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征讨淮西(第4/12页)

韩愈凭借《论淮西事宜状》,使他在政治领域取得了成就,但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韩愈文学成就的认同,远远大于他在政治领域的成就。原因在于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所谓古文运动,就是改变汉魏六朝以来的骈体文,恢复先秦时代的散文体。韩愈把古文运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他的古文众体兼备,举凡政论、表奏、书启、赠序、杂说、人物传记、祭文、墓志乃至传奇,无不擅长,其论说文气势雄浑,结构严谨,逻辑性强,语言上亦独具特色,尤善锤炼词句,推陈出新,许多精辟词语已转为成语,至今仍保存在文学语言和人们的口语中。

后人把他与柳宗元、苏轼、苏辙、苏洵、曾巩、欧阳修、王安石合称为唐宋八大家,并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从此“古文自唐以后为一大变”,一改淫靡的文风。苏轼据此称赞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韩愈的文学主张,对于后代文学理论的发展和文学实践活动都有积极的影响。

韩愈是一个气场和存在感均极强的人物。作为文坛领袖,他“手持文柄,高视寰海”“三十余年,声名塞天”。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人”,他刚直敢任,人格伟岸,诚为伟丈夫。以继承儒学道统自居,开宋明理学家之先声。故宋人苏轼对他推崇备至,称他立下“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的丰功伟绩。

谋杀

韩愈的《论淮西事宜状》让李纯信心大增,从而使得征讨淮西之役没有半途而废。一直到元和十年(815年)五月,征讨淮西之战已经进行了半年有余,虽然战场的形势并不十分乐观,但李纯讨平淮西的决心丝毫没有动摇。在这样一种现状下,五月二十六日,前线终于传来了好消息:李光颜在时曲击败淮西军队。

李光颜自受命出征以来,一直在陈州方向独当一面,进驻溵水河畔后,开始向时曲逼近。由于时曲距离郾城不远,淮西军队倾力进攻李光颜,企图逼迫其后撤。当时由于李光颜军营前的栅门被敌军封死,李光颜下令从左右两面自毁栅墙,领军奔出迎战。李光颜冲锋在前,一连四次反复冲击敌阵,敌军知道他是主将,便集中弓箭向他射击,李光颜身中数箭,依然奋战不止,官军士气于是为之大振,便跟着主将奋力冲杀,进而打败淮西军队,杀敌数千人。

捷报传到长安,李纯十分高兴,朝官们纷纷入朝拜贺,这更加坚定李纯继续征讨淮西的决心,于是他决定让宰相武元衡全权负责针对淮西的用兵事宜。

武元衡因先前不依附王叔文集团而受到当时还是太子的李纯的赏识。元和初年,武元衡力劝李纯征召镇海节度使李锜入朝,使得李锜谋反的企图暴露。高崇文平定西川后就留在那里镇守,所以李纯以武元衡取代高崇文,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元和八年(813年),李纯将武元衡召回京城,任命为宰相。当时由于李吉甫和李绛两位宰相矛盾颇深,都极力拉拢武元衡加入自己阵营,但武元衡不偏不倚,所以被李纯称赞为长者。

淮西吴元济反叛以来,武元衡力主讨伐,在李吉甫去世后,他算是成为了首席宰相,为皇帝李纯分担征讨事宜。李光颜在时曲取得大捷后,李纯将讨伐淮西的事宜正式交给武元衡处理。而武元衡也的确没有辜负李纯的期望,自他全面接手后,兢兢业业为讨平淮西之事昼夜忙碌,同时也使战场的形势逐渐好转起来。

李纯将征讨淮西事宜全权交给武元衡,这充分说明武元衡在他心目中的位置,但无论是李纯还是武元衡自己都一定不会想到,一场杀身之祸正向武元衡逼近。

朝廷征讨淮西的每一个胜利,都会让吴元济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同时也让平卢的李师道和成德的王承宗感到恐慌。李师道先前派人烧毁朝廷的河阴仓院,在洛阳制造骚乱,这些都没能使朝廷罢兵休战,反而加强了对淮西的用兵力度,这让他们感觉有必要前往朝廷走一趟,为吴元济进行开脱。

于是王承宗派牙将尹少卿前往长安求见武元衡。在和武元衡的交谈过程中,尹少卿口吐狂言,对武元衡十分不敬,结果被武元衡严厉斥责。尹少卿回到成德向王承宗禀报后,王承宗大怒,立即上疏皇帝李纯,竭力诋毁武元衡。

但李纯并不为其所动,在给王承宗的回复中,李纯告诉他:武元衡作为自己的代表,能够接见藩镇派来的代表,已经算是很给他面子了。尹少卿居然还口吐狂言,如果换作自己,一定不会让他走出宫中半步,现在武元衡是征讨淮西的全权负责人,他的位置无人能够代替。

正是李纯这最后的一句话,给武元衡带来了杀身之祸。

王承宗在皇帝陛下那里吃了闭门羹,这让他十分郁闷。他将皇帝的回复带给了李师道,李师道知道后也感觉如鲠在喉,他们一致认为以武元衡为首的主战派是横在他们面前的一道强有力的障碍。如果没有这些主战派,李纯征讨淮西的信心会大为受挫。

于是,一个刺杀计划就这样应运而生。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三日清晨,京城长安天色未明,宰相武元衡像往常一样早早起身,准备去宫中早朝。自五月李光颜时曲大捷以来,皇帝李纯一再指示中书省、尚书省等有关部门要加紧协调配合,做好征讨淮西的各项相关事宜,保证前线将士及粮草物资的相关供应,因此这段时间里武元衡相当忙碌。

武元衡的居住地在长安城东南的靖安坊,是朱雀门街东第二大街第五坊,属于万年县管辖区域。这一坊是不少达官贵人居住的地区。

武元衡与护卫从靖安坊东出门后,秉灯烛沿街北行,准备由丹凤门入大明宫。当时护卫在前开路,武元衡骑马居后而行,就在他们刚刚出门不久,忽然从旁传来一声高喊:

“灭烛!”

“是谁在乱喊?”武元衡的护卫警觉地呵斥道,然后向两旁不断察看,已经将刀抽出。

护卫们的反应十分正常,因为此时天色未明,而且宰相出行居然有人在路边高喊,这已经是犯了冲撞之罪,所以护卫们立即紧张起来。

此时武元衡也觉得事有蹊跷,正准备下马询问究竟,但就在他还没完全下来的时候,一支冷箭射中了他左肩。

“哎哟!”武元衡疼得一头栽落马下。

“保护宰相大人!”领头的护卫一声高喊,紧接着护卫们开始向四周扩散试图找出放冷箭的人。

几乎就在这同一时间,路边忽然闪出几个人影,以极快的刀法瞬间劈倒两名护卫,径直奔到试图挣扎站起的武元衡身边。没等武元衡反应过来,一刀砍下了他的头颅,然后又以极快的速度向东南方呼啸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