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章 等价交换(第2/3页)

“六月甲寅,以将伐幽、蓟,遣发京东、河北诸州军储赴北面行营。庚申,帝复自将伐契丹。丙寅,次金台顿,募民为乡导者百人。丁卯,次东易州,刺史刘宇以城降,留兵千人守之。戊辰,次涿州,判官刘厚德以城降。己巳,次盐沟顿,民得近界马来献,赐以束帛。庚午,次幽州城南,驻跸宝光寺。壬申,命节度使定国宋偓、河阳崔彦进、彰信刘遇、定武孟玄哲四面分兵攻城。以潘美知幽州行府事。乙亥,范阳民以牛酒犒师。丁丑,帝乘辇督攻城。秋七月庚辰,契丹建雄军节度使、知顺州刘廷素来降。壬午,知蓟州刘守恩来降。”四郎拿起那羊皮纸,依次读来,神色越来越凝重。

我凑上前一一看,却见那羊皮纸上面抄录得非常工整,都是用小楷书就,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整张纸,在羊皮纸的下面还有朱漆押印,赫然正是大辽内府的印记!

“看上去像是日记一样,可是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呢?”我有些不解地问道。

杨继业叹了一口起,眼神忧郁,坐在那里没有说话。

四郎慎重地将那羊皮纸轻轻地卷起,对我说道,“六弟你有所不知!这是一份大辽情报机构的记录!所谓内府就是大辽的情报搜集及分析的专门机构,虽然规模并不大,只有百余人,却拥有超过数千人的密探分布在大宋各地,基本上左右了宋辽关系的发展,是辽国皇帝的重要鹰犬。而这张记录上的消息来源都来自同一个人,一个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奸人,一个隐藏在大宋朝堂之上的罪人!”

“是谁?!”我震惊道。

“大理寺副卿,牛儒道。”四郎答道。

我略一思索,大理思就相当与全国高院了,那么大理寺副卿岂不就是全国最高法院的副院长么?这个震动果然很大!危害性也可见一斑!我再想到武则天时代的酷吏周兴来俊臣,又想到了后来在南宋时陷害岳飞的奸贼之一万俟卨也是大理寺卿后,不觉对这个机构厌恶更深了,大理寺还真是一个败类横生的单位啊!

“消息可靠吗?毕竟这是契丹人提供的东西——”我提醒道。

“应该是真的——”沉默已久的杨继业答道,“我想耶律玄机没有必要干造假这么无聊的事情,这种事情一旦有了提示,是很容易就可以查清楚的,为父决定立刻密报圣上,请他圣裁!还有一点,脱木通说契丹人以燕王韩匡嗣为都统,南府宰相耶律沙为监军,惕隐休哥、南院大王耶律斜轸、权奚王抹只等各率所部兵马二十万挥鞭南下,会在近日穿越长城防线,突袭保州!”

“啊——”我们兄弟三人闻言大惊,没想到契丹人也学会了玩弄这声东击西的把戏。

“原来如此——”我忽然似有所悟,“怪不得耶律玄机会如此大方,竟然会同意用五千战马来同我们交换战俘,还会将内奸的资料与契丹大军的动向泄露给我们。”

“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七郎有些郁闷地问道。

我见包括杨继业等三人都看着我,于是大胆地推测道,“如果我所料不错的话,一定是因为契丹人用兵之初就是分成了东西两路,西路耶律玄机为佯攻,吸引我军主力的注意,而以燕王韩匡嗣的大军直捣保州,给我们来一个措手不及!只是可惜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耶律玄机居然会头脑发热到派自己没有成年的女儿来统帅大军突袭我们雁门守军,却弄了一个灰头土脸损兵折将,却是他始料未及!”

“恩——”杨继业听了后不置可否。

我接着分析道,“也许是耶律玄机觉得自己的损失过重,如果再让燕王韩匡嗣侥幸取胜的话,两相比较之下,契丹的皇帝必然会从重处置他这败军之将。与其如此,倒不如送个流水人情,让我们知道了燕王韩匡嗣的行动目的,令其受挫,到时候战败的责任,无论如何也轮不到他耶律玄机来挑大头儿!”

“有道理——”四郎拍手赞同道,“也可能是耶律玄机本来就同燕王韩匡嗣有过节,所以趁此机会陷害他一下,要知道大辽的皇后萧氏可是同韩匡嗣有些不对付的。”

杨继业听了之后沉默了一阵子后说道,“你们说的都有些道理,可是我隐约之中觉得这件事情并非是如此单纯,想来契丹人还有什么事情是瞒着我们的,要说耶律玄机陷害政敌是有可能,可是他公然将五千匹战马与我们交换俘虏?这就令为父十分疑惑了,要知道,契丹人最怕的就是我们也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汉武帝能够成功地击破匈奴的漠北王庭,一扫数百年的颓废,靠的就是训练有素的数万铁骑!试问他们怎么会凭空令我们得到这么多的战马呢?”

听了杨继业的分析,我们心中都结成了一块儿疙瘩,坐在那里静静地思索着其中的蹊跷之处,良久没有做声。

“不管怎么样,还是等圣意裁决吧!”杨继业最后决定道。

“也只有如此了。”我也想不出还有更好的选择。

只是希望远在京师的太宗皇帝会有一个比较清醒的头脑吧!我心中想道。

密报很快就用十万火急的快马日夜兼程地送入京师,直接呈到了太宗皇帝的龙书案上。

“啪——”的一声响过后,身旁随侍的中官胆战心惊地看着皇帝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青。

“吃里爬外的东西,朕白养了你们这些狗才!”太宗的怒气难以遏止地爆发出来,将书案上所有的东西一古脑儿地扫到地上,犹自忿恚不已。

“陛下,保重龙体,保重龙体啊!”内侍总管王继恩跑了进来,连连叩头恳请道。

良久之后,太宗的心情稍微地平复下来,招手吩咐道,“继恩,你派两个得力的手下,速去将曹枢密使与太师赵普、宣徽南院使潘美召来,朕有话要说。”

“是。”王继恩不敢多言,低头领命而去。

太宗又将方才一同送到的战报拿在手中,详细地查阅了一番后,心中思索道,“杀敌三千,俘获五千,生擒敌军主将,朕已经有很多日子都没有听到如此辉煌的战果了吧?没想到这杨大将军的六子,还真有几分能耐呢!难怪王弟廷美和曹枢密使都极力保荐他,似乎是文武全才呢!陈抟呈送上来的那首水调歌头,意境已然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杨延昭啊杨延昭,你真的很令朕期待呢——”

少时枢密使操彬与太师赵普及宣徽南院使潘美都奉旨赶到了,气息仍然有些混乱地站在太宗的书案对面,有些忐忑地望着这位大宋之主。

太宗单刀直入地对三个人说道,“好告知众卿,知代州事、左领军卫大将军杨继业的战报到了,其六子在雁门关外大破辽军的两万骑兵,生擒敌军主将,毙敌三千,俘获五千,战马近万匹,耶律玄机已经无法成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