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第3/3页)

然而大禹忙于治水,在成亲后的第四天就离开了涂山,从此三过家门而不入。

涂山娇发现自己没有怀孕之后,心中失望不已。但是涂山娇如今身为涂山氏最强大的人,不能离开涂山太远,只能在涂山附近徘徊等待。

在涂山娇等待大禹归来的日子里,野生野长、不识文字的涂山娇,居然触动灵机,发出心声――“候人兮猗!”

这是最初的南方民歌,也是最初的爱情诗篇。

当然,在导演徐泾东的对历史传说的改编之下,涂山娇此时还兵不明白什么是爱情,一心渴望的只有力量。

.

直到有一天,大禹治水的大军纷纷病倒、上吐下泻,全都失去了劳动能力。

渐渐长大的小男孩已经可以去远行,他思念自己的父亲,于是短暂地告别母亲,跋山涉水去父亲治水的地方看望父亲,恰巧看到这一幕。

在小男孩心中,母亲是万能的,他又立刻回家求助涂山娇。涂山娇早已发现,她的儿子越是敬爱她,她得到的力量就会越强。于是涂山娇满足了儿子的心愿,让儿子去三涂山中圣泉的取水,再让儿子去山上采摘石榴叶、竹叶,挖出柴胡、茅草根等中草药,教给儿子用圣泉水和几种草药熬汤。

儿子带着人将圣泉水和草药背过去,熬了一大锅草药,让病倒的人们喝下,几个小时后,生病的人们就都恢复了,可以继续劳动治水。

涂山娇帮助治水的人们,一开始只是不想辜负儿子对她的期望,但是在她治愈了治水的人们之后,涂山娇震惊地发现自己的力量增长了一大截!

她如今拥有的力量是之前的许多倍!

涂山娇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直到她听到归来的儿子说,被她的草药治愈的人们,全都发自内心地感激她、爱戴她。

涂山娇心中隐约有了猜测,原来可以让她的力量增强的,并不是人类管她叫“妈妈”,而是人类发自内心地感激她、爱戴她。

想明白这一点的涂山娇,顿时不再焦急等待大禹回来与她生孩子了,她并不需要自己的孩子,她只需要人们的爱戴。

涂山氏日思夜想获得人们爱戴的方法,然后在山巅寻找到一块宝石――这块宝石一年可以变幻四次颜色,恰巧是四季。

每种颜色又会变幻六次不同的深浅色,则是每个季节中的六个节气。

一年变二十四次,正好二十四个节令。

涂山娇通过这块宝石,就可以掌握天气、节令的变化。涂山娇将这块宝石交给儿子,让儿子去送给大禹,让大禹教给帮他治水的百姓掌握一年四季和二十四的节气的变化。

儿子跋山涉水走到大禹身边的时候,正值秋天,石头的颜色是黄色。儿子找到大禹后太累了,还没有来得及告诉大禹这块石头的妙处,就睡着了。

大禹帮儿子脱衣服的时候,发现儿子携带的这块石头,于是就将这块不起眼的黄石头扔掉了。儿子醒来时才发现石头不见了,连忙询问大禹石头去哪里了。

大禹告诉儿子自己将石头扔掉了,儿子非常着急,告诉了大禹这块石头的神奇之处。大禹一听也慌了,连忙和儿子一起出门寻找,在草丛中看到宝石在闪闪发光,连忙跑过去捡起来,以此掌握了天气和节令的变化,按时下令让治水的百姓分批轮换回家。

掌握了天气和节令的变化,对于大禹的治水十分有帮助,对于百姓们的耕种也十分有帮助,百姓们全都非常感恩教会他们分辨节令的人。

然而大禹并没有特别告诉百姓,这块宝石是涂山娇找到的,因此百姓们感激的人都是大禹。

涂山娇在儿子将宝石送到,并且教会大家如何辨认节令之后,发现自己的力量并没有增长,顾不得守护涂山,跑到了大禹治水的地方。

然后涂山娇发现人们确实已经学会了分辨节令,但是感激爱戴的人却是大禹。

涂山娇非常愤怒,将大禹变成了一只熊。

在涂山娇将大禹变成熊后,恰巧碰到天降暴雨、形成洪水,有一处山峦密布挡住了洪水。如果无法及时将洪水排出,成形崩塌,下游的百姓们就会被洪水冲走。

情急之下,被涂山娇变成熊的大禹高举斧头,劈开山脉,将水导入大海。

不明真相的百姓们感激劈山的大禹,更感激将大禹变成大熊的涂山娇,涂山娇又获得了诸多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