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最不放心的人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三月十七日,李世民抱病乘坐御辇前往显道门,宣布大赦天下。

在服食了大量的丹药无果后,李世民决定改变方式,通过向上天祈求以求延年益寿,同时这也是为了向上天显示自己的仁德,因为古人毕竟有着很深的“天人合一”观念。

事实证明:大赦天下对于老百姓来讲的确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是这一切并没有改变李世民的身体健康状况。

李世民的身体状况依旧每况愈下!

四月一日,李世民前往翠微宫避暑,一同随行的还有太子李治、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

身在翠微宫中,李世民远离了夏天的燥热,一生经历了无数的刀光剑影、权谋斗争;现在他终于可以在一个清凉的世界里迎来自己一生中最为宁静的时刻,在一片宁静中,他感觉自己渐渐的走向了人生的终点。

但李世民的心中似乎还有很多事情并不能释怀,最让他放不下的当属这个帝国未来的局面。

从个人素质来讲,太子李治会是个仁孝守成之君,但毕竟年纪幼小,李世民明白在自己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必须要像当年的刘备一样临终托孤!

从文臣角度而言,长孙无忌一派因为身份特殊,加上都是颇具才能者,李世民坚信会成为未来大唐帝国的一班治世文臣,所以他们是李世民的重点托孤对象。

但武将呢?

开国的那些武将不是已经去世,就是已经奄奄一息,而未来大唐帝国要想继续书写“武功”的传奇故事,就必须要有能够起到“传、帮、带”作用的、具有崇高威望的人才行。

李道宗固然是个不错的人选,但是他的皇室身份让李世民放心不下,因为一旦他成为李世民的托孤重臣,而且未来手握兵权,这样的人早晚会生出野心。

李世民转而又想到了薛万彻,这个人虽然也具备军事才能,但状态极不稳定,李世民曾经评价过他不是大胜,就是大败,这样的人不适合担任培养新人的重任。

思前想后,也只有李世勣最为合适!

论资历是老资格,论军事才能那就更不在话下,唯一让李世民担心的是,李治由于年轻,而且对于李世勣曾经没有任何的恩情,恐怕未来未必能降的住。

虽然在贞观十五年的时候,李世民一纸诏令让已经当了15年并州都督的李世勣回到长安担任兵部尚书,贞观十七年又让他担任东宫的太子詹事兼左卫率,加位特进。但实际上,李世勣并不像长孙无忌那样和李治有过多的接触。

眼下李世勣是最合适托孤的武将,但在李世民看来,李世勣这样的人是不可以像长孙无忌、褚遂良那样,当着他们的面把自己的托孤的意图表达清楚,因为李世勣实在是个精明、有城府的人。

当初李密叛逃,半路被截杀后,李渊将李密的首级送到身在黎阳的李世勣那里,事实上是要看李世勣如何处理,面对如此尴尬的局面,李世勣并没有表现出落井下石、一片谴责的姿态,反而对李密进行厚葬,由此获得了好名声。

从这点可以看出,李世勣很高明,当然他这一生遇到过很多尴尬,不过李世勣总是在别人看起来前面已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为自己找一条活路继续走下去,而且处境越尴尬,仿佛李世勣化解的越好,并且总能因此得到附加值,那就是混个好人缘。

对于李世勣我们只能说:兄弟你太有才了!

现在李世民要将自己的儿子托付于这样一个人,帝国未来的军事事务要完全交给这样一个人去打理,所以李世民必须要动一番脑筋。

在经过慎重的思考后,李世民将李治叫来,然后说了这样一番话:“李世勣这个人智勇双全,但是你对他没有任何恩情,我恐怕以后你未必能镇的住他,我现在把他贬到偏远地区,如果他在接到诏书后立即去上任,在我死后,你就重新启用他,如果他犹豫不绝,你就立即杀掉他。”

李治点了点头,眼神中似乎有些懵懂。

四月十五日,李世民下诏任命李世勣为叠州(今甘肃迭部县)都督。

在李世勣的一生中,有过几次凶险的考验,当年在瓦岗寨李密袭杀翟让后,要不是王伯当、单雄信等人的说情,李世勣恐怕早已经是人头落地,而这一次同样是对他生命的严峻考验。

对于这个任命,精明的李世勣早已看穿皇帝的心思,所以在接到诏书后,连家都没有回,就立即前往叠州上任。

在走出长安的时候,李世勣回身凝望着长安城那高大的城墙,不仅思绪万千,他不经意间想起几年前李世民曾经对他说过的话:“朕想将太子托付于朝臣,想来想去没有比爱卿更加合适的了,我想爱卿当年没有辜负李密,现在也一定不会辜负我!”

想起这些,李世勣顿时一脸苦笑,他明白对于自己皇帝是不放心的,与其说是嘱托,不如说是警告!

现在好了,他可以远离朝廷的权利纷争,就像当年在并州任职,从而躲过玄武门事变一样,不用整天的提心吊胆,更不用思考每天该用什么样的面孔出现在皇帝面前。

想到这里,李世勣笑了,回身鞭鞭打马向叠州飞驰而去。

当然,此刻他想不到,用不了多长时间,他还会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