,认为欧阳事先发现女真人阴谋,而后亲自冒险独自到河南处理,对平息叛乱有大功。而当时欧阳要来的两万女真人都是在西北军道开工,是因为当时的节度使李纲失职,导致两万人内流到腹地。要求重赏欧阳,严办李纲。

宗泽就是说老实话,他认为两万人调动到小秦岭,李纲当时正在玉州,批文是六州知州和通判发文准许。李纲确实有事后不查的罪名,但是西北战备紧张,李纲不可能还去理会这两万人的去向。宗泽还说,当初这两万人在西北的积极生产,才让玉州战事和西夏西北战事的粮草得到稳定补充,减轻了大宋各地的压力。宗泽认为,此事不过是意外之失。并且目前已经平定。

但枢密院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如果没有这件事,金人就会按照原计划和宋联手。而现在局面是辽金停战,虽然不知道他们是否有默契,但是对我宋军影响是比较大的。

而后还有一种理论,认为欧阳虽然有过失,但是将功补过。李纲有过失是情有可原。原则是不处罚,不奖励。

朝会有人趁机提出废除商业法,重新抑商重农,这个论调受到大部分大臣和赵玉的直接反对。商人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废除商业法不是去了商人的保护,而是加大地方官对商业的掌控。而且谁都知道,就因为商业的发展,大宋国力日日强大。就连弹劾欧阳的大臣也声明,不能矫正过枉。

最后就归纳三种论调,李纲背锅,欧阳背锅,两人都不背。最后一个论调只有少数人支持。事情闹成这样,必须要有个交代。赵玉本身也很矛盾,李纲才上任不久,并且在知晓阴谋后,立刻着手布置前线物资分配,可以说功劳不小。而欧阳更是掐死阴谋在胎儿状态,从仕官来功劳多多,对这人本就赏少,现在要处罚也说不过去。还有一点,处罚无非是流放罢官。一旦下达,将来要找个人来商量事情都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