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三件大事(第2/3页)

最后一个话题就是,监国选举。

由于欧阳前些日子去沧州大牢开小差,结果九公公只能在选举前夕和欧阳会面。九公公开门见山:“欧大人,陛下让咱家问你个问题,请欧大人如实回答。”

“是!”

“第一个问题,如此监国选举会不会影响皇家声誉?”

欧阳回答:“自然不会,但会影响一些皇家的权利,也有可能导致一些王爷的不满。”

“第二个问题,欧大人如何保证赵家可以持续坐天下?”

“选举成法,由皇上监督。兵权在皇上手中。由于朝廷有三方以上大员角力,所以绝对不可能出现一党倾朝的现象。皇上还对大理寺、御史台有直接的监控权利。不说大家不敢兴风作浪,即使有人有心,但也无力。”欧阳道:“最重要一点,群臣们已经不会再拥护非赵家子弟为帝,权利的转移,皇帝之位也没有原先那样使人眼馋。而监国之位争夺必然更加激烈。但兵权在皇上之手,既然再凶,也不可能造成兵变。所以而今之状况比宋原先之状况,国家更加稳定,不易爆发战争。即使百姓起事,也是因为监国不利,而并非是皇上的过错。”

九公公苦笑:“谢谢欧大人回答二、三、四、五、六这几条问题。第七条,朕哪天不高兴,能不能废了监国之职?”

欧阳考虑了一会道:“皇上废第一次,子孙必然会废第二次。那就会有第三次,第四次……那陛下对监国职位所做的努力,就付诸东流。而且还会加剧臣子和皇上之间的矛盾冲突。”

九公公道:“第八个问题:那如果朕认为此监国不能胜任,该如何处置?”

“皇上可以先让御史台查此人,如果有作奸犯科,可以由大理寺下罪,废除其监国之权,大家重新选举。皇上也可以对监国表示不信任,而后让大家重新选举投票。但绝对不能因为个人喜好而随意废除监国之职。”

“第九个问题:你觉朕有必要封禅泰山吗?”

“大宋现在国富民强,还浪费得起。”欧阳道:“监国之策初起,必然会引发各种麻烦。最不可缺的就是皇上的威信。封禅泰山,昭告天下。既是显皇上之威望,更是稳固监国之策,保赵家子孙万代。”

“第十个问题。”九公公问:“如果去泰山封禅要从阳平过的话……”

“恩……这个问题问得好。”欧阳汗道:“没法回答,最好别从阳平过。”

“第十一个问题。”九公公边看手谕边问:“本次当选监国是谁?”

“李纲!”欧阳道:“作为回报,他将比较重视商业的发展,并且同意增加朝内轮换大夫席位,两名大夫将从杭州、阳平出色商人中产生。还有六名的职业是农、工、渔、衙役、厢军、禁军。四年轮换,在职期间,朝廷给予补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即使他们无法说出,甚至是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是他们会用自己的身份去联想,朝廷的每项政策会对他们的职业造成什么后果,他们能不能接受,他们的家人,他们的身边的人能不能接受。宋近百年来,暴民百多起,严重破坏了大宋的根基,消耗了大宋的国力。所以我们必须让他们参与朝议,诸如太上皇,他知道花石纲对百姓造成的伤害吗?我看不是太上皇残忍,而是他不知道全貌而已。”

这样的内幕交易,欧阳是顺手拈来,丝毫不觉着有任何羞愧。倒不是欧阳不知道君子坦荡的道理,而是他根子里都这么认为,但凡是参加竞选的,都是虚伪的。比如虾米初中曾经选举的团支部书记,是行贿十几碗清汤面才弄到手。选班长那家伙用的是卤鸡翅膀,虾米干不过……

九公公苦笑:“欧大人,你回答问题就一个个回答嘛!你说这么多,咱家怎么可能记得住。”

“那就写了。”欧阳笑问:“怎么,皇上到处走走,是不是精神很好?”

九公公拿纸边写边道:“确实不错,咱家都长见识。皇上说她早年经常去江南游玩,现在去北面看看大漠、看看草原,真是别有一番滋味。皇上说,河山大好,这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皇帝都喜欢亲征。下一个问题:你和李相做了什么私下交易?”

……

九公公记录问题答案后道:“明年开春泰山之行,昭告天地是一件大事,欧大人可是要督促督促。”

欧阳忙道:“九公公,我只是一个副宰相,明年的假我都请好了。再说,只有户部尚书是我指派委任的官员。这礼部的事,你还是找礼部的好。”

“哈!你又请假。”九公公又苦笑了:“皇上说得真没错,说你是个呆不住的主。”

欧阳客气道:“朝廷自有能人。再说不管就是管。我一年说十二个意见,人家会答应一半算是很给我面子。如果我一年只说一个意见,他们不同意的话就是不给自己面子。”

“……”这个如意算盘倒是打得很不错。九公公道:“皇上说了,既然欧阳不勤公文,大选之后就去黄龙府等皇上,陪皇上走走女真之地。”

欧阳一愣问:“为什么我去?”

九公公道:“你和皇上比较随意,你又对女真地比较熟悉,自然是你去了。”

原来这样,欧阳也比较理解。赵玉走出去,后门跟一群人,赵玉不说话,他们就不敢说话。赵玉问一句,他们就只会回答一句。问哪里好去的,只会回答安全地方最好去。欧阳就不同,欧阳会玩,敢玩。他和宋徽宗是跳过河,冲过竹排偷过鸡。

九公公还问了很多事,比如如何保证大理寺和御史台只会对皇帝负责,而不是被人私下收买等等。

……

很快,第一届监国大选拉开了帷幕。皇家报进行全面报道。虽然三派别已经内定了监国人选,但是三派人员总数加一起不到半数。而且李纲也乐意听听一些无派别人氏的政治见解,他掌握着几个上重要部门尚书的位置,可以从他们中间选择合适的人来担任。

不过,第一届选择并不说完美,最少在部分人中算不上完美。因为御史台弹劾了六名官员,其中大部分是三派中的比较核心的官员。罪名是非法串联。也就是私下接触过一些有投票资格的人,并且许诺或者给予他们一定好处的人,全部被抓获。

大理寺卿并且还宣布:奉皇上之命,任何用钱财、好处收买投票的官员等同违御笔,即欺君罔上。施好处者处死,得好处者,抄没家产,流放三千里。

赵玉这手笔相当的重,如果是以前,赵玉要处死大臣,特别是四品以上的大臣,会有一堆的官员去求情,即使是政敌,也不希望将来自己有一天也被处死。但是……由于御史台和大理寺是单独的两个单位,连李纲也号令不能,他们的负责人根本就不听也不敢听大臣们求情。按照规矩,推迟三天选举,三天之内把所有犯事官员杀的杀,流放的流放,干净利落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