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力量(第2/2页)

李贤失笑:“王莽殷鉴在前,恐怕没有人会这么傻了。”

“哼。”张佳木冷哼一声,道:“他也是想做些事,不过太想当然了吧。”

其实张佳木一直怀疑王莽就是个穿越客,看他的各种举措都有点儿象,不过这种鬼胎却不能说,万万不可。

正因为有王莽的失败前例在,所以张佳木从来不肯独断专等。遇事肯商量,甚至是遇事好商量,绝不把路子走绝,不把步子跨的太大,原因就是在这里了。

他的压力太大,很多事情一旦失败了后果可不是丢官那么简单。

事实上,权力越大,责任越大。这句话他是到今天才真正懂得了。如果不是这样,现在他决心退下来,就算皇太子也不会为难他,以后几十年的岁月,悠游泉下,想怎么富贵就怎么富贵,想做个闲人,恐怕没有比他更舒服的了。

但,那不行!

“一年之期,我看万万不行。”李贤大不以为然,摇头道:“等海运和开海的事完了再说吧,不过,此事学生断然不参与其中,还请太保见谅。”

此事关系到李贤的权位,甚至是比加太傅升级一品更为要紧,要是李贤也跟着掺合,恐怕就成为众人辱骂的目标了。

这一层张佳木不仅明白,而且有准备:“原德不仅不参与此中,人问起来,还要反对。”

“是,太保这般处断最好。”

中国人性就是这么奇怪,越是人人爱当官,越不能热衷,否则,形象一坏反而当不成官了。

李贤不仅不能同意,还要大加反对,这样保持形象,新政府一成立,就可以继续当宰相了。这一层,他自己也是明白,只是当下心中茫然,看看张佳木,却不知道,张佳木的自信和从容是打哪儿来的,他一想起最近这些政务的艰苦烦难,就是一点儿信心也都没有了。

“我打算仿唐制,唐太宗的制度其实很好,但就是没抑住权相和边将这两条,这两条弄好了,唐不会有安史之乱。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分立,彼此分开制约,还有比这更好的制度么?”

张佳木犹自兴致勃勃,向着李贤说着,冬日之下,阳光照在他的脸上,熠熠生辉,充满着别样的魅力与形容不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