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钱粮(第2/2页)

当时海运也确实存在风险,所以海运之议作罢。

以张佳木的意思,海运确实有风险,但不可不尝试。头一年可以就用五万石,然后逐年递增,一直到能年运百万以上为止。

如果海运成功,那么漕运就可以减少份额,沿途的几十万运军也就可以喘口气了。至于耗费的大量钱财物资,也就能节省下来了。

试想,从苏州运一百石粮食到京师,沿途最少要加二十石的损耗,这是一笔多么大的开销。换在海路过来,最多加个五石的漂没也就罢了。

设想虽好,但海运缓不济急,现在锦衣卫总务和庶务局,还有镇江分卫的人正在江南一带筹划,李贤也有自己的消息渠道,所以知道一点儿消息。

可惜,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一旦开议,又是一通吵。

在这种事上,李贤和张佳木还是有默契的。

此时此刻,他向着张佳木拱一下手,道:“太保,不知道此事有何成议?不妨直言,学生等洗耳恭听。”

“倒是有。”张佳木笑了笑,看向众人,道:“我的意思,就是通州仓储七成供应禁军,禁军不能成,一乱就不得了。”

“是。”张凤欠了欠身,面无表情的道:“那么百官俸禄从哪里来,剩下的三成么?”

“是的。”张佳木笑道:“通州仓一年多拿出百万石来,并不影响仓储,多了都霉烂了就很好么?留几十万石应急,我看该够了吧。”

“这就是说,七十万石给禁军,禁军十二万将士也差不离了,至于百官俸禄……”彭时在一边略算了算,又一次开声道:“这,似乎不够罢?”

“是不够。”

皇帝是善财难舍,上次已经抱怨过收入不够发俸禄的,也难怪他,一卫就有两千多军官,按当初皇帝和官员们的协议,文官俸禄由户部来管,驻京武官俸禄和光禄寺的开销是皇帝自己负责,是从一年一收的金花银里头拨出来。

现在一季就要发十四万,加上光禄寺的使费,皇帝到手的银子所剩无已,早就心疼了。

所以这一次改官制俸禄,李贤和张佳木一合计,光禄寺还归皇帝自己管,在京武官俸禄,和文官一样,议定改制之后,也由户部支出,兵部承领一体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