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刘洎之死

应该说在辅佐李治监国的这段时间,刘洎的工作做的还是相当出色的,而且李世民回到定州后,听说皇帝陛下生病,还和马周特意前往行宫去看望皇帝,刘洎所做的这一切都合乎一个做臣子的标准,但最终导致他悲剧结局的关键点在于刘洎从皇帝行宫出来后的态度。

就在刘洎刚刚走出皇帝行宫时,碰到了几个同僚,这几个同僚就向刘洎询问皇帝的病情,想必这几个同僚的级别一定比刘洎要底,平时也没有机会能见到皇帝,今天看到了刘洎可能是出于客套,随便问了一句。

“刘尚书,皇上的身体如何啊?”

“哎!皇帝病的很严重,真是让人担忧啊!”

刘洎随口说着,当然他并没有想到这句话为自己埋下了祸根!

史书上没有记载刘洎在觐见李世民的时候,李世民是个什么状态,我想应该是卧病在床,甚至给人一种虚弱的感觉,不然的话,刘洎绝对不敢和同僚这样说!

小时候,老师告诉我,要做个诚实的人,好孩子不能撒谎!

长大了,很多人告诉我,善意的谎言必不可少!

可惜,刘洎不懂的这个道理!

刘洎将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毫无保留的,掏心窝子的一股脑的倒了出来,说完后摇摇头面带忧虑的转身离去。

我相信刘洎的忧虑是出自真心的,但事实证明,别人未必理解,甚至是歪曲!

不久后,李世民接到密报,说刘洎图谋不轨!

告密的人是褚遂良!

在向皇帝陛下汇报情况的时候,褚遂良将不久前刘洎和同僚说的那些话,告诉了李世民,只是,他篡改了内容:

“陛下!刘洎上次从您这里走后,和同僚们说您病情严重,他还说陛下生病,国家的事也不用忧虑,如果陛下一旦有什么三长两短,当辅佐太子行伊、霍之事,大臣如果有异议的,就直接杀掉,这样自然而然就会安定!”

褚遂良说话的声调并不高,但句句都像尖刀一样,扎在李世民的心窝里。伊尹、霍光是什么人物?除了辅政有功之外,历史上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专权!

李世民当然不希望在自己百年之后,出现伊尹、霍光之类的人物,现在刘洎居然公开表态要做这样的人,李世民岂能容忍?不过李世民还是决定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之后,再做处理。

所以,他给了刘洎机会!

于是在李世民病情有所好转后,他立即召见刘洎前来对质这件事。

“刘尚书,有人在朕面前,说朕病的时候,你十分担心朕的病情,朕甚感欣慰啊!”李世民缓缓的说道。

听到李世民这么说,刘洎顿时觉得高兴起来,立即说道:“这是臣应该做的,臣的确很是担心陛下的龙体,真怕有什么闪失!”虽然刘洎的语气有些低落,但谁都听得出来,刘洎的话是发自内心的逾越,毕竟得到皇帝的表扬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双方的开场白,是在一种和谐氛围内进行的,但这次谈话,毕竟不是表彰,所以李世民接下来说的话,才是正题。

“不过,朕还听说,上次你看望朕之后,和同僚们说在朕百年之后,你立志要做伊尹、霍光那样的人,而且还说大臣有异议的立即杀掉,只有这样才会安然无恙,有这回事儿吗?”李世民冰冷的眼神紧盯着刘洎。

刚才还一脸灿烂笑容的刘洎,此时脸已经变的铁青!

“陛下!臣没有说过这样的话啊,这是小人在诬告臣啊,请陛下明察!”。言罢,刘洎连连叩头!

李世民长吸了一口气,凝神沉思了一会,然后说道:“你还记得朕出征辽东前,你曾经和朕说过的话吗?”

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白,朕不愿相信你会说那些话,但是你曾经确实流露过自己的意图。

事实证明,如果给领导留下不好的印象,任凭你怎样努力拼命的工作,想要改变你在领导心目中的形象,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霎那间,刘洎已经汗流浃背!

直到此时,刘洎才意识到自己目前已经处在极度危险的境地,怎么办?必须要找到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说过那些话的证据才行。

灵光闪现的一瞬间,刘洎想到了一个人。

马周!

上次是马周和自己一起前来看望皇帝的,和同僚说皇帝病情的时候,马周也在身边。对,让马周作证,我确实没有说过火的话。

刘洎的脑子飞速运转之后,开口说道:

“陛下!马周可以证明臣确实没有说过那些话,陛下可以召马周前来询问!”

“宣马周立即前来!”李世民丝毫没有犹豫!

马周来了,刘洎似乎看到了希望!

可是让刘洎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李世民问完马周后,马周选择了沉默!

在李世民看来,沉默等于默认!

“马中书(马周时任中书令)!你为什么一句话不说?你和皇帝实话是说啊?”刘洎急的已经流出了眼泪。

马周依然沉默!

刘洎绝望了,马周这颗唯一的救命稻草,最终他也没有抓住!绝望之下的刘洎孤零零的站在那里,眼前已是一片模糊。

“赐白绫三匹自尽,保全尸首!”这是李世民留给刘洎最后的话!

刘洎最终自尽于家中,本来可以前程似锦,本来可以大展宏图,但最后却落得如此下场,刘洎的悲惨结局,固然有其性格上的原因,但是综合当时整个事件来看,中间似乎有很多疑点。

褚遂良为什么要诬告刘洎?

马周为什么要选择沉默?

李世民为什么那么不留情面的将刘洎杀掉?

甚至说刘洎真的罪当致死吗?

在刘洎之死的背后,是否隐藏着什么秘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