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初期失利(第2/3页)

见张温看着自己一副目瞪口呆的模样,皇甫嵩犹豫了一下,最终做出了解释。

“所谓守者,知己者也。知己有未可胜之理,则我且固守,待敌有可胜之理,则出兵以击之,无有不胜。”

皇甫嵩的解释毫不出人意料,无非就是防守反击而已,哪怕是张煌也能想到,问题在于提出这个大战略后将怎么去实施,那才是张煌想要偷师的。

但没想到的是,还没等到皇甫嵩说出具体的战术,荡寇将军周慎却提出了异议。

“未战而怯,灭杀士气。……主帅大人初掌军,未尝一战便欲固守,岂不长敌逞凶气焰、灭我军士卒的士气?”

很显然,周慎是主张主动出击的,因为大汉军方需要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在挽回曾经被张煌撕掉的脸面。

皇甫嵩闻言皱了皱眉,沉声说道:“明知不可敌而敌人,殊为不智!”

周慎一听整张脸涨得通红,拍案怒道:“未曾交战,孰能轻言胜败?”

“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若知胜理,则攻之;不可胜,则守之。……不知彼、不知己,贸然出击,庸将所为!”皇甫嵩看了一眼周慎,淡定地作出反击:“必败无疑!”

“皇甫义真!”周慎拍案而起,怒指皇甫嵩气地浑身发抖,但是碍于皇甫嵩的身份,他最终还是强忍了怒气,咬牙切齿地骂道:“败军之将,也配夸夸其谈!”

说罢,他重哼一声,竟率先离开了。

什么情况?

摸不着头脑的张煌在旁是看得一头雾水,心说皇甫嵩与周慎不都是大汉军方的人么?怎么关系这么紧张?

他哪里知道,大汉军方也分很多派系,这些派系中历代属边关守将地位最高,其中的代表势力就是雁门太守、护羌校尉、度辽校尉等等,关内、关中的将军们地位就稍次一些,而南方的将领地位最次。

这种地位上的高低直接影响兵权,影响麾下士卒编制的多寡,以及朝廷每年拨给的军饷。而众所周知,军队是最缺钱的,有时候为了钱给士卒发军饷,主将都不得已知法犯法,私下与国内的商贾、甚至是外族人进行交易,军械交易、战马交易,甚至是私奴的交易,这种不光彩的事,在边关绝对是屡见不鲜、杜之不绝。

正因为如此,军方内各派系的关系其实并不融洽,再加上当今大将军何进似乎有打算合拢军方兵权的念头,这就使得军方内的种种矛盾更加激化。

毋庸置疑,大将军何进若是想要掌控军方,除了需要铲除的便是京师同为外戚的竞争者董家,还需要打压一下北地的皇甫家,除非皇甫家愿意支持他。

不过皇甫家的政治路线向来不偏不倚,只向天子与朝廷效忠,何进想要得到皇甫嵩的支持,说实话有些困难。

董卓摸着胡须在那一脸的若有所思。他在思考是不是要听从李儒的建议,跟大将军何进再走得近一些。毕竟董卓在军方的名声并不好,况且在京师内又没有什么根基,若是能傍上大将军的高枝,这对他来说那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倘若皇甫嵩愿意投入大将军何进麾下,那么他董卓只能老老实实地继续经营陇西,毕竟他就算再骄傲也不会盲目地认为自己比皇甫嵩更优秀,更会得到大将军的青睐;但若是皇甫嵩拒绝了大将军的好意,那么,当他董卓前往投靠大将军的时候,大将军必定会表现出十足的欢迎。

正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原本打算再坑一坑大汉军方的董卓忽然发现眼前有一个绝佳的机会,只要他在这场征讨中表现出色一些,相信大将军何进在拉拢皇甫嵩未果的情况下必定会对他表现出足够的善意。

不过在此之前嘛,还是先取得言语权再说。

撇了一眼荡寇将军周慎的那个空荡荡的席位,董卓没有再说什么。

虽然周慎与皇甫嵩的矛盾不关他的董卓的事,但是不可否认,董卓并不认为周慎那种贪功冒进的做法会有什么成效,虽然这个态度其实代表着天子以及朝廷的总体态度。

在董卓看来,皇甫嵩所提出的防守反击的总体战略是准确无误的,但问题是主帅以及副帅,甚至是背后的天子以及朝廷,他们不一定会支持这种看似消极的战略方针。

主动出击的大方向摆在面前,再说什么都是没用的,因此董卓很识趣地没有辩论。他觉得需要一场无可厚非的大败让天子与朝廷中的大佬们清醒清醒,让他们认识到战争并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

反正输了有荡寇将军周慎背黑锅,董卓不怕,皇甫嵩也不怕。

出乎意料的,董卓与皇甫嵩不约而同地望了一眼对方,当他们发现对方似乎也在观察自己时,一愣之后不禁有种惺惺相惜。

果不其然,主帅张温在经过了好一阵的犹豫后,最终还是决定主动出击。因为天子命令他尽快击退羌兵,至于这个“尽快”究竟是多久,一个月?两个月?张温不敢去揣测,但若是能够在数日内得到一场大胜,相信这必然能够符合天子的期待。

董卓与皇甫嵩默契地没有开口。事已至此,他们还有什么好说的?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紧接着的主动出击中至少干出一些成绩来,免得到时候被恼羞成怒的荡寇将军周慎当做替罪羊。

“张帅,不可出击啊!”

不得不说孙坚没有像董卓与皇甫嵩那样的城府,他的想法较为简单,正如皇甫嵩之前所说的,他也不觉得眼下是主动出击的最佳时机。

但很遗憾的是,尽管孙坚是由张温所推荐的,但是后者最终还是没有听取他的建议。

三日后,车骑将军张温动员全军,对韩遂麾下的羌兵正式展开征讨,两股势力在美阳县境内展开了殊死搏斗。

期间,皇甫嵩主动请缨领兵前往王冢陵园守卫。对于这种明显表示不合作的态度,张温无可奈何、周慎怒气填膺,但问题是,他们无法提出反对的意见,毕竟王冢陵园事关重大,倘若有个万一,他张温与周慎就算死上万次也于事无补。

“那个混账!”

在得知了皇甫嵩的举措后,董卓咬牙切齿,暗恨自己终归不如皇甫嵩机敏,竟然忽略了还有这么一条明哲保身的妙计。不难猜测,只要皇甫嵩好好守住王冢陵园,就算张温与周慎在主战场大败而归,天子也不会责难他。相反,天子或许还会意外皇甫嵩竟能在主师战败的情况下守住了陵园而对皇甫嵩既往不咎,恢复他的职位。

一想到这里,董卓更加更气,背地里大骂皇甫嵩:“投机取巧、旁门左道!”

看着董卓那酸溜溜的模样,张煌心中也是好笑:明显是你不如皇甫嵩的反应快,怪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