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投闲时代之李鸿章(第3/6页)

丝网口海口。现在黄河都是从这个海口流入大海,黄河水漫散在平坦的地上,并没有什么河道。河流水流小的时候,分支比较多,底部都不是很深,中间还有沙滩,正中间的水底,深度只有三四尺,有一两处最深的地方,也不超过一丈。在接近海口的地方,就只有一尺四五寸的深度,这个地方的水面非常宽,大约有三百丈那么多。听说河流的入海口并没有拦门沙,猜想可能是河流流速缓慢,河床比较浅,那些沙子都已经在附着在地上,淤积在地上了,没有可以再流入大海的了。在勘察北岭子决口的时候,还有上游的三处地方同时开口,因此丝网口的水流不是非常迅猛,北岭子门的树至今还竖立在水中,其中有一座古庙也巍然独立在那里,那就是证明水流缓慢的确凿证据。至于说辛庄那些地方,房子都跟着水流漂走了,那就是用土盖的房子不坚固的原因了,并不是水力汹涌的原因造成的。在北岭子以下的北岸,并没有设立堤岸,只是把铁门关南堤作为北岸,用以保护村落,仅此而已。南岸是从盐窝开始,新行修筑的堤岸,一个堤岸距离水大约二里远,统计得出从盐窝到丝网口的海口,大约有九十里。

三、商酌应该做的治理河流的事宜

治理河流就像是治病一样,必须要先观察其中的病原。想要观察其中的病原,就必须先要把脉,才可能知道病人的病原是什么了,然后再去抓药。如果不是不治之症的话都可以治疗成功,而且铲除病根,永远没有后顾之忧。但是如果要是按照伤口敷药,不询问这个病是怎么得上的,这不是良医的作为。黄河在山东发生水患,但是发生的原因并没有在山东。如果只是在山东治理黄河,那么就跟按照伤口抓药有什么差别?虽然能够治疗一时的伤痛,但是过了不久后,旧病就会再次发作,因为伤口的病毒还没有消除,这个病根还没有拔除掉。我们说水性就好像跟人性一样,最一开始都是善良的,但是如果不引导他们,教育他们,性格就会发生改变。上天之所以创造出水这种东西,本意是用来养育人类,怎么会用它来害人呢?是因为人类不知道它的水性,没有做好措施防止它性格发生改变,所以它来越来越恣意妄为,危害周围的黎民百姓生命安全,耗费国家大量财力,却永远都没有停止的时候。推究其中的原因,就是因为人们治理河流就仅仅治理那一小片,没有统筹全局。今天如果耽误一次再耽误一次,恐怕最后都没有什么成效。如果想要一劳永逸的话,最好就先查明其中的根本原因。在山东看黄河,黄河就只在山东这一个地方。从中国来看黄河,那么黄河还有不在山东的部分,怎么就知道山东的黄河的水患不是从别的地方的黄河过来的?所以从中国范围治理黄河,那么黄河是可以治理的。但是如果就只在山东治理黄河,恐怕黄河就很难治理成功了。下面请允许我详细地说明。追溯黄河的本源,从星宿海出发,在甘肃取道,流入蒙古沙漠,河流改道很多次,才到达山西省,这时黄河就已经带着沙土流过来;从陕西出来后,又和渭水的水流汇合,水质更加浑浊;再就是穿过土山从东边方向出去,拖泥带水,直接流入河南,一直向前冲,所经过的地方很平坦,水质更加浑浊了。这就是黄河的病原了。下游的灾患还是来源于这些,治理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病原上面下功夫。因为下游淤积的泥沙,都是从上游拖带过来的。上游地势高,居高临下,势不可当,而且河流两面有山的约束,水流非常迅速,泥沙不能停滞下来,但是一旦过了荥泽那里,平原地区地势平缓,水力就减弱了好多,水流缓慢,河流携带的沙子就停了下来。泥沙停滞在这里,那么河流就会被堵塞,河里的淤泥堆积得过高后,河水就会改道,这是大自然的规律。回首往事,有那么多活生生的例子,都是最好的证明。当河流改道的时候,无数的百姓都跟着遭殃,他们流落他乡,因为饥寒而死,从古到今,不知道一共发生过多少这样的事情了。而黄河往南走,往北走,为所欲为,以开封为中心,自己开辟了一条半径的道路,在扬子江北部中间千百里的形状为扇形的地形,任意穿越,即使是齐鲁大地上的那些山峰,也很难阻止住它。黄河河水所经过的地方,流沙停留在那里,形成沙滩,百姓被这件事情所困,防不胜防,一直都没有什么好的对策,只能是修修补补,挽救危急,劳民伤财。它的祸患跟瘟疫相比,跟战争相比,还要更猛烈。然而天下没有没办法治理的河流,虽然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然而也不是人力不能做到的。那么要用什么办法呢?回答说,用数学而已。

治理办法。这个治理办法哪是那么容易说出来的!黄河绵延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总计一万多里的长度。地势的高或者低,河流的弯曲笔直,水性的缓慢迅速,含沙量的多少,一直都没有详细地考察分析过,也并没有图表说明。问那些黄河边上的人,也很少有能够回答上来的。今天想要治理这条河流,有应该要首先办理的三件事:一、测量整条河的地形地势,凡是河流的河身的宽窄、深浅,堤岸的高低、厚薄,以及大水和小水的深浅,都必须详细地记录;二、测绘河流的地图,必须连细小的地方也不能遗漏;三、分段派人查看河流的水性,较量水力,记载水志,考量泥沙的数量,并且随时查验若干水力,还有淤积的泥沙,凡是水性、沙性稍微发生变迁,都必须详细加以记载,以提供参考。以上的三件事,都是极其精细的工作,而且是最关紧要的事情,如果没有这些的话,就不知道河流的水性,就没有办法确定应该做的工作,没有用来分导黄河水量的支流,没有东西用来容纳因为水涨多出来的水量,就不能来防止水患的发生。这三件事要是没有办理的话,那么接下来所有的工程,最终都很难处理得当,即使能够缓解当前的情况,灾难很快会再次到来,只会前功尽弃而已。如果测绘非常详细,反复考究和审核的话,掌握了全局的形势,就可以参照那些材料酌情办理工程,做长远打算。还要必须做的是,把各个省份的黄河都统一归到一个官员管理,这样才能一起保护,使得永远都没有后顾之忧。但是照这样办理的话,一定会有一笔不小的经费开支。然而想要实现一劳永逸的话,最好要先统计出每年用来养河的费用,修堵修筑的经费,粮食食物的开销,用来赈济百姓的抚恤金,财产淹没的损失的补偿,百姓因为这些死亡的补贴,还要除去这些弊端后要兴修的一些水利,累积若干年共计的开支,和所要消耗的钱财相比,孰轻孰重,哪个损害多,哪个收益多,这样就不至于会犹豫了。按照图志的记载,可以知道某个地方的水性和地势,确定它的河身。根据河身,就可以确定水流的速率,不至于随便变更;就可以知道水面的高低,这样就不至于再去猜测。凡是河底的深浅,河岸是坚固还是脆弱,施工材料的松固,都可以一并确定下来,没有什么意外的顾虑。这些都属于是数学精确细微的东西,不能靠自己的意志随便猜测。确定河身是里面最困难的事情。必须知道水涨到最大的时候会有多高,水性是什么样的,河底会停留多少泥沙,停在河滩表面的泥沙会有多少。水涨的高低,速率也不一样,确定河身必须知道各个河段的速率,这样才能使河水无论是涨得高还是涨得低,它的速率都可以足够冲刷泥沙进入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