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死局

在李世民生吃高延寿15万援军的时候,安市城的守军丝毫没有动静。

表面看起来,似乎是李道宗包围的紧,以至于安市城的守军动弹不得,但事实上,在安市城外的这场打援战役中,安市城内的守军仿佛是视而不见,丝毫没有出手相救的意思,对于15万援军被李世民生吃,表现的毫不在意,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

这明显不符合常理!要知道15万援军的覆灭,使得安市城更加成为一座孤城,守城的将领一定会明白这个道理,那为什么却又按兵不动呢?

顺便说一句,当时安市城守军将领的名字叫杨万春,事情的一切缘由其实都出在这位仁兄身上。

事实上,杨万春有自己的私心。原因是他对盖苏文甚为不满!

早在盖苏文杀掉高建武篡夺王位后,命令高句丽国内所有城市的守军将领向自己表达忠心,很多将领本着“识时务者为俊杰”的原则纷纷响应,可唯独安市城的杨万春偏偏不买账,这位性格刚烈的将军给盖苏文的回话是:跪天跪地跪父母,想让自己向乱臣贼子效忠,那是搬着梯子上天——没门!

盖苏文听完后,差点没背过气去!

恼怒之下,盖苏文下令出兵攻打安市城,可是让他想不到的是,一连几次攻打,安市城在杨万春的精心指挥下,宛若铜墙铁壁一般,毫发无损。搞得盖苏文很是无奈。

不过盖苏文心里也明白,杨万春虽然反对自己,但绝不是献城投降之类的人,安市城有这样的人镇守,并不是一件坏事,所以对于安市城并没有往死里打,当然盖苏文也不想因为这件事而使军队蒙受无谓的损失。

就这样,杨万春继续做他安市城的土皇帝,而盖苏文并没有忘记杨万春那几句发狠的的话,他只是在等待时机,一个合适的时机出现时,他必将至杨万春于死地。

安市城就这样在高句丽国内以其特有的方式存在着,一直到李世民兵临城下。

对于15万援军的覆灭,杨万春很是幸灾乐祸,在他看来,盖苏文派出高延寿和高惠真这两个二杆子来援救自己简直是笑话,安市城只要有自己在就绝对保证连只苍蝇也飞不进来。

在我看来,杨万春未免有些心胸狭小,在大敌当前之际,当以国家利益为重。

不过我们不能否认杨万春的军事才能,事实上,在是否攻打安市城的问题上,就连李世民都在犹豫。

在军事领域,李世民不是一般的牛人,可是在对待安市城的问题上,李世民显得有些优柔寡断,原因是李世民对杨万春的所作所为有所耳闻。

目前唐军深入辽东腹地,最好的办法当然是速战速决,尽快攻下平壤城是上上策,而现在杨万春又是块难啃的骨头,所以李世民想绕过安市城,采取避实就虚的策略,先攻打南面张俭包围的建安城,等拿下建安城后,在加紧对安市城的包围,那样胜算会更大一些。

不过这个方案遭到李世勣的反对。

李世勣认为暂时放弃安市攻打建安是冒险之举,建安在南,安市在北,也就是说唐军要背对安市城作战,一旦杨万春从后边拍上黑砖,唐军恐怕会陷入不利的境地,而且如果杨万春想到截断唐军的粮道,那唐军将会彻底陷在辽东腹地而不能动弹。

李世勣的分析不无道理,而李世民的避实就虚策略也很有创意,有的时候解决一个问题很有很多种方式方法,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关键就在于你是否敢于尝试。

而战争是不允许你犯错误的,即使很小的疏忽就有可能造成全军的溃败,所以此时的李世民实在不敢冒险,对于唐军来讲,其实又是一次无奈的错过。

就这样,唐军继续留在原地加紧了对安市城的包围,不知不觉的双方陷入了胶着的状态。

一连很多天,唐军的进攻很不利,高句丽人除了用自己擅长的城市防守战术坚守城池之外,他们还运用了一种看起来只有市井泼妇们才用的招数——谩骂!

大家想一想泼妇们在骂人时候的那种神态,那种表情,那种语气,肯定会有一种扭曲的映像映入你的脑海,而高句丽人就是用这种方法不断地向唐军挑衅。

而且高句丽人很聪明,不到关键时刻坚决不张嘴,只在看到李世民的时候就开始破口大骂,虽然他们不认识李世民,但他们却认得皇帝的龙旗标志,只要见到龙旗,就说明李世民一定就在那里。

骂!给我使劲的骂!

唐朝皇帝一定没有“享受”过这种待遇。

让唐朝皇帝的辽东之旅,感觉不虚此行!

坦白地讲,李世民是很有城府的人,谩骂挑衅这种招数他见的太多了,可问题是当了皇帝的李世民的心境与当年东征西讨的秦王李世民是不一样的。

天子的威严是不允许任何人侵犯的!

所以对于高句丽人的谩骂,李世民表现的怒不可遏,恨不得立即将安市城夷为平地,将杨万春碎尸万段。

李世民这种心理失衡的状态,迅速在唐军中间蔓延,李世勣当时就像李世民提出了一个近乎于疯狂的建议:只要攻破安市城,城里边所有的男人全都活埋!

这个建议,得到了李世民的同意!

大家都知道任性、失神经、无意识是非理性的三种状态。而目前唐军上下表现的恰恰就是这三种状态。

准确的说是士兵无意识,将领失神经,皇帝任性!

兵家大忌就此犯下!

要知道围城的要义在于“围而不死”,也就是说在包围的过程中,一定为对方留下一条生路,这样城里的人才能看到希望,而只有看到希望才不会做殊死的搏斗,因为突围出去就意味着生存。

可是现在李世民已经掐断了安市城守军生存的希望,抵抗也是死,投降更是死,与其死的窝囊,不如壮烈的以身殉国。

抱定必死之坚守的信心,安市城的守军在杨万春的指挥下,坚强的抵抗着唐军一波又一波的进攻。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安市之战陷入了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