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对手

前边在说李隆基开设立丽正书院的时候,我们插进了贺知章的一些介绍,现在让我们重新回到主题,继续来说张说的经历。

当文武双全的张说重新回到宰相班子大展拳脚时,虽然李隆基对他颇为信任,但张说在朝廷的处境并不稳固,原因是张说自负才能出众,骨子里本能的有一种傲慢之情,开元初年和姚崇的矛盾不能不说与张说的性格有关。

问题的关键是,张说虽然才能出众,但能够在朝廷站住脚的全都不是白给,只不过有的人由于性格的原因不愿意针锋相对,例如源乾曜。但如果遇到和张说性格一样的人,那结果只有一个——打成热窑!

而张嘉贞就是这样的人。

很多史书都记载,张说和张嘉贞当时矛盾突出,甚至不顾自己的身份,差点挽起袖子抄家伙动手,但这些史书都没有记载为什么单单这两个人矛盾那么突出,很长时间以来,我也对这个问题感觉很好奇,当我仔细翻阅史书,我发现问题的答案藏在两个人的履历之中。

张说和张嘉贞曾经有一年半的时间一同在兵部为官,张说是兵部侍郎(正四品),张嘉贞是兵部员外郎(正六品),换句话说,那个时候张说是张嘉贞的领导。

虽然这段时间不长,但在我们这个重视资历和辈分的国度里,哪怕当过你一天领导,再见到你时,心里也会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更何况是一年半的时间。

而直到张说重新回到朝廷,进入宰相班子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从时间顺序来讲,张嘉贞这次要先于张说进入宰相班子,按照资历来分,从宰相这个角度而言,张嘉贞算是老同志,而张说只能算是老将新兵。

现在张说这个老领导成了新下属,张嘉贞这个老下属成了新领导,再加上张嘉贞本身也是个急性子的人,所以矛盾出来了。

其实里外里无非只有两个字——面子!

在这些讲究身份、讲究脸面的朝廷官员看来,面子问题实在无小事。

最初张说和张嘉贞两个人还处在暗战的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两个人个性的展露无遗,矛盾开始公开化,而公开化的标志则是对裴伷先的用刑问题。

说起裴伷先并不出名,但他有个大名鼎鼎的祖父,就是被武则天处死的宰相裴炎。

裴炎被处死后,裴伷先因为受到株连,被发配岭南。李旦二次当了皇帝后,念及裴炎曾经有功于李唐皇室,恢复了他的名誉,并将裴伷先从岭南召回,对他恩宠有加。

但裴伷先的无论是道德水平还是智商远远不如他的祖父宰相裴炎,终于在开元十年的时候,裴伷先因为受贿问题,被人揭发弹劾。

李隆基二话没说,先下到大狱再说。

和李旦一样,李隆基同样念及裴炎曾经的功劳,所以对裴伷先的问题十分谨慎,为此他特意召集宰相们专门开会进行研究,而张说和张嘉贞矛盾的公开化正是源于这次会议。

张嘉贞认为,既然事实俱在,一定要严肃办理,而且为了警示所有人,应该用廷杖。

张嘉贞说完,张说立即站出来表示反对:

“古语有云‘士可杀不可辱’,如果犯了死罪那就应该处死,如果应该流放就立即流放,为什么要当众廷杖呢?这等于将朝廷的官员当成了小吏一样对待,依臣来看裴伷先应该是判流放,绝不能再当众廷杖。”

张说这番话虽然是面向李隆基说的,但谁都听得出来其实是在说给张嘉贞。

坦白的讲,张说的建议有其合理性,至少符合人性化,事实上李隆基的出发点也是如何量刑,并没有羞辱裴伷先的意思。

所以,张说说完,李隆基立即表示同意。

而张嘉贞则的脸色则开始铁青。

如果这件事情换了源乾曜,相信他一定能够忍住,即使是想报复,也会找个比较稳妥的方式,但张嘉贞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那就不在是张嘉贞。

会议结束后,憋了一肚子气的张嘉贞在朝堂门口拦住了张说,然后瞪起眼睛高声质问道:“你刚才和皇上说那么多干吗?用得着讲那么多大道理吗?”

事实证明:张嘉贞的方法虽然简单,但并没有效果。面对他咄咄逼人的质问,张说反而出奇的平静。

“没有人能够保证永远在高位上,今天如果廷杖裴伷先,或许明天棍子就会打到我们身上,今天我不是为裴伷先开脱,而是为天下所有的官员开脱。”

说完后,张说转身离去,留下张嘉贞怔在原地。

张说虽然自始至终都保持一种平和的态度,但他的内心始终隐藏着一颗扳倒张嘉贞的想法,此刻张说虽然转身离去,但面对张嘉贞的咄咄逼人,他已经下定决心,找个机会将张嘉贞踹出宰相班子。

于是,张说开始开动脑筋,他的策略很明确,首先寻找张嘉贞的软肋所在。

在经过很长时间的观察后,张说发现张嘉贞自身除了性格急躁之外,并没有什么把柄能够让他大做文章。不过张说并没有放弃,既然本人无懈可击,那就从亲戚朋友入手。

事实证明,张说的运气非常不错,开元十一年(723年)正月,李隆基决定前往并州(今山西太原)视察。

大家应该还记得张嘉贞曾经是以并州长史的身份起家的,而在并州的旁边就是他弟弟张嘉佑的地盘。

对于张说来讲,这实在是天赐良机,因为机会永远是创造出来的。于是,他的目光瞄向了张嘉佑。

正月二十五日,李隆基到达并州,唐代有个惯例,皇帝外出视察,无论到哪个地方都叫巡幸,意思是能够为所视察的地方带来幸运。为了显示皇恩浩荡,皇帝通常都会为当地免税或者减赋等等。

这一次,李隆基来到并州,虽然他没有下令免税或者减赋,但他却将并州升为太原府,相当于现在的直辖市。而且并州是李唐的发家之地,所以李隆基又特意将并州设立为北都,等于和东都洛阳平级。

如此看来,李隆基当时的心情应该很不错,而这也正是张说所希望的。

因为皇帝陛下越高兴,张说的计划就越有实现的可能。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任何一个皇帝在巡幸地方时,都希望这个地方至少在自己到来时,能够吏治清明,不希望有任何不和谐的声音出现。

而张说的目的就是为了制造不和谐。

很快,在李隆基刚刚将并州设立为北都之后,张说指使人将一封弹劾张嘉佑的奏章递到了李隆基的面前。

奏章的内容依然是黑人的老套路,指出张嘉佑在任期间贪污受贿,应该予以严惩。

我们不能不说张说选择此时进行弹劾,可谓是煞费苦心,虽然忻州不是李隆基外出的巡幸之地,但却是距离并州最近的地方,张说清楚的知道,选择此时弹劾张嘉佑,一定比平常增加十倍的杀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