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镇倭(四)(第2/2页)

他如此相逼,张伟却仍是不露声色,只是微微一笑,问道:“那你说说,我要谋反,该当如何进行?”

“内修政治,外治甲兵,此谋反之不二法门。”

张伟大笑道:“这未免太过泛泛!”

“不然,政治不修,则内力不足,甲兵不治,则内实外虚。此二者缺一不可,好比大树,有主干,有枝叶,主干不强,难道凭枝叶就能长成参天大树吗?”

“那你说说,我现在做的如何?实力可够与大明正面交战了?”

“若要胜大明,还需二十年,若要得天下,还需五十年。”

“何以见得呢?请先生为我仔细道来,我洗耳恭听。”

吴遂仲将手中茶碗往茶几上一放,用手指蘸上茶水,在张伟书桌上画道:“一,台湾地处海外,虽大人一力移民,然后以工商及海牙贸易富之,但到底是孤悬海外,象福建大旱那样的事毕竟少有,而且朝廷现下对大人很是注意,再想从内地大规模移民,已然是很困难的事,人力不足,此台湾发展困难之一。”

又画一道水渍,道:“大人一心以工商贸易富民,为台湾积累足够军需的财富,又不惜军费,台湾兵士的饷银是内地兵士的五倍有余,大人必然以为所有的台湾壮丁只要大人您需要,必然都奋勇当兵了?其实不然,俗语有云:好男不打兵,好铁不打钉。数百年来军人地位低下,虽然大人您在台湾大力推崇军人地位,这数百年沉淀下来的偏见,却是一时两会能打消的?现下大人您募兵还好募待过些年台湾越来越富,人民生活富足,富必生骄,骄则生怠,再加上对军人的偏见,谁愿意为您当兵卖命去?从内地招兵则诸多掣肘,可是就是看出这一点,大人又总不能故意在台湾弄出一大批穷人来以备征用,虽然总会有穷人,不过以台湾的人口基数,又能募到多少兵呢?是以兵源问题是制约大人一个瓶颈,大人,您以为然否?”

张伟慢慢点头,答道:“确是如此。你能想到这一层,见识已然远过何斌等人,我没有寻错你。以后不但政务上你要为我分忧,军务上你也要随时建言,还有什么,一并说出来吧。”

“三,现下还没有起事的名目。虽然大明内地政治腐败,国力衰颓,到底是二百余年天下,国家正统大义在朱家。没有一个叫的响理由,就凭台湾的实力和官员的心理,您要割据可以,若是想很快的挥师踏足大陆,只怕愿意冒诛九族危险跟随大人造反的,没有几个人吧?”

“即便如此,大明现下已是日薄西山。只要大人交纳福建两广的官员,小心侍候今上不露反迹,以二十年时间积累力量,到时候寻一机会,或是内乱,或是外患,行雷霆一击而攻之,则必能如摧枯拉朽一般打跨大明,是以二十年可得大明。不过,有建州女真这样的强敌在,大人踏足大陆前必需先考量他们的力量。攻明会不会引虎入关,大人的军队能不能与女真人一较雄长?大人前次去过辽东,当时亲自考量这个最大的麻烦,以大人现在的军力及储备的力量,再加上整合将来内地的汉人力量,五十年内待女真人腐败失去战力后,方可言得天下。是以我适才说,二十年可图大明,五十年可图天下。”

张伟听到此处,眼神一跳,道:“照你这般说法,我终究是要水中捞月镜中看花了?”

“到也不然。唯今之际,只能向外打!”

“哦?往何处打?”

吴遂仲猛然间兴奋起来,声音却是比适才阴沉低微的多,因两人谈的入神,却是谁也没有发觉,只听他娓娓说道:“大人,内地咱们一时半会去不了。可是整个南洋大人却是得之甚易。整个南洋群岛有两三百万的汉人,再加上当地土人,为数在数千万以上,这么广阅的土地,如此重多的人口,却被那几个西夷小国占据,每年从南洋诸国掠走大量的财富,十几年前,更有西班牙人心忌吕宋汉人实力过强,竟然一次屠杀两万多汉人,大人您想,若不是忌惮汉人实力强横,西人又何必如此?如此的宝地,当真是天赐大人,天予不取,反受其祸,我看大人您一意加强水师,扩军备战,恐怕不仅仅是为了接手郑芝龙留下的贸易空白,而是张公舞剑,意在南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