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废后,一场充满阴谋的权力角逐

1

不知不觉中武昭仪回宫已经有三年时间,这时的大唐后宫已然风云变幻。曾是天子宠妃的萧淑妃随着武昭仪的二度入宫已经完全失宠。萧淑妃也试图和昔日的情敌王皇后携手共同对付武昭仪,但丝毫没有撼动高宗对武昭仪的专宠。武昭仪已经在精神和肉体上,全面俘获了高宗的心。

透过史料,我们找不到萧淑妃怎样获罪遭贬的记录,武昭仪是如何说服皇帝对这位昔日宠爱备至、为他生儿育女的女人由冷落而厌弃,直至打入冷宫最后处死的,成了永远解不开的谜团。

对此,武昭仪有清醒的认识。随着萧淑妃在内宫权力版图中的黯然退场,自己与王皇后终究要站在你死我活的角逐场上。一旦王氏认识到自己身为皇后而形同虚设,女人的嫉妒心会促使她铤而走险。况且王皇后的舅舅柳奭已升任宰相之职,在朝中的势力如日中天。

武昭仪能够抓牢的只有高宗皇帝,王皇后一向形象良好,连李世民也承认她和李治是“佳儿佳妇”,奇怪的是先帝钦点的儿媳,却从未得到过高宗皇帝的青睐。这一点对于武昭仪来说,是一个可以利用的突破点。

虽然凭借傲人的家世背景,王皇后正位中宫,母仪天下;但在武昭仪看来,她的能力和地位是不匹配的。在做王皇后的侍女期间,武昭仪曾经近距离地观察过这位皇后,她待人处事的能力跟自己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难道说仅仅凭着与生俱来的血统,就可以成为大唐最尊贵的女人吗?

武则天从来就不信天命,只信命运在手、天命在人。

李治虽然对武昭仪万般宠爱,却并没有废后的意思。作为权力顶端的君王,皇后是他唯一的嫡妻,立后不仅意味着两大家族两股势力的联合,也意味着政治利益的分配,其间牵涉的非爱情因素太多太多。 

在初唐仍为世所重的士族高第,以“五姓七望”为第一等,即“清河崔、范阳卢、赵郡李、荥阳郑、太原王”五姓,也是太宗高宗专门下诏禁止彼此通婚以高门第的主要针对对象。

皇后王氏出身于关陇大贵族家庭,是王思政的后人。王思政是宇文泰创建北周政权时的重要将领。宇文泰政权中的支撑骨干是所谓的“八大柱国”。王思政虽然不能与八大柱国并列,但地位仅次于柱国,是关陇集团中的重要家族。

王氏家族中另一个重要人物,是同安长公主,她是高祖李渊的妹妹,太宗李世民的姑母。李氏下嫁王家的时候,王、李两家都是隋王朝的臣属,地位彼此相等。

太宗皇帝对这位姑母,是相当尊敬的。王皇后与高宗皇帝结合,就是从祖母唐高祖之妹同安长公主牵的红线。据说太宗对这个儿媳妇很满意,临死前曾对褚遂良说过:“佳儿佳妇,悉托付汝!”王皇后也因此有了一重护身符。

王皇后的舅舅柳奭当时在朝内任中书令,按照唐代三省尚书执行,中书决策,门下封驳的制度,作为中书省行政长官的中书令,实际上是宰相级别的高官。柳奭与太尉长孙无忌交情很好,权势颇盛。另外,宰相之中的老臣于志宁是现太子李忠的老师,另外一位宰相韩瑗与长孙无忌是姻亲。

这时候朝中的宰辅重臣几乎是一面倒地支持王皇后,当然这种支持并不仅仅是因为王皇后本人,而是她所代表的“士族高第,美貌守礼”。王皇后的家族与社会关系,都是关陇集团中名列前茅的士族。无怪乎后来褚遂良说:“皇后本名家”。正是因为王后出身高贵,所以太宗李世民所做的身后安排中,才特意将巩固王后地位的问题也考虑了进去。

太宗认为,王皇后的地位如果发生动摇,就难以实现“永保宗社”,因为她的存在代表着关陇“名家”集团势力依然是中央权力的中流砥柱。王皇后不是一个人在后宫的权力世界里战斗,而是代表了社会的主流阶层——贵族阶层。

就算高宗李治对王皇后并没有多少爱的成分,但多年的夫妻最起码也有一份尊重在里面。这份尊重,实际上是对当年一手安排这场婚姻的太宗皇帝的感念与尊重,是对自己的舅父长孙无忌的尊重。那美好的旧时代的荣光,却成了李治内心深处渴望摆脱的阴影。

对于一个登基未久又缺乏自信的年轻君主,李治就算是心有余也力不足。他对那些德高望重的老臣们的屈服,实际上是君权对于相权的屈服。

王皇后已经察觉到武昭仪对高宗皇帝的狐媚之力更甚于萧淑妃,可为时过晚。

武昭仪无声无息地替代了萧淑妃在高宗心中的位置,这个来自尼庵的先帝的弃妇已经牢牢地缚住皇帝的宠幸之手。王皇后哀叹她的轻信和失策,她想与同样受冷落的萧淑妃联手对付武昭仪,但是高宗李治对武昭仪的如痴如醉的爱恋已经坚不可摧了。

武昭仪也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她在宫里的靠山只有高宗皇帝一人。这时的唐高宗李治还没有强大到一个皇帝应该达到的程度。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宰相集团才是真正的强人。

对付强人的办法,不是与强人死磕到底,而是要想办法与其结盟。在人的世界最怕两个字,结盟。武昭仪的结盟只有一个目的,拉拢忠臣,废后立武。

2

我们来分析一下王皇后和武昭仪之间的权力角逐,她们之间谁的胜算更大一点。

王皇后是名门闺秀,出阁则是太子妃,然后又升为皇后。可无数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平静的水面之下,其实早已暗流涌动。

武昭仪已经完全了解,皇后当初之所以支持高宗将自己接回宫,并不是出于无私的爱心,而是想把她打造为自己手中的一把利剑,用来对付情敌萧淑妃。

对于14岁进宫、始终孤军奋战的武昭仪而言,这并不是什么难事。如果皇后真的对她宽大仁慈,而又不求回报,她后面的行动或许会有许多犹豫和顾虑。

在外人眼里,武昭仪对王皇后始终恭敬有加。她将自己摆在皇后侍女的位置,如同皇后的手和脚,为她打理着一切。操纵像王皇后这种内心单纯、被孤立了犹不自知的女人,对武昭仪来说并非难事。不过对于王皇后的母亲魏国夫人柳氏,武昭仪不敢大意。柳氏是个精明且高傲、好权势的女人,她不容其他女人对女儿的后位造成威胁。

武昭仪的内敛低调让王皇后很满意,一度将其视为自己的心腹。可是随着萧淑妃的出局,后宫的权力格局发生了变化。武昭仪是个细心体贴的人,经常将金银布帛、衣服、首饰送给身边的宦官和宫女,就连萧淑妃和王皇后身边的人也收到了她的好处。不仅在物质方面,她对接触到的人都非常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