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藩镇平服(第4/5页)

紧接着,刘悟带兵进入平卢节度使府衙搜捕李师道,此时的李师道已犹如惊弓之鸟,在来不及逃走的情况下,带着两个儿子藏在床下,最终被士兵搜出。刘悟命令将李师道父子押在府衙前的空地上,李师道请求免死,但刘悟丝毫不留情面,最终将其父子三人斩首。随后刘悟命令左右都虞候巡视全城,严禁士兵抢掠,城中迅速安定下来。

刘悟自阳谷前线返兵突袭郓州前,已经通知魏博节度使田兴进驻自己的营地,并告知田兴如果突袭郓州成功,将以烽火为号。如果中了埋伏,则请田兴带领人马前来救援,事成之后所有功劳归于田兴。此时郓州城已破,刘悟履行当初的诺言,将李师道父子三人的首级送到田兴军营。

元和十四年(819年)二月十四日,田兴派使者入京,向李纯奏报郓州之捷。李纯极为高兴,虽然平定平卢已在李纯的预料之内,但胜利来得这样快,还出乎李纯的预想,更何况这一次田兴带来了李师道父子的首级。

由于郓州城被攻破,李师道已死,平卢下辖的州县因此全部归降朝廷,至此平卢被彻底平定。

最关键的是,平卢是李纯在位时平定的最后一个藩镇,至此,困扰大唐帝国几十年之久的藩镇之祸暂时被压制。

李纯从即位开始到元和十四年(819年)二月,十几年的时间里,先后平定西川、夏绥、镇海、淮西、成德、平卢等实力强劲的藩镇,并使天下所有藩镇产生了极大的震动。如果说最初他们对李纯的能力与决心尚有所怀疑,仍持观望态度的话,那么平定淮西和平卢,使他们终于认识到李纯绝非等闲之辈,在这种形势下,那些一度曾想割据一方及对朝廷不恭的藩镇纷纷主动向李纯俯首称臣纳贡。

从淮西到平卢被平定,包括横海、卢龙等在内的诸多藩镇纷纷入朝进贡,进而表达对朝廷的忠心,这其中表现最为殷勤的当属历来号称极为沉稳的宣武节度使韩弘。

韩弘曾经因为李纯偏袒李光颜的问题,而在战争中消极怠工,虽然在李纯平定藩镇的过程中,他并没有什么出格的表现,但前边说过他内心始终有与朝廷分庭抗礼的想法。

现在随着平卢的平定,韩弘开始主动向朝廷进贡。据史料记载,元和十四年(819年)七月,韩弘进贡绢布共计35万匹,银器270件,并主动入朝觐见李纯,这远比元和八年(813年)进贡绢布500匹态度要积极得多,而且韩弘见到李纯后要求辞去宣武节度使之职。

对于韩弘主动朝见并提出辞职的做法,李纯十分赞赏,因此他下令嘉奖韩弘。在诏令中,他首先肯定了韩弘多年来为朝廷出力,在平定藩镇时发挥的巨大作用,虽然同意他辞职的申请,但也不会冷落他,任命其为中书令之职。

韩弘入朝后,李纯派吏部尚书张弘靖兼平章事,代替韩弘出任宣武节度使,随着这个任命的下达,多年来一直让李纯放心不下的宣武镇问题也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历史评价

从唐代宗李豫在位的广德年间(763—764年)始封安史旧部、河北降将,藩镇割据开始形成,一直到李纯元和十四年(819年)扫平天下藩镇,帝国再归一统的前后六十多年里,代宗李豫、德宗李适甚至是在位极短的顺宗李诵都曾努力平定藩镇。然而,虽然他们取得过一些成功,但并没有彻底降伏藩镇。李纯却在短短的十多年里,先后平服了西川、夏绥、镇海、淮西、平卢、卢龙等大河南北的数十个藩镇,使安史之乱以来逐渐衰落的大唐帝国国势重新为之一振。虽然李纯的时代已经无法达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辉煌程度,但李纯还是因此而成为实现国家中兴的君主,同时也是唐代中期以后唯一一位再度一统天下的皇帝。

那么为什么当大唐帝国的历史演进到李纯这里时,他能完成曾祖李豫、祖父李适、父亲李诵没能完成的任务,使得藩镇之祸能够被平定呢?这是历代研究唐代历史的人颇为感兴趣的问题。

其实,李纯平定藩镇成功,脱离不了两样东西,一是历史条件;二是个人品格。

先说历史条件。

李纯即位之初所面临的藩镇形势与代宗李豫、德宗李适在位时期大为不同。

对于这个问题,清代的王夫之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认为李纯在位的元和年间与李豫、李适在位的广德、贞元年间,藩镇的“势”,已经有所不同。在他看来,安史之乱的失败并不是朝廷的功劳,而是因为安、史发生内乱导致实力大减,而朝廷是坐享其成。不过安、史虽败,但藩镇的根基并没有被动摇。

前边我们详细分析过李豫之所以姑息安史降将,最终导致河朔三镇形成的具体原因,应该说这是大势使然,并不是因为李豫软弱。但到了李纯的元和年间,这种大势有所改变,曾经与安禄山、史思明共同造反然后割据一方的强将已经逐渐死去,取而代之的是儿子世袭制,但显然这些儿子们不如他们的那些老子们,或者是纨绔子弟,或者沉溺于酒色,其部将们也全都不再像最初那样忠诚,而是心怀异志,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富贵行事。这样一来凡是叛逆的,朝廷只要征讨,最终一定会取得胜利,如李锜、杨惠琳、吴元济之流;或者是完全忠于朝廷的,如田兴。

王夫之“势”的观点虽然比较抽象,但他却点出了六十余年来藩镇内部人员构成的一些变化,看出李纯和李豫、李适时代不同的历史条件,还是比较精准的。

当然,任何时代都有其传承性,李豫、李适时代的诸多方面改革也为李纯平定藩镇创造了条件。虽然李豫、李适时代未能解决藩镇割据的问题,但他们为了解决藩镇问题在经济、军事、政治等方面所实行的一些措施,为李纯提供了平定藩镇的条件。

从经济角度来看,李豫、李适时代承天下大乱之后,朝廷的财政体系遭到严重破坏,百姓逃亡尚未归复。李豫时代为了解决财政问题重用刘晏整顿财政,后来又重用杨炎实行两税法,使得到了李适时代,朝廷财政收入达到一千三百万六千七十贯,而且盐利还没算在内,比李豫在位的大历末年税收增加一倍。据后来元和年间的宰相杜佑所编的《通鉴》记载,实行两税法后,朝廷每年可以收到税收三千万贯。元和初年,虽然税收已经无法达到帝国黄金时期开元年间的五千万贯,但比之安史之乱后及两税法实行初期,税收还是增加不少。尤其是李适在财政和资源积累问题上,充分吸取了当年对藩镇战争中朝廷财政匮乏的教训,不惜以各种手段来加强朝廷的财政力量,所以到了李纯的时代,朝廷财政有了基础保障,因而能够凭借祖父李适积累下的财富(因德宗府库之积),进行征讨藩镇的战争,并最终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