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高句丽恩怨

1、恩怨渊源

贞观十七年以前,唐朝对外重点防范的地区是西部,当然这和我们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中国往西是一片广袤的大陆,而往东除了朝鲜半岛之外,全部都是汪洋大海,所以当时唐朝将防御重点放在西部也就不足为奇了,在前边我们介绍过唐朝在西部分别与东突厥、高昌、吐蕃过招的历程,可是在经历了贞观十七年的政治地震后,唐朝在东部却迎来了一个对手。

这个对手的名字叫高句丽!

高句丽是公元前一世纪至至公元七世纪在我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上存在的一个国家,与他并存的还有新罗和百济,这三个国家的同时存在并称为朝鲜的“三国时代”,高丽因为领土最大,人口众多,所以成为三个国家中实力最为强大的国家。

高句丽的历史悠久,始建于公元37年,公元前37年,扶余王子朱蒙因与其他王子不和,逃离扶余国到卒本扶余,建立高句丽。很长时间以来高句丽和中原的关系时好时坏,从西汉一直到隋朝,几乎每个朝代都和他发生过冲突。

中原的各个王朝曾经给予高句丽以毁灭性的打击,例如三国时代的曹魏政权就攻破过高句丽的王城丸都城,迫使其国王东川王向南逃窜,不过在曹魏攻破其都城后,以为高句丽就此灭亡,所以没过多久就撤回本国,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仅仅过了70年,高句丽就重建了都丸城,并开始进犯辽东,公元313年,随着高句丽攻破原汉朝四郡的最后一郡乐浪郡后,高句丽控制了朝鲜半岛的北部,并开始对南部的百济和新罗形成了长达300多年的军事压制。

公元413年高句丽长寿王登基,这位国王即位后,大肆对外侵略扩张,吞并了扶余,靺鞨和契丹部落,并且加强了对百济和新罗的控制,在东部与北魏政权进行对抗,高句丽终于迎来了建国后最鼎盛的时期。

可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高句丽因为内部的政治斗争而开始逐渐衰落,6世纪中期其北部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攻击,南部受到百济和新罗的联合进攻,高句丽由此丢掉了汉江流域,从此汉江流域被新罗所控制,新罗因此可以通过跨越黄海,直接与中国进行贸易交流,并且成为中国的属国,这样新罗在外交上就不在受高句丽的控制,可以直接从中国学到先进的科学技术,然而让高句丽人想不到的是,正是因为他们丢掉了肥沃的汉江流域,从而成就了新罗与中国的联盟,这种联盟最终在7世纪中期为他们带来了灾难性的结局。

隋朝建立后,与高句丽也是摩擦不断,让隋朝人意识到高丽是中国的心腹大患,是因为隋炀帝杨广有一次在突厥的始毕可汗那里看见了高句丽的使臣,在前面我们介绍过隋朝和突厥的交锋,而高丽人如果和突厥联合成功,那么接下来隋朝将有可能受到两面夹击,所以才有了隋炀帝杨广的三伐高句丽。

不过杨广的军事水平实在差劲,可以说隋朝灭亡的导火索就是因为杨广的三伐高句丽,隋朝几度在高句丽的惨重失败,前后数十万将士魂断辽东,造成了国库空虚,百姓民不聊生,进而点燃了农民起义的熊熊烈火,隋朝最终在杨广的倒行逆施之下灭亡了。

唐朝建立后,在武德和贞观初年,高句丽和唐朝的关系还算平稳,可是作为唐朝来讲,对于隋朝在辽东的惨败始终耿耿于怀,李世民就曾经说过:“辽东地区(高句丽)自古就是中国的地盘,从曹魏到周(南北朝的北周),始终不曾收回来,隋朝几次东征,都是大败而回,高句丽杀我们的将士不计其数,朕只要一想起这些就夜里睡不着觉,想为他们报仇雪恨。”

史料上没有记载李世民是在什么场合说的这些话,或许只带有个人的主观色彩,但作为大唐帝国的皇帝,这种言论势必会给国人带来一种心理上的暗示,那就是辽东是中国人的辽东,在那片土地上永远浸满了中国人的鲜血!

唐朝自上而下虽然没有忘记和高句丽的恩怨,但是自建国以来,一直忙于全国统一,不停的东征西讨,所以无暇顾及。李世民继位后,又一直忙于恢复生产,加上后来和东突厥、高昌、吐蕃的过招,所以唐朝将目光着重锁定在西部,对于辽东地区算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问题的关键是,有的时候你越置之不理,反而会助长对手的嚣张气焰,在这一点上,高句丽就是典型的代表。

就在李世民继位不久,高句丽做了一件相当有损阴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