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进击山西(第6/7页)

宋金刚显然忽略了一个问题,李世民部队的表现为什么反差如此之大?先前追得自己无处躲藏,现在转眼间一败涂地?有的时候,人真的会被眼前的表象所迷惑。所以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句话,实在是很有道理的。可惜,宋金刚没有学过唯物主义辩证法,所以等待他的只有惨败。

看到宋金刚大军前进了十里之后,李世民下令继续冲击宋军阵型的南北两端。这次的任务是牵制,牵制的意思就是不能胜也不能败。

此刻,宋金刚的“七寸”终于暴露在了李世民的面前,他的这个“七寸”就是他的身后。是的,宋金刚最初是背城列阵,现在前进了十里,也就是说目前他自己的身后与介休城有十里的距离。

这就已经足够了,十里的距离足够李世民带领骑兵部队横冲直闯的了。想想宋老生和薛仁杲当年是怎么失败的吧。没错,断了你的后路,来个瓮中捉鳖!“断后战法”一直都是很实用的。

战斗依然在继续!

但是这次,宋金刚显然感觉到唐军的战斗力似乎比先前提高了不少,南北两端虽然不断地打退唐军多次进攻,但唐军似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样,源源不断地顶上。

都是同一战场的唐军,战斗力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难道……李世民在耍滑头吗?

通过观察唐军的战斗力,宋金刚隐隐觉得李世民在耍滑头,只是他判断不出李世民下一步究竟要干什么。那就继续进攻,给唐军以足够的压力。向前!向前!再向前!

决定战争的胜负,指挥官的素养虽不说是决定性的,但至少是很重要的。可惜,宋金刚和李世民比起来,那是小巫见大巫。

正当宋金刚率领人马努力向前冲的过程中,李世民带领自己的精锐轻骑兵部队,已经悄悄地从北端绕到宋金刚的背后。当然这也要得益于冲击宋军的南北两端唐军,正是他们的不懈努力,才死死地咬住南北两端的宋军,使宋军的所有人居然没有发现李世民的行踪。

当宋金刚回身忽然发现李世民的骑兵部队时,战争的胜负就此决定。

史书记载:世民率精骑击之,出其阵后,金刚大败,斩首三千。

我承认我败了,但是我不服气!李世民你虽然胜了,但只能说明你的运气比我好!

宋金刚你错了!决定战争的胜负,运气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重要的是信念!从柏壁到介休,我一直都有必胜的信念,你宋金刚呢?

我胡汉三还会回来的!

不!你永远不可能再回来了!

宋金刚手握刘武周的全部家底,如今被李世民打得面目全非。

当刘武周知道宋金刚惨败的消息后,他预感到自己的这次山西之行已经走到了尽头,本来山西就是李渊的老巢,自己在这里折腾了这么长时间,现在闪人,值了。刘武周和宋金刚带领五百多骑兵,连夜离开山西,投奔了突厥。

他们相信,依靠突厥人,终究还能卷土重来。但是他们万万没想到,等待他们的将是闪亮的刀锋。突厥人最终还是将这两个已经毫无利用价值的人,砍成了两半。

历史告诉我们,没有永远的敌人,当然也没有永远的朋友,有的只是永远的利益。

对于刘武周来讲,这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最初是依靠突厥人才起的家,最终也是因为突厥人而破产。也许这就是刘武周最好的谢幕方式,也许这就是刘武周的宿命。

历史又一次告诉我们:古今成大事者,必自强者也!

凯旋

宋金刚虽然落荒而逃,但介休城还有刘武周的部分残军驻守。当然指望这些人进行反攻,那是妄想,这些人眼下能够做的也仅仅是据城坚守。

对于介休城,李世民并不想强攻,因为在介休城内有一个他想收服的人,这个人就是尉迟敬德。

要说尉迟敬德是很够意思的,他的领导宋金刚不顾自己的处境,跑得一溜烟没了踪影,但尉迟敬德还是收拾残军,重整旗鼓,继续守卫介休城。

什么样的员工才是好员工?要我说,无论领导在与不在,员工都能够始终如一地干好本职工作,这样的员工才是好员工。相信这样的员工无论到了哪个公司都是受欢迎的。尉迟敬德就是这样的员工,何况他现在所在的刘氏集团即将破产。单凭这一点,李世民就认为尉迟敬德是个可用之人。为了得到这个很敬业的员工,李世民决定让宇文士及前去劝降。

宇文士及在劝降的过程中,究竟说了些什么话,史料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我相信宇文士及所说的话,一定是很有诚意的。同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尉迟敬德也看中了李世民。

在前边我说过,尉迟敬德虽然在刘武周手下做事,但是从骨子里是瞧不起刘武周的,他一直都盼望着遇到一个真正的明主,在他的手下,去发挥自己的才干。秦王李世民的大名,相信尉迟敬德早已是如雷贯耳。尉迟敬德不是白痴,通过这么长时间的交手,他已经切身地感受到李世民就是自己在努力寻找的那个明主。

有的人从朋友变成了敌人,而有的人从敌人变成了朋友。

就此成为我的朋友吧!

其实,为了这一天,我已经等了很久!

其实,为了这一天,我也寻找了好久!

自此,尉迟敬德成为了李世民手下的得力干将。在今后的岁月里,我们将逐渐见识到这位猛将的风采。请大家一定要记住他的名字,尉迟敬德注定了是一个让人期待的人。

五月十二日,李世民率大军进至晋阳,刘武周的宰相杨伏念献城投降。

五月十七日,剿灭吕崇茂余党,收复夏县。

至此,山西又重新回到了唐朝的怀抱。

五月二十九日,李世民胜利回到长安。

走在长安的街道上,李世民就像现在的流行歌星一样,受到了众多粉丝的追捧,鲜花、掌声、溢美之词,李世民所到之处都会掀起一阵狂潮,在他们看来,李世民俨然就是他们的偶像。

山西大捷,是继平定薛举、李轨之后,唐朝的又一次重要胜利,他的意义在于,不仅仅是从刘武周手中夺回了山西,而是为唐朝接下来的全国统一战争,增添了无穷的信心。

所有的人都沉浸在喜悦中,当然其中最高兴的就是李渊。为了表彰李世民的功绩,李渊除了给李世民诸多物质上的赏赐之外,还特意为这个宝贝儿子开了一个庆功会。在这个庆功会上,李渊特意让宫廷的乐师们编排了一个大型的歌舞大曲,以期通过这个歌舞大曲在舞台上再现秦王李世民英勇战斗的风姿。

李世民当了皇帝后,对这个歌舞大曲进行了重新编排,从而使它更加激荡人心、更加波澜壮阔。这个歌舞大曲的名字叫做《秦王破阵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