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皇嗣梦是一场无法醒来的梦(第2/3页)

李昭德转身回报武则天:“陛下可以安心了,王庆之再也不会来打扰您了!”

武则天心头一震道:“他死了,我并没有让你把他打死。”

李昭德表现得一派轻松,眉宇间有着难以掩饰的愉悦。只见他双手一摊,一脸无奈地说道:“棍棒无情,下面的人下手不知轻重,此等小人也太不经打,三两下就断了气。”

武则天不由长叹道:“爱卿,难道你也不赞成立魏王为太子么?”

“那是肯定的。”李昭德根本没有想掩饰内心真实想法的意图。

他接着说道:“我不清楚陛下您到底是怎么考虑的。高宗皇帝是陛下的夫君,皇嗣为陛下的皇子。如果说自己的儿子都靠不住,那么侄儿就更靠不住了。世间心心相隔,父子亦然,母子亦然,又何况姑侄呢?”

李昭德的这句话凌厉得像一把刀子,而刀锋所向直接刺向武则天的软肋。李昭德说的这句话和前面王庆之说的那句话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王庆之对武则天说的是,自己的儿子李旦靠不住。而今天李昭德再次向武则天强调,自己的侄儿武承嗣更靠不住。

2

武则天虽然聪明,但是她一生中的大部分时光都耗在了后宫世界的权力博弈上,人生的努力都集中于这个焦点。对于自己施予大恩的内侄武承嗣,武则天从来没有想过,他有一天会背叛自己,即便是在她百年之后。

一直以来,武则天对自己的娘家人有着说不出的一份感情,最亲最痛恨的人中都有他们的存在。姐姐韩国夫人及她的女儿魏国夫人,外甥贺兰敏之,其他的异母兄弟及那些堂兄弟们,虽然自己对他们有大恩大德,但他们还是做出了背叛之事。

武则天并不后悔对他们施予恩宠,就算他们曾经背叛了自己,谁让她的父亲是武士彟。除了武家人,她真的不知道,还有谁,值得自己这样无条件地信任,尽管他们可能还会辜负自己的这份信任。就像现在,武则天又把武承嗣放在心里重新掂量了一次,她对自己的这个侄子又到底了解多少呢?当年武承嗣的父亲死在自己手中,武承嗣几年的牢狱生活也是拜自己所赐。如今他对自己还算忠心可靠,是亲情无价,还是因为她这个姑姑手握的皇权无价?如果自己失去了皇权,他还会拿这个姑姑当观世音菩萨供着吗?

自垂拱元年以来,武承嗣内心就涌动着一股难以抑制的澎湃欲望。正因为如此,他才会不遗余力地推动武则天去建立武周帝国,去打压李氏宗亲,排除异己。在他看来,武则天称帝以后,武氏王朝的下一个皇帝,理应是他。

武承嗣如果要接替武则天当皇帝,首先一条便是先成为储君。他不是储君,而是魏王,储君是“皇嗣”李旦,这在武周帝国建立之初便已经明确了。武承嗣需要策动一次倒储行动,将储位夺到自己的手上。

如果说,武承嗣是武氏族人夺权的头号人物,那么武氏家族的二号人物便是武三思。此人也怀有同样的野心。武三思之所以对于武承嗣的所作所为全力支持,是因为他的地位低于武承嗣,他不能直接越过武承嗣去摘取皇冠,所以他不想过早地暴露自己的野心。所以武三思的夺储欲望,显露得要比武承嗣稍微晚一些。

当李昭德明确地告诉武则天,如果你将来传位于武承嗣,那么你这个做姑姑的,连供奉武家先祖的庙堂都进不去,因为你是李家的媳妇,高宗皇帝的未亡人。

话已至此,可武则天还是抱着一种观念,她创立的武周朝是武家的大周,不是李家的大唐。她心有不甘地说:“王庆之说得也不是没有道理,武周江山是不应该给异姓人继承的。”

“皇嗣(李旦)不是已经跟着陛下改姓为武了吗?”李昭德似乎早有准备,反问道。

武则天脸色微微一沉,低声喝问:“爱卿,难道对此还有异议?”

李昭德只能无奈地摇头,他说:“陛下真要是为身后事打算,就更不能立武承嗣为太子了。儿子立庙祭祀父母天经地义,从来就没听说过侄儿会立庙祭祀姑母的。”

武则天沉吟半晌,没有作声。李昭德说的每句话都没露出什么破绽,乍听上去,也像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虑。

李昭德的话显然是触及了武则天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她不禁陷入了思索之中。自己一旦去世,如果由武承嗣继承皇位,必将面临这样一个问题:他的皇统来自何处,是来自于他的父亲武元爽,还是来自于她这个姑母?按中华帝国的传统习惯,他必定要抬高其父亲的地位,因为权力世界还是以男性为中心的,武则天这个女皇是千百年来的特例,不可复制。

身处那么多杰出的男性政治家的包围之中,身为女性,武则天身上具有独特的个人魅力。当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时,武则天已经能够做到坦诚不讳,虚心接受。这是一般男性的专制君主所缺乏的聪明。

从武则天的表情,李昭德很快对她的内心想法了然于心,他知道自己的建议十拿九稳了,只需要自己再添上一把火。

李昭德迟疑片刻,说道:“陛下能够成为社稷之主,是受高宗临终托付。陛下如果将来将皇位传给武承嗣,他能否立庙祭祀你这个姑母暂且不说,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高宗皇帝是肯定得不到血食的。”

提到已故的高宗皇帝,掀起了武则天心头无限的涟漪。一夜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三十年的夫妻生活,他们是夫妻,是战友,他们相互扶持又相互掣肘。不管是爱大于恨,还是恨大于爱,这份感情终究扯不断、理还乱。

凤阁侍郎李昭德的一番话打动了武则天的心,尤其是提到将来她和已故的高宗皇帝无法享受血食祭祀。武则天朝李昭德赞许地点着头,不由感叹道:“爱卿一言胜过百官千谏,这些年来我广纳才俊野不遗贤,但是能像爱卿这样一语中的的人却寥寥可数。”

李昭德见武则天不再言语,也不好再继续说下去。来日方长,他决定等待下一次机会。

或许是杖责王庆之替武则天解了朝堂之围,又或许是李昭德的一番言论正中武则天的下怀,没过多长时间,李昭德被提拔为了宰相。

李昭德的突然发力,打得武承嗣措手不及。那冰冷的板子虽然落在了王庆之的屁股上,武承嗣却觉得像是狠狠地抽在了自己的脸上。

面子有时候真的不是自己找回来的,而是别人给的。武承嗣还没来得及去找回属于自己的面子,李昭德已经抢先一步,将他的里子也撕扯得稀巴烂。李昭德觉得自己还没有做到位,于是他找了个机会再度密奏武则天:“魏王威权过重,陛下不可不防,不然早晚会惹出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