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关宁(十)(第2/2页)

江北九边的大军调了近半至潼关之后,洪承畴便立时转守为攻,连番大战,击毙郝摇旗,俘刘国能,李自成部大溃之后,立时收缩,不敢再言出陕一事。因陕西此时千里赤地,明军早失人心,李自成部虽受创甚重,实力仍是不俗,仍号称有五十万大军。洪承畴不敢轻敌,一直待卢象升与袁崇焕引领着边军到来,几人商讨之下,便决定以赵率教的关宁骑兵为先导,领十余万边军,直扑被李自成占据的陕西首府西安。

李自成原不欲应战,意欲让城别走,只是此时入川道路早被封死,全陕境内大旱无雨,粮食早已食尽,要么渡黄河奔大漠,要么就由陕入甘,环境越加的困难。无奈之下,自忖手下也有近十万能战之兵,再加上十几万健壮陕人,虽没有打过几仗,也没有甲胄兵器,手中大半持的木棍,铁叉,只是倚着人多,要在此地与明军打一场大战,胜之,则可以顺利出陕,局面大是不同。败了,再行流窜也是不迟。为稳妥起见,到底派人抄小道入川,请求张献忠在四川向陕西施加压力,以助他一臂之力。

“诸公,明日便令各营开拔,直攻敌军大营!”

斜阳西下,将整个明军大营映射的金黄一片。洪承畴引领着其余诸临阵的文官,一同在营外高岗上眺望远方的农民军大营,几人虽都是文官出身,却尽是久历战阵之人,如何看不出来敌方大营虽连天覆地,一眼看不到边,却是凌乱之极,全无章法。

袁崇焕在洪承畴还是督道参议之时便已是威震天下的蓟辽大帅,兵部尚书,此时因不被皇帝信重,虽勉强任用,却是在洪承畴之下。洪承畴对他却是不敢怠慢,向他笑道:“袁公,依你看来,明日破敌之策何如?”

“不敢,此事由彦演兄做主便是。”

洪承畴见他神情郁郁,竟似对眼前战事浑不关心,因诧道:“破敌在即耳,公竟做此态,却不知是何意?”

袁崇焕看他一眼,心中只待隐忍不说,却也甚敬洪承畴才干,因道:“彦演兄,破流贼易,定天下难矣!”

他负手而立,暮色渐渐掩住了他的脸孔,各人都是文心周纳,胸怀天下之人,哪不知道他话中含意。卢象升因慨然道:“成事在天,谋事在人。吾辈深受皇恩,自当拼命报效,成则成耳,纵是不成,也落个青史留名!”

又道:“彦演,你在厅门上书: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我见了甚喜,咱们做大臣的,恪守臣节最是紧要。至于其余,不必多说了。”

卢象升的这番话虽是慷慨激昂,忠义无比,各人却又在他话里听出绝望之意。明朝北方调弊至此,皇帝只顾加税,竟信了内阁及兵部胡言,要在九边编练七十三万精兵,需饷无数。于是不顾北方情形,催科吏员不绝于途,偶有县官爱惜百姓,不肯催逼,反而是立时被革职下狱。那些如狼似虎的却偏生得到重用,于是百姓受逼不过,纷纷造反,畿辅、山东、河南,小股的“贼兵”散于四乡郊野,虽不如李自成和张献忠势大难制,却也使原本就严峻的北方形势越发吃紧。自去年年底,河南继陕西后开始出现灾荒,先是干旱,继而又是遮天蔽日的蝗灾,人民无食,饥民遍野,当此之时,朝廷无有赈济,反道是以更沉重的赋税加诸百姓头顶。

各大臣久居乡野,对这种情形自然是忧心忡忡,连连上书,请求皇帝减赋赈灾,却均被严旨训斥,命他们专心剿贼,其余政务不必多管。崇祯已如快输光的赌徒,只盼着能剿灭流贼,然后以这些大兵迅速打回江南,夺回江南财赋之地。而北方是否能支持,江南是否能一战而下,他却是绝然不管了。

袁崇焕久镇宁远,对八旗战力和皇太极的能力自然是心知肚明。此时皇太极攻平全辽,危胁京师,随时能够入关争夺天下。以八旗兵的战力,加之蒙汉八旗的配合,势必如摧枯拉朽般将腐朽之极的明朝政权摧跨。眼前的流贼算的什么,只怕流贼一破,皇帝要么逼他们出征关外,要么往征江南,无论是哪一条路,只怕都是九死一生。

听了卢象升的豪壮之语,袁洪二人对他也甚是敬服,两人相视一眼,同时大笑道:“卢公豪气,吾甚佩服!”

洪承畴却不似他们这般没有信心,在他看来,或许事情尚有转机,凭着眼前这十几万大军,击破流贼后,好生安抚,或北攻,或南下,也未必一定就败。因此又笑道:“剿平张李二贼之后,定要传首天下!以之镇服那些心怀不轨之人,北方平定,事尚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