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全球战略(第2/2页)

小毛奇并不知道沈从云已经在俄国大作手脚了,他知道的是俄国现在东线战场,还有几百万军队。即便是俄国目前局势动荡,但是谁晓得沙皇和激进派的斗争,最终谁能取得胜利?至少从目前来看,沈从云做出的这么一个战略布局,绝对是可行的。

小毛奇只猜对了一半,沈从云考虑的并不是来自俄国的阻挠,而是来自俄国该死的地理环境,已经并不怎么发达的铁路运输线。

沈从云清楚的记得,以前看的一些俄国老电影里面,俄国的火车顶部都坐满了人的。这样的一个状况下,还能指望俄国人的铁路担当起唯一的运输任务的话,沈从云当真是脑子里面进水了。

沈从云只能寄望于一年之内从地面上控制地中海的两头入口,通过海路把物资和军需送到土耳其,再往欧洲去就方便了。当然这其中还有沈从云的私心,一年的时间足够德国人和英法打的彻底破产了。到时候德国人就只能看中国的脸色行事了。当然了,运气好的话,没准能把英国人在地中海的海上力量打跑了,沈从云干脆直接在意大利登陆好了。总之一句话,战火绝对不能在中国的本土发生。

至于亚洲的小弟日本,沈从云每每想起来尽管都恨的牙根疼,但暂时还只能忍着,让东海舰队的部分舰队看着日本,别让日本在后院起火就好了。打完了欧洲再回头收拾它,还怕它跑了不成?

这就是沈从云的全球战略,当然其中也有很多走一步看一步的含义。战场上沈从云并不是行家里手,很多东西沈从云只能站在一个战略高度上去想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沈从云一直担心,万一英国人绕过非洲的好望角过来,那又该怎么办呢?所以,这才有了沈从云要求德国的大洋舰队出击的事情。这么一个现成的打诱饵不用,放在军港里头也不怕发霉了。沈从云完全有理由相信,有了中国海军的一连串胜利,德国大洋舰队总不好意思还赖在家里不出来了吧?

……

事实上小毛奇的电报刚刚发回国内,整个德国统帅部上下陷入了一片欢呼之中。中国出兵了,印度洋上打响了,俄国内部还乱套了。这一系列的好消息,能不欢呼还有啥值得欢呼的?

德国总参已经在筹划着从东线调集大军转移到西线去了,甚至从中国海军前出印度作战这一现象,德国总参的那些世界上都是最优秀的军官们,已经基本判断出中国军队的大致走向,以及中国政府试图通过海路来缓解物资运输压力的战略构想。

德军总参甚至做出了一个判断,只要中国能在半年之内解决俄国问题,1917年底前增援德军一百万陆军,那么法国投降的时间表应该是1918年的春天。中国军队的果断及时的出击,等于是在英国人的物资大动脉上狠狠的割了一刀,胜利的寄望第一次变得如此的清晰。如果能够在1917年春天的攻势中击败法国,那么即便是美国人有参战的意愿,也不敢冒这个风险了吧?打败了法国,剩下一个英国还有什么好可怕的?单单靠潜艇封锁,就能让整个英国陷入万劫不复之中,更别说有了足够的物资,以中德两国的造船能力,一年之内两国海军超越英国,彻底的让英国退出历史舞台,这都是唾手可得的事情。

德国人的判断全部都是正确的,问题是,沈从云是怎么想的?这一点沈从云从来没告诉过任何人。至少有一点沈从云是非常清楚的,一个过分强大的德国在欧洲横行的局面,对于整个世界和平和稳定来说,对中国的全球战略利益来说,都不是一件太美妙的事情。

也许,在沈从云目送小毛奇兴奋的离开是,口中低吟的一句话,能够道明沈从云内心的真实想法。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未来的世界格局,将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沈从云心里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沈从云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夹来,里面有一份关于俄国革命的详细报告。

此刻的俄国,正处于一种非常微妙的时刻。孟什维克和布尔什维克党之间之前还是同盟,现在呢?尼古拉二世宣布退位了,一切还会像真实的历史那样么?孟什维克还能蒙骗苏维埃代表把政权交给临时政府么?好像不那么可能了吧?列宁同志可是和沈从云之间有过多次思想和意见上的交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