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杀人于无形

从张亮的所作所为来看,最终落个惨死的结局并不冤枉,但如果你认为仅仅是因为他自身的原因,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造成张亮惨死的结局,长孙无忌一派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张亮之死和刘洎之死一样,过程中有几个疑点。

第一个疑点:常德玄的身份。

常德玄的身份史料上并没有明确的交代,估计不是朝廷的官员或者知名人士,那么张亮在相州和程公颖、公孙常的谈话他是怎么知道的?而且一个没有一点背景的人居然敢向朝廷上报朝廷大员的私事,可见在这个人背后一定隐藏着支持者。

第二个疑点:朝臣的态度。

当李世民在朝堂之上询问张亮的案子该如何解决时,除了官职不高的李道裕之外,所有的朝廷大员全都异口同声的说张亮该杀,难道是巧合吗?还是这本来就是提前预谋好的?

第三个疑点:张亮的身份。

贞观十九年东征高句丽回来后,首先刘洎被杀,前边我们分析过这是长孙无忌一派积极运作的结果,紧接着就是张亮被诛,而张亮也曾经是李泰阵营中的人,前后连续两个李泰阵营的人被杀,难道这一切也是巧合?

还是这本来就是一起政治谋杀?

在我看来,这绝不是什么巧合,而是长孙无忌一派蓄意而为。

不过张亮的案件,我们自始至终没有看到长孙无忌一派有任何行动,其实这反而说明这一派的人全都是整人高手,他们采取了与整倒刘洎完全不同的策略,那就是杀人于无形!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分析其中的玄机!

在我看来,长孙无忌一派早已经瞄准了张亮,只因为他和刘洎一样,曾经是李泰阵营中的人,而且身居高位,对长孙无忌一派是个威胁。

长孙无忌整倒刘洎的策略是诬告,那么接下来想要顺利整倒张亮,如果还是使用诬告的策略,就显得有些缺乏创意,一来张亮不像刘洎那样当着长孙无忌一派的人说过过火的话,二来如果继续诬告,会引起皇帝的警觉,虽然李世民明白长孙无忌一派排挤打压异己的意图,但总是没完没了的陷害别人,会让皇帝反感,显然这是不利于长孙无忌一派在朝廷立足的。

正所谓:来说是非者,必为是非人!

明白这个道理之后,长孙无忌一派开始使用升级版本的打压之术,也就是将本派的人全部隐藏,暗中操作,待时机一到给予致命的一击。

所以,我猜测那个告密的常德玄很有可能受到了长孙无忌一派的指使,有的朋友也许会问,常德玄只是个普通人,他怎么会和长孙无忌一派扯上关系呢?

其实要弄清这个问题很简单,在当时来讲,长孙无忌一派不仅仅局限于朝廷,很多地方大员都依附于这一派,而常德玄很有可能是受到陕州当地依附于长孙无忌一派的官员的指使,进而上报张亮图谋不轨。

至于张亮和程公颖、公孙常的谈话,常德玄是如何知道,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指使常德玄上报朝廷,只是长孙无忌一派扳倒张亮的开始,那么接下来的一个环节将至关重要,那就是当李世民征询意见的时候,该怎样表现。长孙无忌一派的人明白,张亮的案子不同于刘洎,养500个干儿子也不一定就是造反,所以在证据不确凿的时候,李世民必定会朝臣商议该如何处理。

而这正是长孙无忌一派的人所愿意看到的,所以“亮罪当诛”的声音不失时机的响起,也就不足为奇了,你可以认为是心有灵犀,也可以认为是事先早已经排练好的。

不管怎样,这句话一出口,张亮基本上已经宣告死刑!

所以,张亮之死,看似是因为心术不正导致的,其实在这背后,隐藏着长孙无忌一派的推波助澜。

如此看来,长孙无忌一派整人的的手段已经练到了炉火纯青,在今后很长的时间里,在朝廷内部将所向无敌,直到那个女人的出现。

张亮之死对于李世民来讲,未必知道是长孙无忌一派在运作,但是在他内心深处,知道张亮是李泰阵营中的人,和刘洎一样,张亮因为曾经站错了队,所以现在必须要承担后果,他和刘洎唯一不同的是,张亮加入李泰的阵营,是李世民安排的。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值得一提的是,在张亮被斩的一年后,刑部正好缺人,很多人都向李世民推荐人选,最后李世民选中了李道裕。

所以我说,张亮的死,李世民心里其实是很矛盾的,有的时候牺牲别人,成全自己的滋味并不好受!

刘洎、张亮两个曾经李泰阵营中的人,在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一派的“非显性”合作下,算是被冤杀,不过和接下来这个人相比,他们两个人还不完全冤枉,毕竟两个人因为性格的原因说过不该说的话。

而接下来的这个人,却是实实在在的被冤杀,只因为他的名字,当然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李世民的猜忌之心。

这个人的名字叫李君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