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山河苍茫

1934年11月·湘西、皖南与豫西

三十八岁的贺龙站在湖南西部一个长满香樟和苦竹的山顶上,目光越过山下的一大片平坝,在对面同样葱郁的山岭间游移,他想看见哪怕是瞬间闪现出来的那个熟悉的身影。

个子不太高但显得十分结实的贺龙,与个子同样不高但显得有些瘦小的萧克之间的不寻常的友情,在中国革命史中堪称佳话。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娶了一对亲姐妹为各自的妻子,更重要的是,这两个具有同样政治信仰的共产党人志同道合。

山下的那一大片平坝被当地人称为十万坪谷地,这个南北长约十五公里、东西宽约四公里的平展的坝子,面积之大在湖南西部连绵的群山中十分罕见。

一场为摆脱围困而进行的伏击战就要在十万坪谷地中打响了。

这是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十六日的上午。在离这里大约四百多公里的湖南与广西的交界处,中央红军庞大的队伍正在连绵阴雨中向着凶险莫测的湘江上游移动。而此刻贺龙的眼前却是阳光灿烂,宁静的平坝在暖洋洋的冬日阳光的照耀下浮动着一层金黄色的尘雾。

贺龙的部队是一九三四年分散在中国的数支红军武装中的一支,在当时中国工农红军的序列中被称为第二军团。

湘西是贺龙的家乡。

原名贺文常的贺龙一八九六年出生在桑植县一个叫洪家关的村庄里。他的祖父是清末的一名武举人,其父虽然以农为业,但仍继承了家传的武艺。这个家族的从武传统对贺龙一生不改的强悍性格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少年贺龙为了谋生,曾经在这一带的崇山峻岭中赶过马帮,因此他对这里的每座山每条水都了如指掌。十八岁时,贺龙成为由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中的一员。这个以推翻袁世凯为政治目的的政党下达给贺龙的指令是拉起一支队伍并组织武装暴动,但是由于消息走漏暴动没有成功。一九一六年,二十岁的贺龙给云南护国军首领蔡锷写过一封信,他请蔡锷派军队进入湖南帮助他再次举行暴动,但是他的邀请被蔡锷拒绝了,于是贺龙决定自己干。那是初春的一个晚上,贺龙带领二十多个青年袭击了盐局税务所和团防分局。袭击时他们手中只有一支老式火枪、三把马刀和三把菜刀,而袭击的收获却是缴获了枪支和财物。在把财物分给了当地的贫苦农民后,这个二十岁的山村青年成为湘西护国军左翼第一梯团二营营长。在混乱的年代里,无论各路军阀如何利诱,这个青年从未改变过他对孙中山的忠诚。到了一九二六年孙中山领导北伐战争的时候,贺龙成为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师长兼湘西镇守使。一年以后战争结束,他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同年,在共产党人策动的南昌起义中,贺龙的部队成为起义军主力——就在国民党开始残酷屠杀共产党人的时候,贺龙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自此确立了至死未曾改变的信仰。

南昌起义军转战广东失利后,贺龙在湖北南部的洪湖地区开始了他组织红军武装的革命生涯。一九二八年,他在家乡聚集起三千多人的队伍,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任军长。在国民党军和地方军阀的疯狂“围剿”下,这支红军武装数次陷入危机之中,数千人的队伍曾一度仅剩下不足百人。但是,无论环境如何恶劣,贺龙率领的红军始终转战在湖南与湖北的边界地区。一九三〇年,第四军与另一支红军武装第六军会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贺龙任总指挥。一九三一年初,红二军团改称红三军。红三军先后开辟了湘鄂西和洪湖两个革命根据地,鼎盛时期部队发展到两万多人。然而,令这个在死亡面前都不会退缩的共产党人悲愤的是不断发生在红军内部的“肃反”运动。一九三一年,王明派来的那个叫夏曦的湘鄂西分局书记竟连贺龙也列入了审查名单,“肃反”运动不但令许多红军干部遭到错杀,最终还导致了两个革命根据地的丢失。贺龙的姐姐贺英在战斗中牺牲,妹妹贺绒姑被敌人追到一个山洞里残酷杀害。

一九三四年夏,当江西南部的中央红军开始准备军事转移的时候,贺龙率领的红三军经过艰苦转战,在一个更偏僻的地区——四川与贵州交界处的苗族和土家族聚集地——开辟了一个狭窄的立足点,军指挥部就设立在四川境内酉阳县一个叫南腰界的小村庄里。

在南腰界,贺龙从当地小学校里弄来一张国民党当局的报纸,他在报上看到了这样一条消息:“江西萧克匪部第六军团窜入黔东,企图与贺龙匪部会合。”此时,由萧克和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已经从甘溪的围困中冲出,官兵正分成数股顽强地向红三军所在的方向艰难靠近。红六军团转战如此遥远的路程,遭遇如此严酷的战斗,突然之间距离红三军如此之近了,这让偶然获得了消息的贺龙悲喜交加,他立即命令七师和九师分两路前出贵州方向,他对红军官兵说:“咱们去撞六军团!”

两天之后,红三军九师到达了一个叫铅厂坝的小镇,当他们准备宿营的时候,与湘军周燮卿部遭遇。九师二十六团被湘军从行军序列中阻断分割出来。二十六团团长常德善、政委汤成功正纳闷湘军为什么会出现在如此偏僻的地区,却突然发现山下的小河边有一小股部队在慢慢移动。二十六团立即派出部队前去与那股小部队接触,在远远地开了几枪试探之后,二十六团的红军官兵在草丛中发现了一个令他们眼睛一亮的东西:一顶缀有红五星的军帽。他们放下枪,轻轻地喊,大声地喊,然后,他们奔跑了过去。躺在草丛中的人已经无力站起来了,红三军的红军官兵小心地走到跟前,把这些红六军团的士兵扶起来,然后他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几乎与此同时,在贵州沿河县的水田坝村,由贺炳炎率领的红三军独立团的官兵把一支大约百人的队伍带到了贺龙面前。尽管百人中无一人不是衣衫褴褛,但贺龙还是一眼就认出了站在最前面的那个万分消瘦的人是红六军团的参谋长李达。

这一瞬间发生在一九三四年十月下旬。第六军团以巨大的代价揭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序幕,尽管这一过程使这支红军武装经历了太多的艰险与苦难,但他们终于与红三军在贵州、湖南和四川三省交界处的荒僻群山中会合了。可以想象长着一张娃娃脸的萧克和留着胡子的贺龙自南昌起义之后再次相逢时的情景。

同样是湖南人的萧克十七岁便只身来到广州参加了国民革命军。和贺龙一样,萧克也是在南昌起义爆发时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起义失利后,萧克在湖南宜章担任一支农民武装的指挥官,而后参加了朱德领导的湘南暴动,跟随朱德的部队上了井冈山。他先后在红一方面军中担任独立第五师师长、第二十二军军长、第八军军长,一九三二年出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军团长,那一年他刚满二十四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