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反间(三)(第2/2页)

他装糊涂,赵祖二人却是连番奏章送上,言辞越来越犀利直白,到最后竟然直接指责起崇祯听信妄言,滥用刑罚,并暗示若是皇帝不放人,他们必率兵投降后金,将整个关宁送与敌人,到时候关宁不保,京师必会陷落云云。崇祯被逼无奈,只得又召集群臣会议,众臣都道当此国难关头,不宜寒了武将的心,还是将袁崇焕放出,令他去宣慰,则兵变自然消弥于无形之中。

崇祯明知大臣所言甚是有理,却只是放不下帝王尊严,又担心放了袁崇焕后更是火上添油,袁对他忠心耿耿,他对袁却是怎么也信不过,若是放了人之后袁崇焕立时拥兵造反,那岂不更是笑话?思来想去,只得将袁崇焕从狱中放出,软禁起来,又派了新任兵部尚书孙承宗前往宣慰,那孙承宗已是年近七十,曾任过天启皇帝的老师,又曾经略辽东,收拢流民,建筑坚城,训练士卒,在他治下,八旗不敢犯境,后来因魏忠贤忌恨,逼的他回家闲住,此番崇祯逮问王洽,便又将他召回,任兵部尚书。以他的威望,再加上崇祯暗示暂不会杀袁崇焕,前去抚慰,自然是水到渠成。

左辅、赵率教、祖大寿等人叉手而立,静听孙承宗训斥,以这位老臣的思想见识,自然无法容忍他们犯上悖逆的行为,好在他于天启年间也颇受阉党迫害,知道其中苦处,痛骂一番后,不免要问这几人下一步的打算。

“回本兵大人,虏兵还在境内,辽东士卒自然不能坐视,咱们据蓟州、通州一线监视八旗,待他们撤兵回关内时,尾随追击,恢复失地,总之不能让他们轻松而来,满载而回。”

“唔,左将军深明大义,吾心甚慰。”

斜视一眼赵祖二人,道:“好教你二人放心,适才是官话,现下是私底下掏心窝子的话!皇上必不杀元素了。”

见三人面露喜色,又沉吟道:“只是放归辽东,却也甚难。虽然辽西是心腹重地,不过皇上对元素甚是不放心,放他回去,只怕你们这些骄兵悍将拥他造反,那时候谁人能制?是以为了抚慰你们,必不杀他。不过想让他回辽,难矣!”

祖大寿上前一步,愤道:“督师一日不回辽,关宁铁骑一日不回辽!”

“混账!你以为朝廷一定怕了你们?朝廷打不过八旗,难道调集的大兵奈何不了你们?况且每年几百万的银子扔在了辽西,凭你们中左屯和左屯的屯田,能养活十几万军队吗?”

见三人默然不语,孙承宗起身叹道:“我需即刻回京,京师尚且不稳,你们却闹个不休,当真胡闹。驱走虏兵后,你三人便带兵回辽,元素的事,我也会奏表为他辩冤,放心吧。”

又突然问道:“那个张伟是何人?据台湾也罢了,怎么手还伸到辽东来了?皮岛是女真人身后的钉子,怎地就让他轻松拿去了?”

祖大寿答道:“张将军一心为国,水师北上,也是为了袭扰女真后方。前几天得了消息,只怕他也快要动手了。咱们在这边多缠八旗军几日,他那边打的便轻松一些。”

孙承宗默然点头,向外行去,到了官厅外方向送行的三人道:“武人专兵,终非国家之福,唐朝藩镇之祸不远,诸君慎之。”说罢扬长而去,自回北京去了。

祖大寿三人虽遗憾不能救出袁崇焕,不过总算得了皇帝不杀他的承诺,以帝王之尊,食言而肥的事到还做不出来,三人心中一定,便派遣侦骑四出,寻找战机。那女真大贝勒阿敏骄狂已久,竟然单独带着本旗几千摆牙喇兵攻打昌平,焚毁了建造中的德陵,又纵兵四处抢掠,被辽东诸将逮到这个空子,立时出兵围住了他,三万关宁铁骑紧紧围住这几千女真骑兵,从早至晚打了一天,四千女真人大半战死,只有阿敏带着几十亲兵侍卫乘夜逃出。在明朝诸路兵马畏惧不前时突然有此大胜消息,正涨了辽东兵马的气焰,崇祯虽是不乐意,仍是下旨褒奖,各将都有进阶赏赐。皇太极震怒之余,剥了阿敏贝勒一职,自勒兵来寻辽东兵决战,谁知待他大兵一到,祖大寿等人却拒不出战,背倚坚城,汇聚大股明兵协同守城。后金兵稍有疏忽,便用优势骑兵出战绞杀,如此这般来回数次,皇太极竟然拿他们无法。又因出兵已久,不知道后方情形,心中终究不大放心,便生了退兵回辽的想法。

他一路打一路退,祖大寿等人却如附骨之蛆一般缠斗不休,八旗大队一冲,关宁骑兵便后撤不战,若是想安心走路,他们却骚扰不休,原本十几天便可撤入内蒙草原,却打打停停整整一月,直到深入草原百余里,方不见了明军踪影。

皇太极长舒口气,大声令道:“全军马不停蹄,回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