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东征江淮

杜伏威来了

表面看起来,辅公祏的反叛好像是一个突发事件,不存在什么因果关系,其实在这背后掩盖着辅公祏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这件事还得从一年多前说起。

武德五年(622)七月,杜伏威来到了长安。

在这之前,杜伏威刚刚和老对手李子通血战了一场,面对着超出自己十倍兵力的李子通,杜伏威充分发扬了“能的怕愣的,愣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精神,打败了李子通,迫使李子通投降,当然杜伏威也是损失惨重,可以说在这场较量中没有真正的胜利者。

杜伏威之所以决定来到长安,除了李世民镇压刘黑闼时所向披靡,使他感受到了压力之外,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自己的实力目前无法和唐朝相抗衡。

大战之后,当然需要休养生息,何况还是一场血战。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杜伏威决定只身前往长安。其实杜伏威去长安,投降是假,缓兵才是真。

杜伏威在临走之前做了一番人事安排,命令副将辅公祏代自己行使主帅的权力,命令养子王雄诞掌管军队。这是一个很矛盾的人事安排,辅公祏行使主帅的权力,却又将军队交给另一个人掌管,而且掌管军队的人还是自己的养子。

到底谁是主帅啊?唯一的结论就是:杜伏威对辅公祏心怀戒心。

很长时间以来,辅公祏作为杜伏威的副手,转战南北,获得了很高的声望,在军中大家都尊称他为“伯父”,可见地位之高。

军功让辅公祏获得了崇高的威望,同时也使他受到了杜伏威的猜忌,功高震主这句话在任何地方都适用,于是这两个拜把子兄弟,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渐渐地开始有了隔阂。

这一次,杜伏威的人事安排明显有意限制辅公祏的权力,其用意就是让养子王雄诞看住辅公祏,防止自己走后,辅公祏趁机作乱。

杜伏威的安排可谓是费尽心机,在他看来,这个安排简直堪称完美,于是他放心地走出江淮平原,向长安奔去。但是,杜伏威万万想不到,正是他的这个人事安排,为辅公祏叛唐埋下了导火索。

对于杜伏威的到来,李渊还是很欢迎的。毕竟和王世充、窦建德等人比起来,至少杜伏威还是很识时务的。

当然,老谋深算的李渊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明白这年头都是“无利不起早”,杜伏威只身来到长安,绝不是因为对唐朝充满了深厚的感情,何况江淮地区还有杜伏威的好几万军队。

无论如何,杜伏威在隋末的造反队伍中,也是个“角儿”。对于这个人的到来,李渊不管内心有什么想法,表面上也还是要装出“热烈欢迎”的样子。

只要来了,就是客人。

只是杜伏威这个客人实在有些特殊,李渊当初是打进长安的,李密当初来长安是败军之将,而人家杜伏威既不是败军之将,也不是找你打架的,对于这样一位特殊的客人,实在是不好招待。

不好招待,也得招待,而且还得招待得比先前其他人要好。实在是难为李渊了。

安置问题很重要

最终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李渊决定对杜伏威实行“蜜枣+黄连”的招待方法。

“蜜枣”招待法:加封杜伏威为太子太保,行台尚书令,宣布其位在齐王李元吉之上,仅次于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

这个官职,应该说给足了杜伏威的面子,对比当初李密那个掌管宫廷伙食的官职,李渊可以说是很大方的,而且其位置还在李元吉之上。纵观整个中国历史,臣子地位超过皇子的实在是不多。

这个安排,让杜伏威觉得像吃了蜜枣一样,无比甜蜜。

“黄连”招待法:置杜伏威于皇宫西内院侧室,着五百禁军严加守卫,防止发生意外事件。出行之时,禁军将领上报朝廷,朝廷选派得力将领随行。

守卫一个人用得着五百人吗?事实上,这就是传说中的软禁。

没办法,谁让你的地位如此之高呢?万一哪天你不小心被人黑了,你江淮地区那几万兄弟,还不得抄家伙跟我拼命,所以为了创建和谐局面,伏威兄弟你就将就一些吧!

这个安排,让杜伏威暗暗叫苦,就像吃了黄连一样,感觉实在不是个滋味。

李渊的“蜜枣+黄连”招待法,让杜伏威只能牙掉了往肚子里咽。但是杜伏威依然觉得这是很值得的事情,江淮地区可以利用这个时机休养生息,而自己身在长安可以完全切身地了解长安,这一切一切都是为了最后的那个行动。

和唐朝一争天下!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让我受多少委屈我也愿意。李渊!终有一天你也会品尝到我今天的滋味!

李渊最终用了一招四两拨千斤,成功限制了杜伏威,而且这个方式还不会惹恼杜伏威手下那几万兄弟。领导在长安做大官,手下人脸上也有光啊。

如此看来,李渊的安排真是天衣无缝。再完美的计划也有漏洞,正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如果说杜伏威来长安之前的那个人事安排,为辅公祏叛唐埋下了导火索,那么李渊的这个安排,就是亲手点燃了这个导火索!

辅公的秘密

很快,辅公祏便得知了杜伏威在长安的情况。

辅公祏敏锐地判断出,杜伏威回到江淮的可能性,已经是微乎其微了。他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事实上,辅公祏对杜伏威的那个人事安排很是不满。

辅公祏是不甘久居人下的,在他看来,江淮地区杜伏威排行老大,自己排行老二,老大在长安被软禁,那老二就应该成为老大。现在可好,虽说自己代杜伏威行使主帅的权力,但是军队却在那个乳臭未干的王雄诞手里,要知道手里没兵,自己的这个“代理主帅”就是个摆设。一定要想办法从王雄诞手里夺回兵权。

基于这种指导思想,辅公祏开始慢慢地寻找机会。在这个过程中,他一直在等待,等待着王雄诞出现疏忽,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也明白杜伏威长时间不回来,势必会引起众人的猜疑。

终于,机会出现了!

武德六年(623)八月的一天,王雄诞在没有和辅公祏商量的情况下,独自带兵到边界巡视。

臭小子!这次终于让我抓住把柄了!

看来小王同学实在是太年轻,军队虽说在自己手里,但名义上辅公祏还是“代理主帅”,不经领导同意,擅自带兵外出,说轻了是你不尊重领导,说重了那就是你有意搞分裂。

自己一个人带兵去边界,难道你想脱离组织?这真是个可大可小的问题,但对于辅公祏来讲,当然是往大处整,最好是把王雄诞往死里整。

姜还是老的辣啊!一个置王雄诞于死地的阴谋就此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