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中央化的影响(第3/4页)

共军的研究、学习动机,何以会比国军强烈?明显和其人事制度有关。1951年10月,国军高级将领周至柔即曾明白指出:

就拿在大陆剿匪战事说:我们的装备很好,大炮、坦克、飞机,都很多,匪军样样赶不上我们,但是匪军的人事处理得比我们好,便打了胜仗。可见人事制度之良窳,是作战胜败的重要因素,我们决不能忽视了人事和胜败关系。我们在大陆失败,不能说是因为没有美援装备才失败,老实讲:还是失败于人事制度未成立,人事运用不良。[61]

共军的人事制度,在兵力补充上,以广大的民兵作基础,由民兵而军区部队而野战军,属于宝塔式的组织,兵力可以循级升补;[62]这种循序渐进的“升级制”,同时也缓和了农民进入正规部队之后,所产生的不适应,[63]使得逃亡的现象减少,战力也得以保存。在升迁制度上,对干部的晋升,概归部队直属的上一级提名拔擢,经由党委的逐级审查考核,再送由干部管理单位办理,彻底实行以党领军的人事制度。在人事运用上,由于意识形态挂帅,因此可以不顾历史(资历)与情感上的关系。[64]在奖惩制度上,赏罚命令公布前,让士兵参与讨论,借以增加其向心力。[65]又利用一般人爱好虚荣的心理弱点,发起种种“立功运动”,激励官兵的竞争向上;通过不断的整肃,遏阻军队腐化的倾向。用胁迫的方式使乡间的富户、地主捐献参军费,用之于补偿军属,以安军心。如此,共军人事制度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共军的体制,也因而和国军有所不同。


[1]龙云:《抗战前后我的几点回忆》,《文史资料选辑》第17辑,第55页;张朋园访问、郑丽榕纪录:《龙绳武先生访问纪录》,第109页;白肇学:《六十军编成和参加鲁南战役述略》,《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第198页。军统人员邱开基在促成龙云出兵一事中所扮演的角色,参阅邓元忠:《三民主义力行社史》,台北:实践出版社,1984,第653页。

[2]胡俊:《近二十年来云南地方军队概述》,《云南文史资料选辑》1962年第6辑,第14页。

[3]龙云:《抗战前后我的几点回忆》,第61页。

[4]徐乃力:《抗战时期国军兵员的补充与素质的变化》,第47页。

[5]陈存恭:《评“李宗仁回忆录”》,《“国史馆”馆刊》复刊第1期,1987年元月,第206页。

[6]齐锡生:《抗战中的军事》,第10页。

[7]陈存恭:《评“李宗仁回忆录”》,第207页。

[8]刘凤翰、张力访问,毛金陵纪录:《丁治磐先生访问纪录》,第137页。

[9]马宣伟、温贤美:《川军入川抗战纪事》,四川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第200页。

[10]刘雨卿:《生活回忆》,第17页;于豪章:《于豪章将军访问纪录》(稿本),第4节。

[11]陶峙岳:《三十年戎马春秋述要》,《文史资料选辑》第96辑,第10页;李铁军:《往事如新》,胡故上将宗南先生纪念集编辑委员会编《宗南先生纪念集》,第87页;宋希濂:《鹰犬将军——宋希濂自述》,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第189—190页。

[12]赵桂森:《新的服务精神与做人做事的道理》,《中央训练团运输人员集训班训练集》,联合勤务总司令部运输署,1948,第43页。

[13]汪世鎏:《何成濬与“杂牌军队”》,《湖北文史资料》1988年第4辑,第33页。

[14]钟德灿:《一个起义将军的路——记陈明仁将军》,第227—229页;陈瑞安:《抗日战争中的陈明仁将军》,第138—139页。

[15]齐锡生:《抗战中的军事》,第12页;Ch’i, Nationalist China at War, pp.100-102.

[16]罗泽闿:《胡宗南先生盖棺论定》,胡故上将宗南先生纪念集编辑委员会编《宗南先生纪念集》,第261页。

[17]郑洞国等:《杜聿明将军》,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第33页。

[18]倪仲涛:《军事委员会桂林行营的矛盾》,《广西文史资料》第30辑,1990年11月,第43页。

[19]刘文辉:《走到人民阵营的历史道路》,《文史资料选辑》第33辑,第29页。

[20]Kataoka Tetsuya, Resistance and Revolution in China: The Communists and the Second United Front, Berkeley and Los.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4, p.192.

[21]《整军建军专题报告》(油印本),未注出版时地,档号773/775,军政部档案。

[22]Ch’i, Nationalist China at War, p.101.

[23]《民国30年1月27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特别训练班康泽致军令部长何应钦电》,军令部战史会档案,转引自张宪文主编《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第234页。

[24]王续添:《试论抗战时期地方实力派与蒋介石集团的矛盾斗争》,《近代史研究》1990年第6期,第207页。

[25]张朋园、林泉、张俊宏访问,张俊宏纪录:《于达先生访问记录》,第71页。

[26]Ch’i, Nationalist China at War, pp.99—101.

[27]李宗仁:《李宗仁回忆录》,第546页。

[28]郑锡安、何章海:《孙连仲投蒋后的二十六路军》,第189页。

[29]马宣伟、温贤美:《川军入川抗战纪事》,第196页。

[30]张守初:《黄埔从军记(下)》,第122页。

[31]马宣伟、温贤美:《川军出川抗战纪事》,第14页。关于武德励进会,详见田一平:《以刘湘为中心的反蒋秘密组织——武德励进会》,《四川文史资料选辑》第33辑。

[32]王克俊:《回忆傅作义先生》,《内蒙古文史资料》第14辑,1984年12月,第60页。

[33]张寄亚、王有禄、刘柏石:《马鸿逵在宁夏》,第57页。

[34]沈云龙、张朋园、刘凤翰访问,张朋园、刘凤翰纪录:《刘航琛先生访问纪录》,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第83页。

[35]谢本书、牛鸿宾:《蒋介石和西南实力派》,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第150页。

[36]谢本书、牛鸿宾:《蒋介石和西南实力派》,第83—84、241页。

[37]刘文辉:《走到人民阵营的历史道路》,第15页;匡珊吉、杨光彦主编《四川军阀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第561—565页。直至1949年12月,中央在西康境内的部队,仍然仅有驻在西昌的警备司令部警备团(即前委员长西昌行辕的警卫团)和1949年11月始空运至西昌的胡宗南部三个营。参阅伍培英:《蒋介石假征藏以图康的经过》,《文史资料选辑》第33辑,第152页。

[38]孙季康:《蒋介石解决龙云的经过》,《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1962年3月,第22—23页。

[39]王续添:《试论抗战时期地方实力派与蒋介石集团的矛盾斗争》,《近代史研究》1990年第6期,第209、2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