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斗争依然继续

姚崇以其天才般的表演,满足了李隆基那内心深处不可告人的目的,张说就此暂时退出了朝廷。然而扳倒张说,只是姚崇独揽相权的第一步,更是李隆基整治功臣,调整朝廷人员格局的一个很小的组成部分。

姚崇和李隆基彼此心中的隐藏的秘密,实现了一拍即合,无须过多的沟通,只需要在特定的时候彼此默默的协作。

张说走了,但李隆基的功臣团队依然存在,换句话说,阻碍姚崇独揽相权的人还没有彻底走的一干二净。而接下来姚崇继续发挥他灵活变通的特长,“配合”李隆基去获取他们共同的利益。

既张说之后,第二个被姚崇盯上的是时任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刘幽求。

和张说比起来,刘幽求虽然资历浅,但由于亲身参与了李隆基诛灭韦皇后的行动,所以说他是和李隆基在战火中摸爬滚打出来的战友,一点也不为过。

刘幽求虽然在李旦登基后,曾经被流放过,但随着李隆基大权在握后,刘幽求被重新启用,并进入了宰相班子。但这绝不意味着刘幽求的地位就此安稳,甚至和张说比起来,刘幽求更加不能让李隆基放心。

可以说在李隆基所有的功臣中,刘幽求是最具备居功自傲的条件的。

一个是因为他的经历,最重要的是因为他的性格。

由于刘幽求身份的特殊性,李隆基采取了和罢免张说不同的策略,这一次他并没有等待姚崇为自己创造机会,而是亲自上阵开始了整治刘幽求的计划。

对于刘幽求这个老战友,李隆基有着深刻的了解,他始终没有忘记在李旦登基后,刘幽求因为心中不满自己没有进入宰相班子,而将不满情绪写在脸上的表现,敏感的李隆基早已经看出,他的这位战友是一个城府并不深的人。

所以,在李隆基的计划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起点,那就是攻其软肋,从他的性格入手!

很快,刘幽求得到了以纸诏书,上书:改任太子太保。

很明显,这是个闲职。

在事先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刘幽求就这样从宰相班子里被生生的拉了出来,刘幽求百思不得其解,而就是从此时开始,他进入了李隆基布下的圈套之中。

和上次一样,刘幽求又开始不满,脸上继续书写着焦躁、消极的情绪,我们无法确定当时李隆基是不是想就此结束对刘幽求的整治,毕竟刘幽求已经被排挤在宰相班子之外,但事实证明,刘幽求最终重复走了张说的老路。

李隆基率先出招,但事情并没有结束,接下来姚崇接招!

不久,有人上书弹劾说刘幽求不满自己目前的官职,而且说了很多发狠的话,希望皇帝陛下能够详查。

弹劾不是关键,重要的是皇帝陛下是否重视。

事实证明,李隆基十分重视,因为他对于这样一份弹劾书已经期待了很久,而更绝的是,李隆基将审问刘幽求的任务交给了姚崇。

这实在是好比让抢劫犯去监狱看管犯人,结果只能是留下一座空空如也的监狱。

在我看来,在李隆基整治功臣的过程中,在姚崇独揽相权的道路上,这是君臣二人合作最完美的一次。

我相信,当时李隆基已经察觉到了姚崇心中隐藏的秘密,不然的话,他绝不可能让姚崇去审理刘幽求,而姚崇则充分领会了李隆基的意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顺便拉上了另一位功臣钟绍京。

在此之前,钟绍京虽然曾经一度被推上了中书令的职位,但因为唐隆政变中,那不合时宜的犹疑,而最终被罢免,出任太子詹事。

所以在姚崇的一番犹如走过场的审问之后,对于刘幽求和钟绍京的定论如下:

两个人都是曾经的功臣,一下子从宰相班子被踢到了闲职上,心里有些落差也可以理解,鉴于他们曾经有功于社稷,如果冒然逮捕入狱,恐怕人心不服。

从上述姚崇给出的定论来分析,他似乎没有把话说完,在我看来这恰恰说明姚崇的精明。

当李隆基将审问刘、钟二人的权利交给姚崇后,事实上姚崇很可能想到了问题的另一层面,那就是李隆基究竟想要一个什么结果。换句话说姚崇最终应该给出一个什么答案?

姚崇经过一番慎重的思考后,他明白了一切,最好的答案就是没有答案!

姚崇知道自己只需要说明过程和情况,剩下的交给皇帝陛下来裁决!

到现在为止,李隆基和姚崇这君臣二人其实是一种既合作,又互相试探的关系。

说到底,李隆基虽然在排挤功臣的过程中,希望姚崇充当马前卒,但出于人性的本能,他同时并不希望姚崇是个心狠手辣、赶尽杀绝、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

而精明的姚崇早已经看透皇帝的心思,所以对于刘、钟一案,他并没有给出任何答案,甚至从他表面的话语中,还透露着同情。

但最终结果源于客观过程的导向,所以接下来李隆基顺其自然的给出了最终的答案:

刘幽求被贬为睦州(今浙江省建德市)刺史,钟绍京被贬为果州(今四川南充市)刺史。

至此,李隆基的功臣团队被彻底的排挤出宰相班子之外。

刘幽求在出任睦州刺史不多久又改任杭州刺史,开元三年(715年)又调任桂阳刺史,在前往桂阳的途中,不行病逝,享年60岁。

另一位功臣钟绍京结局比刘幽求要好很多,开元十五年(727年),他重新回到了长安,在见到李隆基后,钟绍京痛苦流涕的说道:“陛下难道忘记曾经臣等并肩战斗的事了吗?陛下怎么能够忍心将臣抛弃在荒蛮之地呢?当年的人现在全都不在了,只剩下臣自己了,希望陛下开恩不要让臣再离开长安了好吗?”

钟绍京的一席话使不禁回忆起往事,而那个时候的李隆基也已经是一个历经诸多沧桑的中年人,钟绍京的话的确勾起了他对往日的追忆,看着老泪纵横的钟绍京,李隆基产生了怜悯之心,于是他将钟绍京留在了长安,不久钟绍京因为中风病逝,享年80岁。

值得一提的是,在李隆基功臣团队的所有成员中,钟绍京虽然资历浅,能力也是最弱的一个,但他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除了政治领域之外另一个领域的奇葩!

这个领域就是书法!

钟绍京系三国时期魏国书法大家钟繇的后代,钟绍京的书法丝毫不逊于他的祖先,甚至与他先祖钟繇并称为“书家双绝”,史书称钟繇为“大钟”,钟绍京为“小钟”!

钟绍京虽然没能为他的仕途之路书写下绚丽的篇章,但他却用手中的笔,为我们留下了诸多“力透纸背”、“龙飞凤舞”的书法作品。以至于千年以降,一切归于黄沙尘土之时,那墨香之气依旧扑于鼻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