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康熙朝悬案(第2/6页)

康熙对此表示赞同,说道:“这是正确的言论啊,朕一定会牢记在心。”

后来,康熙又对熊赐履说:“朕生来就不喜欢仙佛,所以你让朕远离异端邪说,崇尚正学,朕一听便心领神会,绝无动摇。”

康熙十一年(1672年)二月,康熙陪孝庄前往赤城泡温泉。一天,康熙前去太皇太后行宫问安,回来的时候忽然看见路旁跪着一个道士,康熙很奇怪,便让明珠去询问。道士叩头说:“我是金阁山上灵真观里的道士,恰逢圣主来这附近,希望皇上能够赏赐给我们一面锦旗,并给小观赐个名号。”

如果是一般的皇帝,可能就答应了,不就一个名号吗?但康熙很严肃,他对臣子们说:“这个道士不是个好东西,妄求朕给他赐号,然后愚弄老百姓。”

康熙拒绝了那个道人,随后便下谕:“朕亲政以来,像这种请求给道观寺庙赐号的行为,一概不准。历史上喜好佛教和道教的皇帝,没几个得到好处,反而会受损。梁武帝嗜好佛教,不住在宫里,反而住在寺庙里,结果怎么样呢?竟然饿死在台城。宋徽宗喜好道术,结果呢?父子都成了金人的俘虏。这就是古人的教训啊!真正的道士应该清静无为,修养身心,干嘛要请朕赐号呢?有名无实算什么真道士?像这种贪婪的道士本来应该给他个教训,现在谅他初犯,朕就不跟他计较。以后再发生这种事情,绝不饶恕。”

从这些正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康熙这个人是不信怪力乱神的。让我们还是揭开历史的帷幕,看看康熙另一面吧。

根据清宫档案,康熙甚至让手下秘密招募术士。事情经过大概是这样的:在康熙晚年,策妄阿拉布坦发兵入藏,康熙派遣部队镇压,结果远征军全军覆没,天下震惊。清廷从此把入藏看成是危险之旅,康熙为了振作士气,让人寻访一些会“法术”的道士在军中。有一个叫李庆安的道士到了前线,施展了一些法术,奇怪的是,还真的挺灵验,连前线的将军也上奏说这个人确实有真本领会法术。

李庆安也是一个非常狂的道士,他曾经对康熙夸下海口:“不用大军,只要给我几百人,让我训练,我亲自率领,就可以剿灭策妄阿拉布坦。”

对于这些东西,康熙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原则,甚至让前线将军严守机密,千万不可泄露。

康熙对李道士非常器重,授予他密奏的特权,还专门给他一个特殊的奏匣,看到这种匣子就知道是李道士的密奏了。

除了行军用术士,在养生这块,康熙也秘密招揽了一些江湖术士,修习气功养生之道。康熙曾经收到一封密折,密折中提到民间有一个王真人,这个人静养的功夫出神入化。康熙很好奇,让人去请这个人。

密使回报说:“王真人练的是先天贯通三教的套路,没有勉强造作的劳苦,纯粹以自然无为存神顺化为根本,似乎是一个真正的真人。但他说口诀不能轻易传,需要皇上下圣旨,才能传。王真人说,有慧根的人很快就入道,资质中等的需要十来天,资质下等的也只要个把来月。我们细查他的言行,考察他的举止,确信这个人有真功夫。只不过因人资质不同,需要试了才知道。”

康熙批道:“知道了。王真人的真传,朕会留心的,但有些犹豫。朕政务繁多,担心入道之后,误了正事,你们找两个人先试试,看看情况如何。”

后来,两个太监练这个功夫,感觉效果还不错,刚开始时眼前一片空明境界,过了一段时间觉得有大片黑色和黄色的气体在交战,此时腹中有暖气升起,然后纯黄色的暖气竟然源源不断;几个时辰后,身心仿佛进入了晦冥状态,似睡非睡,但又明朗如初,这就是道教中的杳冥境界。

我们不知道康熙有没有练这套功法,但是很显然,康熙并不像外界所认为的那样,对道佛之事完全不感冒。

“大内密探”江南织造

要想了解这些“大内密探”,我们先讲一个发生在康熙三十七年的故事。

这事发生在苏州,一个身份卑微的家仆孙云带着一帮地痞流氓,闯进苏州一个绅士的家里闹事,后来又在街上众目睽睽之下殴打该绅士。这个绅士叫陆经远,是一个有来头的人。他本人是康熙二十一年的进士,当过知县、御史、国子监丞、通政使等官职,虽然说不上是什么高官,但起码是朝廷的正式官员。而且此人的舅舅是当朝大学士徐元文。

肇事者不过是一个家仆,居然敢打这么有来头的人。这让人好奇,更让人好奇的是案发后,地方政府居然没有立案,而是互相推诿,观望四方。

可见这个家仆的背景也不小。后来,苏州织造出面,羁押了肇事者和地痞,官府才敢立案。

案件一审,才发现那个家仆是苏州织造府内司库的一个家奴,他的主人是李永寿,李永寿是苏州织造大人李煦的亲戚。

家奴最后被治罪,不过李永寿一点事都没有。

李煦给康熙上了一道奏章,说:“李永寿系包衣下人,不思安静谨慎,仰报皇上洪恩,辄混买无赖之徒,平日不能教训,临事不能约束,以致殴官抄抢……”

我们注意到,在李煦的奏章里出现了“包衣”这个词语,其实,这正是地方官府不敢给李永寿治罪的真正原因。

什么是包衣呢?说白了,就是满人的奴隶。

有人更奇怪了,奴隶不是没有人身自由的吗?身份不是更低微吗?如果这么想就错了。早期包衣的身份确实很低,他们大多是战争中被俘的人,当然也有少数因为赤贫而自愿为奴的人。奴隶的命运是很悲惨的,一天为奴,终身为奴,而且子孙后代世世代代为奴——我们同情还来不及,怎么他们会享有那么多特权?这恰好说明了理论和现实是两码事。

在1620年左右,满人将包衣纳入旗下,并设置了军制,包衣直接受皇帝或亲王控制。包衣的后代因此成为皇帝家奴,这就是曹寅和李煦家世的渊源,曾经烜赫一时的荣国府说白了以前不过是家奴。

曹家祖先是在1621年沈阳沦陷时沦为包衣,李家的祖先要晚二十多年,后来这两家都归属于正白旗,成为内务府包衣。

祸福相依。本来做奴隶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戏剧化的事情出现了,由于这些家奴跟皇室的关系特别近,久而久之,他们的地位比八旗中的自由人还高。他们长年待在皇帝身边,很容易被皇帝视为亲信。皇权是一项孤独的事业,历代皇帝都相信跟自己关系近的人。

包衣一般没有官职,但这不是绝对的,如果他们的后代中表现出过人的能力,升官的机会比那些读书人还多。包衣一旦做官,他们就有了双重身份,一个身份是朝廷的官员,另一个身份是皇帝的间谍和密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