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朝堂争执

李隆基和李林甫这次私下里的对话,其实是一次双赢的对话,不仅李林甫摸清了皇帝陛下的深刻想法,更让李隆基对这个人人评价不学无术的宰相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此之前,李隆基对李林甫的印象大多来自宦官和武惠妃,之所以把他拉进宰相班子,完全是因为很多人的良好评价,说这个人是一个很温和人,可以给张九龄、裴耀卿做个帮手。坦白地讲,李隆基并没有真正的具有实际意义的看出李林甫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

但是通过这次私下里的对话,李隆基不禁对李林甫有些刮目想看,他已经看出了李林甫实际上是个应变能力极强、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人。

而身为宰相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这一点很重要,但张九龄和裴耀卿显然在这方面有所欠缺。

也就是从此时开始,李林甫在李隆基心中的地位陡然而升,如果说先前他因为朝廷里能够胜任宰相的人少之又少,所以有些时候不得不屈从张九龄等人的意见,但李林甫的这次出现,让他霎那间似乎意识到了什么,这是一种朦胧的感觉,隐隐约约的他感觉到李林甫假以时日可能是张九龄很好的替代者。

有了这样的感觉,李隆基下定决心,在未来的日子里,如果张九龄再来个面折庭争,自己可以不必再屈从他的意志。

事实证明,李隆基并没有等待太久的时间,仅仅一个月后,他就等到了这样的机会。

当李隆基在百官面前说出李林甫的那个方法后,所有人全都拍手称赞,就连张九龄和裴耀卿也都在埋怨自己为什么没有想到如此两全其美的办法,当然善解人意的李隆基并没有在众人面前说是李林甫的主意,因为他知道既然李林甫私自找到自己,就说明他不想把自己明摆在张九龄和裴耀卿的对立面。

十月二十一日,李隆基等文武大臣终于回到了阔别了将近三年的长安城,值得一提的是,此后李隆基再也没有到过洛阳,一直到他去世为止。

回到久违的长安,让李隆基的心中兴奋,只是这种兴奋还没有维持多久,就又被一盆凉水迎头浇了过来,而浇凉水的人正是张九龄。

事情的起因和上次张守珪的问题一样,只不过这次换成了朔方节度使牛仙客。

作为一方的军政长官,牛仙客在当地颇具声望,不仅严于律己,还能够为国家节省开支,粮食储备充足,武器装备精良,最重要的是这一切都不是朝廷的刻意要求,而是牛仙客凭借很多年的努力,精心治理的结果。

于是,很多人在李隆基面前开始保举牛仙客,而李隆基在经过详细的调查后,确认了牛仙客的先进事迹,所以准备把他提拔他到尚书级别的官职,只是李隆基一直在考虑该把他放在哪个部门。

就在李隆基思考的这段时间,张九龄上疏表示反对。

这一次张九龄的理由和上次反对任命张守珪的理由有些区别,“陛下!大唐自从建立以来,只有当过宰相的德高名扬天下以及望重的人才有可能被任命为尚书级别的官员,牛仙客原来是河湟节度使判官,如果现在让他担任国家权力机要部门的官员,恐怕有辱朝廷的名声。”

对于张九龄犹如幽灵般的反对声音,李隆基事先到是有所准备,于是他耐着性子说道:“那么只加实封可以吗?”

“不可以!封爵是用来奖励有功之人的,边防的节度使仓库充实、武器精良是他们应该做到的,这只是尽到本分而已,不能算是他们立了功劳,陛下可以赏赐金钱物品,封给爵位恐怕不适宜。”

一番话说的李隆基再一次无语。

朝堂上顿时寂静无声,高高在上的皇帝阴沉着脸,跪在下边的张九龄看起来要坚持到底,此刻没有人出来打圆场,朝堂之上顿时陷入了一片尴尬的境地。

其实所有人都在思索着接下来会出现怎样的一幕,这其中就包括李林甫。

如果上一次在张守珪的问题上,李林甫由于没有摸清皇帝的想法而不然贸然出头的话,这一次他再也不能将自己隐藏起来,因为他深知上次私下面见皇帝,其实已经摆明了自己的立场,精明的皇帝陛下岂能不知?这一次和上次的情形是那么相似,皇帝陛下一定是希望自己站出来的,如果不出头,恐怕皇帝陛下那里未必能够交代的过去。

更何况这也是一次排挤张九龄的绝好机会!

在整理好思绪后,李林甫从朝臣中闪出身来躬身说道:

“陛下!臣认为仙客具有当宰相的才能,任命他为尚书级别的官员又有什么不可呢?”说完后,他瞥眼看了一下张九龄,然后继续说道:

“九龄是书生,实在不通大体!”

朝堂之上一片哗然!

李林甫站出来说出自己的意见也就罢了,但是公开贬低张九龄,这可是谁也没有想到的事情,虽然同为宰相班子成员,但怎么说张九龄也比李林甫的官职要高。

于是有的人开始切切私语,有的人开始偷偷的抬起眼睛观察张九龄此时的表情。

此时的张九龄虽然嘴上并没有反驳李林甫,但他内心照实吃了一惊,这个表面看起来柔弱的李林甫为什么今天会如此一番常态,虽然俩人不和由来已久,但公开挑衅实在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他隐隐觉得李林甫这种强硬的态度,其背后可能是皇帝意志的体现!

“好了!李爱卿的说法朕赞同,不过到底该给个什么官职,明天再议!”李隆基的话打断了张九龄的思绪。

事实上没有人比李隆基此刻想的更多,李林甫的挺身而出,让他找到了可以就此退身的台阶,而且李隆基最后所说的话,也表明了对李林甫的肯定,但是他不想就此在朝堂之上让张九龄丢了身份,如果自己顺着李林甫的思路和他站到同一阵营,那么身为首席宰相的张九龄无疑颜面尽失。

其实归根到底只有一句话,李隆基认为凭借张九龄的聪明才智,通过这次朝堂之上的争执,他应该能够悟出些什么,从而能够使自己变得圆滑一些。

然而高层大厦都是带有棱角的砖瓦所建成,如果将它们打磨成没有棱角的石头,那么只能变成深处水中让人观赏的鹅卵石。

当第二天继续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张九龄的表现终于让李隆基再也不能忍受下去!

“陛下!牛仙客万万不能任命啊!如果开了先例,臣恐怕未来一发不可收拾,如果陛下执意如此,臣不敢奉诏!”

张九龄你才学如此出众,为什么就不开窍呢?看来“读死书,死读书”这句话,就是再说你这样的人。

面对张九龄的固执,李隆基终于不再忍耐,因为此刻张九龄的话在李隆基看来,已经变了味道,不再是衷心纳谏,而是故意限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