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离间

面对李靖的突然袭击,颉利可汗大为惊恐!

在他看来,李靖只身率领三千骑兵孤军深入,绝不是贸然行动,他敏锐的察觉出,在李靖的周围或许会有唐军的主力部队,也许定襄城现在就是个巨大的诱饵,李靖正在大开城门等着自己靠上前去。

或许,唐军的主力部队现在已经开始向自己逼近,也许明天早上醒来,自己就会落入唐军的包围之中。

想到这些,颉利可汗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定襄城固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军事据点,但是此刻绝不是夺回定襄城的最佳时机,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可是颉利可汗现在实在摸不透李靖的周围究竟有多少唐军,所以在经过慎重的考虑后,颉利可汗选择退避三舍!

李靖有本事你就再带三千人到碛口来找我!

颉利可汗的确是只老狐狸。

正是因为他的退避三舍,让李靖的算盘落了空。

……

战争的双方除了斗勇,还需要斗智!

颉利可汗的退避三舍其实也为李靖出了一道难题,是继续追击?还是原地驻守?

继续追击,说实话,凭着手中的三千人,李靖实在没有把握,等和李世勣、柴绍会和在进军吗?这样做固然能保证军队的数量,但是深入突厥腹地作战,终究于己不利。

如果原地驻守的话,那基本上本次行动宣告徒劳!

事实证明,在继续追击和原地驻守两种选择之间,还有一种折中的选择——离间!

在没有必胜的把握下,暂且按兵不动,通过离间的手段,来涣散敌人的军心,其实是种很有效的方法。

熟读兵书的李靖岂能错过这个方法?

但是离间计的要点在于要有合适的离间对象,突厥阵营中谁才是最合适的对象呢?

答案是:康苏密!

要说康苏密实在是个倒霉蛋,这位仁兄在李靖突袭定襄城时,被迫撤回突厥大营,相当于被打了一记闷棍,当然他拱手将定襄城让给李靖,也是实属无奈,因为李靖来的实在太过突然,他根本没有时间去了解对手,为了保存实力,在经过一阵抵抗后,不得已撤退。

但是就是这个举动,却成就了李靖的离间计!

于是在选定人选后,李靖开始实施他的计划。

李靖首先派出间谍前往突厥大营周围散布假消息:假消息的内容是:唐军之所以很快能攻下定襄城,其实是早已经和康苏密商量好的。

背黑锅到没什么,问题这是个要命的黑锅,最严重的是,综合康苏密在定襄一战中的表现,颉利可汗真的开始怀疑起康苏密。

凭着你的能力,至少可以守住定襄城,为什么这次那么不堪一击?

第一步顺利实施,第二步骤:策反!

在康苏密看来,自己并不怕背上黑锅,身正不怕影子斜,只要作为一把手的颉利可汗明白这是李靖的离间计就好,他坚信以颉利可汗的精明一定会明白的。

事实证明,他错了!

自古以来,领导和下属都是一对矛盾体,更何况又是在战争的敏感时期,当年蔡瑁、张允的结局,就是最好的例子。

颉利可汗越来越信不过康苏密,这让康苏密觉得不寒而栗,或许某一天自己真的会成为蔡瑁、张允。

李靖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所以不失时机地策反康苏密。

最终,恐惧、无奈之下的康苏密选择投降了唐朝,而跟着康苏密一起来到唐朝的就有我们前边说过的萧皇后,除此之外还有杨广的孙子杨政道。

萧皇后的结局我们前边已经说过,不再赘述,在这里我们顺便说一说杨政道。

作为杨广的孙子,齐王杨暕的遗腹子,杨政道其实命很苦,虽然江都兵变的时候他还没有出生,没有亲眼看见自己的父亲和两个哥哥被宇文化及杀死,但是出生后就和萧皇后一起被突厥人掠去,一直到康苏密降唐才回到中原,被李世民封为员外散骑侍郎。

后来杨政道的事迹不在见于史籍,但是他有个十分有趣的儿子,名字叫杨崇礼,这位仁兄在唐朝一直保存着一项纪录,那就是在唐朝290年的历史上,他是退休时年龄最大的官员。

多大岁数?

九十岁!

看来杨老先生的身体实在不错,或许老天爷为了弥补他老杨家惨遭横祸,让他过足了官瘾。

但是对于杨政道来讲,我想他这辈子在心底重复最多的话也许是:愿生生世世勿生帝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