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外交家之李鸿章(下)(第3/4页)

归还辽东的这场战役,提倡的一方是俄国,而支持者是德国和法国。俄国人已经和中国签订了密约,在北方得到了特别大的,甚至算得上是无限的权利,正踌躇满志;法国人也在光绪二十二年(一八九六年)春夏之间,得到了云南、缅甸、越南交界处的瓯脱地区,又得到了广西镇南关到龙州的铁路修筑权;只有德国一无所获。光绪二十三年(一八九七年)的春天,德国大使向总理衙门索要福建的金门岛,总理衙门当然是严峻地拒绝了德国的要求,到了十月,胶州的事端就兴起了。

在这场战役中,德国人横逆无道,这是人人都能看见的。虽然,中国的外交官也确实有一些不能推辞的过错在那里。如果一开始并没有依赖别人的话,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既然对人家有一些倚靠和依赖,本来就不能不酬谢人家;如果都不酬谢的话也可以,既然酬谢了甲,也酬谢了乙,那么丙也应该有一些酬谢。三个国家一起干涉日本归还辽东,而只有德国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怎么会不激起他们的愤怒导致他们制造事变呢?不只是这一件事,《中俄密约》中还声明,将胶州湾借给俄国人,俄国人在这里面所得到的权利,不只是在东三省,还要深入山东。现在这个时候正是列国之间竞争分出优胜劣败的时候,别的国家能没有忌妒心吗?所以德国才会有这些横逆无道的举动,而这里面也有中国的逼迫,所以他们才这样的。一八九七年十月,曹州教案兴起,山东巨野县乡民杀害了两个德国传教士。德国人听到这个事情后,当天就开着军舰闯进胶州湾,拔掉中国的旗帜,插上了德国的旗帜,中国的总兵章高元被掳走了。警报报到了总理衙门那里,于是就和德国的使者开始商议。德国大使海靖一味威胁、恐吓他们,所以来苦苦哀求的人和婉言商量的人一律都拒绝。中国想要向其他国家乞求援助,没有一个国家是仗义相助、为我们国家打抱不平的。事情拖延了两个多月,我国只好对德国要挟的六件事,忍气吞声地一一答应了,即将胶、澳附近的近百里的地方租给德国九十九年;山东全省的铁路矿务都归德国承办等。

胶州的事情刚刚平息,就立刻有一个巨大的波澜兴起。当初李鸿章签订的《马关条约》,约定好三年之内要是能够还清,就一概免除利息,而前边所有缴纳的利息,也都要还给我们,也可以省去威海卫戍兵四年的费用,共节省的白银是二千三百二十五万两。三年的期限快要到了的时候,中国政府想要在期限内还款,商议接着向外国借钱。二十三年十一月的时候,俄国人商量着想要借给中国这个钱,而向中国要求在北方诸省修筑铁路,以及罢免总税务司赫德职务这两件事。英国人知道后,立即表示反对,也想要借给中国这个钱,而且利息还较轻,而他要求的附加条件是:一、监督中国财政;二、从缅甸通铁路一直到扬子江畔;三、扬子江一带不许让给其他国家;四、打开大连湾作为通商口岸;五、推广内地的商务;六、各个通商口岸都免除厘金。当时总理衙门想要答应英国,俄国、法国两个国家忽然特别反对,说如果要是借了英国的钱,就是破坏了列国已经成的均势的局面,他们每天用强硬的话威胁总理衙门,总理衙门的人不胜其苦。正月的时候,总理衙门回绝了各国,一律都没有借那些国家的钱,而是和日本商议,想要延期到二十年分摊归还,希望能够靠这种方案解决当前的困难,没想到日本竟然不允许。那个时候,真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进退两难,都不知道该怎么办。赫德从中努力,跟汇丰银行、德华银行借款,一共借了一千六百万镑,吃了很大的亏,才了结了这件事。

胶州湾本来是《中俄密约》里面所规定的俄国的势力范围,现在忽然被德国攫取,然后占为己有,俄国人非常愤慨,又遇到了英国、德国阻挠俄国借给中国那些欠款的这件事,俄国人更加暴躁愤怒了。于是在光绪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年)正月、二月的时候,俄国向中国索要旅顺、大连湾这件事发生了。李鸿章是亲自签订密约的人,他想要履行条约却无法履行,想要推诿也不能推诿,最后就和俄国的大使巴布罗福又新签订了一个条约,将旅顺口、大连湾两处,还有邻近相连的海面租给了俄国,以二十五年为期限,并且准许俄国人在营口、鸭绿江的中间修筑铁路,一直连接到滨海的方便的地方。

俄国人已经占据了旅顺、大连这两个地方,英国拿出要保持势均力敌的局面作为借口,向中国索取威海卫。当时大清政府拖欠日本的赔款刚刚还清,看守的官兵刚刚撤退,英国人拿出俄国的例子借机租占了这个港口,以二十五年为期限,这个条约一律依照旅顺、大连的条件处理。当时李鸿章和英国来的大使反复辩论,英国的大使斥责他说:“你要先去和俄国的使官去对峙讨价还价,不要和我们讨价还价。如果俄国的大使同意你的条件的话,我们就立刻善罢甘休。”李鸿章一时竟无言以对,当时现场狼狈的情景,让人怜悯,让人悲叹。如果说英国还有半点同情和怜悯的话,那就是和其约定好如果以后中国要是重新振兴海军的话,可以借用威海卫停船,只是这一件事而已。

从此以后,中国割地的行为就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当俄国、法国和英国为了借款的事情发生冲突时,法国人借助于俄国人的力量,要求使用广州湾,将这个港口当作在南方的海军根据地。当时英国刚刚逼迫我国政府开放西江一带,当作通商口岸,想要自己垄断这一带的商业权利,法国人看到这件事后非常着急,于是就效仿德国之前的计谋,直接闯入广州湾,后来就讨论借租这个地方,以九十九年为期限。中国没有反抗的能力,只好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英国又拿出了必须要保持势均力敌的这个说法,要求租借九龙湾来和别的国家相抗衡,期限同样是九十九年。事情定下来画押的前一天,李鸿章向英国大使窦纳乐反抗,展开了非常激烈的辩论,李鸿章说:“即使租借了九龙,也不能在那个地方的山上修筑炮台。”英国大使非常气愤,大拍桌子,说:“不用多说了!我们国家请求租借这个地方,是因为贵国把广州湾交给了法国管理,这样威胁到了我们管理的香港。如果您能够废除广州湾的条约,那么我们的提议也会立刻撤回来。”听到这话,李鸿章只能忍气吞声,把苦水往肚子里咽。当时是光绪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年)四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