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部署待战(第3/6页)

并非张白骑不知曹操眼下正与刘备、孙策交战,与曹操一样,张白骑亦不想在自己有所行动时,却叫他日旁插一脚。

既取东川,恶了张鲁,那自然是不必说,其次,巴蜀亦不会就此罢手,东川汉中乃西川巴蜀门户,张白骑如今取了汉中,叫巴蜀如何能够安心?

巴蜀出兵复取汉中,那是肯定的,若在此时惹了曹操,叫曹操遣江哲出兵,张白骑可不想见到这种局面。

说实话,张白骑可不想自己遇见江哲,尤其是在这种关键时刻,不过嘛,若是曹操战败,张白骑还是乐得坐享其成,起兵取并、豫、兖等州的,前提是,曹操战败,江哲无可用之兵!

显然,张白骑是小看了西川巴蜀的能人,接连半月内,他竟是被挡在葭萌关外不得寸进!

在葭萌关挡住张白骑的,不过是一名牙将以及一名该地县令。

牙将姓严名颜,字希伯;县令姓法名正,字孝直……

便是此二人,率一万西川兵牢牢守住葭萌关,令数万乃至十万白波黄巾徘徊于关外。

而与此同时,曹操在得到夏侯渊战报之后,当即令曹仁、夏侯渊二人巩固荆州、兖州,以防张白骑趁机进攻。

然而十余日后,曹操却有得到夏侯惇战报,言张白骑对西川用兵……

得到此报后,曹操不敢大意,当即召江哲、荀攸,并贾诩、司马懿、祢衡商议对策,郭嘉仍未至汉阳。

细细将此报读了又读,荀攸方才凝声说道,“主公,看来张白骑亦不想与我军交手……”

“唔!”曹操点点头,正容说道,“不过张白骑取西川,亦是极为棘手啊,眼下他既得汉中一地,与其所占西凉、司隶二州接壤,若是再叫他取西川,恐怕日后要尾大不掉,难以对付!”

“曹公所言极是,”曹操说话,贾诩拱拱手,微笑说道,“在下以为,眼下仰仗我军水师,恐怕不足以对付江东,不若在此训练水军,另遣一军阻张白骑入川,顺势取汉中、益州等地,此乃高祖发迹之地,民富粮足,不取,诚为可惜!”

贾诩话音刚落,那边却有人嬉笑说道,“贾大人所言在下不敢苟同!”

曹操与江哲等人转头一望,正是司马懿无疑。

“哦?”贾诩眼眉一挑,玩味说道,“在下之言,有何不妥,叫仲达不敢苟同?”

有些心虚地避开贾诩视线,司马懿暗暗瞥了一眼正注意自己的曹操,拱手沉声说道,“曹公,在下以为,张白骑要取西川,不若叫他取便是,如今我军正与江东对抗,岂能分兵分神?”

“叫他取?”曹操皱皱眉,暗暗摇了摇头。

确实,若是叫张白骑取了西川,那么西凉、汉中、巴蜀连成一线,日后显然是极为难以攻取,让他取西川,不过是养虎为患。

“正是!”似乎不曾看到曹操眼神,司马懿拱拱手顾自说道,“在下听闻,巴蜀世家门户极多,张白骑者,贼寇也!仅此一条,已足以叫巴蜀世家力助刘季玉抗拒张白骑……”

诧异地望了眼司马懿,曹操收起了方才的些许轻视,凝声说道,“那若是张白骑取下了西川巴蜀呢?”

“那不是更好么?”司马懿轻笑一声,正色说道,“在下方才说起过,巴蜀世家门户极多,而张白骑不过区区黄巾贼寇,巴蜀世家岂会自降身份,相助于张白骑?自然是频生祸事!

倘若张白骑顾及众多世家,则西川内忧不去,张白骑疲于奔波应付;倘若张白骑诛世家,则巴蜀世家震怒,届时只消曹公打着大义旗号,西川自然是望风而降……”

“嘿!”司马懿话音未落,那边祢衡冷笑一声,嘲讽说道,“你道我等在世家眼中名声甚好?”

“额?”听闻祢衡冷笑,司马懿顿时为之语塞,也是,曹操在世家眼中的名望,也不见得有多好啊。

望见曹操似乎有些尴尬,荀攸笑着打圆场道,“贾长史与司马长史皆言之有理,守义啊,此等人才如何不向主公推荐呐……”

似乎是瞧见了荀攸使来的眼色,江哲干干一笑,却见曹操自嘲说道,“策是妙策,不过对我来说,恐怕那些世家会不予待见吧……”

荀攸一听,当即拱手插口道,“主公,我等恶名,不过是早先在许都时,诛了些许作乱世家,因此被天下世家误解为,主公重寒门,轻世家,是故多有阻力,在下以为,若要取天下,少不得世家相助……”说到这里,他却是忽然想到了什么,顿时戛然而止。

江哲自然是明白,荀攸顾及自己家门,生怕被曹操误会,因此笑着说道,“公达所言极是!”

原本对荀攸所言目的还有几分怀疑,眼下见江哲插口,曹操心中怀疑顿时一笑了之,毕竟,对于荀彧的事,曹操虽说心中隐隐有些芥蒂,不过总得说来,却是刻意忘却,不想提及。

曹操为何重寒门,轻世家,不过是怕世家尾大不掉,影响过大罢了,至于人才,偌大天下,哪里没有人才呢?

“罢了罢了,”挥挥手,曹操朗笑说道,“张白骑要取西川,便叫他取,我等首重,乃在江东,不过,亦不可因此懈怠啊,若是今年之内,我等未能拿下江东,而张白骑却是攻下了西川,那我军可要两面受敌了,后果不堪设想!”

犹豫一下,荀攸拱拱手迟疑说道,“在下以为,巴蜀俊才亦是不少,刘季玉虽进取不足,然自保有余,在下认为,张白骑恐怕拿不下西川,届时,我军恐怕要有些麻烦……张白骑若是取不下西川,必转道袭我方之后,使我等无法全心应战江东,主公,不可不防!”

“唔,公达言之有理!”曹操深以为然,皱眉说道,“不过眼下刘备屯兵夏口、周瑜小儿屯兵三江口,我军水军未成,如何取江东?”

“为何不从陆路取夏口?夏口若得,得江夏唾手可得,江东虽水军强势,然我军胜在陆战,何必弃强从弱?”一旁的祢衡淡淡说道。

“陆路?”曹操与江哲、荀攸对视一眼,心有所悟。

“不过,”诧异地望了一眼祢衡,贾诩犹豫说道,“江夏亦有水军,恐怕不会如此轻易叫我等渡江,刘备数次败于我军之手,想来对于防备之事,不会有丝毫疏忽,携军渡江,需耗费些许时辰,届时若是被刘备等人探到行踪,断其后路,岂不是自取死地?”

见是贾诩说话,祢衡口中留着几许恭敬,上前一步,将行军图摊在桌案上,指着一处说道,“我等屯兵于汉阳,却从乌林以南地域渡江,刘备如何能得知我等心思?”

众人起身上前一看,目色凝重,见此,祢衡继续说道,“周瑜屯兵于三江口,离此地甚远,江面防备,眼下乃是由刘备以一小支江东船队巡视,届时我军不若叫那背主投敌的蔡瑁统船队出水寨,于江面上排开阵势,以吸引江东与刘备注意,届时,只需一支兵马从该地上游地段,即便是乌林以南地域,轻装渡过长江,与江面水军强攻夏口,如此一来,夏口两面受制,又如何能抵挡我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