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新司(第2/2页)

至于地方上,因为还多一层异地为官的规矩,地方官对地方政务的控制,就更加的瞎扯了。北人在北方为官,还稍好一些,要是一个北方的进士发到两广海南为官,能不把自己饿死,就算不坏的成绩了。

至于公务,真真是玩笑了。

肯定是要把持在地方的世家吏员手中,什么文吏,捕快,世代世袭,有人有钱,不但不把县官放在眼里,相反,还要挟制左右。

政务不懂,语言不通,所以地方官必须要雇佣熟知刑律、文书等专门的人才,就是所谓的师爷。

自己的俸禄不够,就得有灰色收入,不然的话,真的没法当官了。

一切的根源,虽然不能全部推到吏治上,但吏治不好,也肯定是极为重要的原因。

锦衣卫的吏科,就是一个改良的开始。以优秀的少年子弟入学,现在是草创,又是用人之时,所以学习一年,大约是以学习六部的运作和律令为主,一年的时间,说不上是多精通,但那些滑吏也不能事事掌控了。

就是锦衣卫去拿人捕人,也能不光是有驾帖,而是有切实的说法了。

要知道,锦衣卫办事,有些时候就是太过莽撞,明明在理,缇骑校尉们一办,在外人看来也就成没理了。

有吏科学员之后,分配各部,充实力量,等将来以三年为学制,一旦毕业,就可以熟知政务,在卫中办事,更加如鱼得水。

至于将来,是否能通行全国,并且引入文吏考试制度,这样就算是吏员是本地出身,但并不会形成世家,就算是世家,因为常年考核,有制度约束,总比现在一团黑要好的多。

是故,一见到吏科出来的人,张佳木便极是欣喜。见对方谦虚,自己便大笑道:“你是吏科学校出来的,算是一个秀才”

“这,下官愧不敢当。”

虽是被他夸奖,眼前廉政司的人却仍然恬淡谦冲,一副不骄不躁的模样,因此,张佳木便又多看了几眼,这一看,却是觉得眼熟的很了。

这人便是幼军的王大郎,从学校毕业后,以六品身份入廉政司,数月下来,公务政事已经极为得手,因为能力极强,待人接物也不怯场,所以这一次到张佳木身边汇报公务,主理司务的谭青便将他派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