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辽东城大战

成功击败高句丽的援军后,李世勣和李道宗回师继续包围辽东城,五月十日,李世民亲率六军经北平(今河北卢龙)、辽泽(今辽宁北镇与辽中之间泽地)渡过辽河。

值得一提的是,李世民在渡过辽河之后,做了个惊人的举动——拆除河上的桥梁,这个举动很有些当年项羽破釜沉舟的味道,其意义不言自明,那就是和众将士一同共生死、共患难,誓死背水一战!

李世民将大军驻扎在马首山下(今辽宁辽阳西南),然后自己率领5000轻骑兵,急速赶往辽东城下,与李世勣的大军会合。

李世民之所以这样迫不及待的赶到辽东城,是因为辽东城对于唐朝来讲有着特殊的意义,隋炀帝杨广东征高句丽都是止步于辽东城下,始终没有再往前迈进一步,可以说辽东城成了中原人的一个魔咒,现在天才皇帝李世民又一次站在了辽东城下,他能打破这个魔咒吗?

所有的人都不知道答案。

远眺辽东城那高大的城墙,李世民的心中感慨万千,曾经不知道有多少隋军将士倒在这片城墙之下?又有多少人看着那辽东城上高高飘扬的高句丽军旗而愤恨的无奈退回中原?

杨广!你跨越不了的障碍,我李世民今天必须要跨越,这不是为了你,而是为了整个国家的尊严和荣耀!

李世民坚定的信念已经掩埋于胸,辽东城大战一触即发!

为了打好这一仗,李世民决定放下皇帝的九五之尊,和普通的士兵一起并肩战斗。

第一项工作:填平护城河!

辽东城的布局和当时高句丽其他的城市不太一样,在内城外5里的地方,环绕着一条宽约30米的护城河,这的确为唐军的进攻带来了困难。

面对对如此情况,李世民下令让全军行动起来,用三天的时间填平护城河,为拿下辽东城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为此,李世民脱去了身上的铠甲,走进了士兵队伍中,和这些最普通却又是最可爱的士兵们一起运送黄土,当他走进这些人中间,那一刻李世民切身的感受到了什么是放松,什么是平凡。

平凡是石缝间的一株青草,是草丛里的一朵野花,虽然看起来不那么惹人注目,但却自由生长在天地间。

李世民的举动,让旁边的官员受到了感动,于是大家一起脱下官服,争先恐后的加入到了运送黄土的队伍中。

终于,在李世民的带领下,唐军填平护城河工程提前竣工,接下来就是“修理”辽东城工程。

李世民很有信心,所有的人都有信心,但事实证明,有信心不一定代表有一个好的结果。

在唐军一连十二天的攻城战中,辽东城依然稳如磐石!

这十二天中,唐军的进攻不可谓不猛烈,平均每天两次进攻,每次进攻大约1个时辰,但就像先前攻打盖牟城一样,唐军的脚步只能止步于高大的城墙之下,而且损失惨重,最重要的是士气逐渐低落。

难道真的无法打破魔咒吗?

辽东城真的会再一次成为中原人的梦魇吗?

时间进入了第十三天,这一天和往常一样,李世民在清晨准备照例召开作战会议,研究新的作战方案。

当他打开行军营帐地位帷幕,准备先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时,有着多年战阵经验的李世民敏锐的发现了一个信息——风!

风?这有什么奇怪的,刮风是自然现象啊!

没错,但是在李世民眼里,这一个小小的发现已经足够了,因为足可以成为克敌制胜的法宝。

就像当年的赤壁之战!

随即在李世民的脑海里形成了一个攻破辽东城的绝佳计策!

是的!火攻!

火攻在中国历史的战争大戏中,是老的不能在老的套路,但正所谓:不论白猫黑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一样,能够打败敌人的计策就是好计策!

计策已定,接下来就是实施策略。

目前看起来,火攻是一个不错的计策,但是李世民现在面临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如何能让辽东城的城头上着起火来。

当然,最好的办法是唐军士兵在上边放火,但是怎样上到城楼上呢?

难道要架好云梯,一步一步的爬上去吗?

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请注意,在火攻的计策中,有一点必须要明确,那就是速度,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敌人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让大火汹汹的燃烧起来。

所以爬上去的方法显然不可行!

最终 我们究竟沙场的李世民先生,想出了一个绝好的主意,这个主意需要借助一件工具——冲竿!

冲竿比普通的竹竿要粗很多,而且要有高度,具体说有3人来高,且柔韧性能佳,有点类似于现在背越式跳高运动员使用的冲竿。

冲竿的具体用法是:一人抓住冲竿的一端,其他人抓住冲竿的另一端,两端一起发力,将人直接送到城墙之上。

相信这个速度,高句丽士兵无论如何也是反映不过来的。

事实证明,这个方法十分有效!

那个冷风不停的夜里,在李世民的亲自指挥下,唐军利用冲竿将30多人送上了辽东城的城墙,这些人的任务就是放火!

当李世民看到城楼上那通红的火光时,他的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

杨广,这个计策你想到了吗?

是夜,辽东城内一片大乱,唐军趁势架起了攻城云梯,一鼓作气的登上了辽东城的城墙!

天明!城破!

魔咒终于被打破!

攻陷了辽东城,一万高句丽士兵阵亡,唐军俘获了一万高句丽士兵和四万高句丽百姓,并且再一次获得了重组的粮食,唐军士气一下子大大提升!

杨广没有做到的事情,李世民做到了,相信那数万倒在辽东城下的隋军将士在酒泉之下,也会瞑目了!

但李世民明白,对于他自己来讲,这仅仅是个开始,前方的道路依然布满荆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