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治乱(第2/2页)

这番话,也是当真说出了境界,王骥不觉频频点头,两个皓首老儿,此时只觉得心境平和,而回首一生,倒也真的不曾虚度过。

“只是,到底舍不得你这老匹夫走。”王骥笑骂。

“老夫又不曾用军功搏个伯爵。”胡濙拂袖道:“又没有赐给的大好庄园,土地,留在京城做什么,京城居,大不易”

“看看,看看”王骥指着他笑道:“这就是人心,真真是贪欲难填。你这个官职,一年也好几百石的俸禄,你又没什么使费,全买了地,加上皇上也会赐给你这样的老臣绢匹、金银,盐茶引也有,你在我面前,哭什么穷”

“唉”胡濙倒也不辩,只是笑道:“我可真想不到拿什么来治贪欲?说真的,咱们算是读书几十年了,现在更是把什么也看淡了,但叫我抛却身家,什么也不要,那也真是办不到的事。了不起,官儿可以不当,但如果不置几亩地给子孙,不住大宅院,不建上好的祠堂祭祀祖宗,那么,请问我这一生,辛苦为皇家效力,为社稷谋心,难道自己就该穷困而死么?”

这个问题,王骥是不能回答了,事实上,他自己亦是如此的想法。如果不是为了军功博个赐爵,当初又何必以文转武?

但现在谈了半天的国家社稷,谈了很久的兴亡更替,在自己身上和胡濙身上,却是看到了难填的贪欲,到这里,他也是迷茫的紧,倒确实是不大清楚,究竟是能有什么好办法,使得人满足自己私欲的同时,又不致为祸国家?

这两者之间的平衡,究竟该如何掌握,他心里殊无底气,或者说,根本没有任何的想法。至于权柄如何平衡,如何抑制帝权而又不出现篡逆禅让之事,就更加的让人费解了。

身为文官的一份子,其实当时的士大夫是没有什么君权神授这一套的。这一套只是嘴上说说罢了,事实上,有明近三百年,就是一部士大夫和皇帝争权,并且一直试图夺取皇权的一部历史,这一点,王骥清楚,胡濙清楚,但究竟如何做才对,想到这里,两个一生经历过无数风浪的老臣,却也是茫然四顾,彷徨无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