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章 明德大君(第2/3页)

正在疑惑的时候,外面传来了一声通报,“明德大君到——”

在座的高丽官员们包括知事崔行道都站了起来,恭恭敬敬地向着门口望着,只见一个身着黄袍的熟悉身影出现在门口的光亮处,头戴平天冠,一步一步地向屋里踱了进来。

“金永南?明德大君?搞什么——”我看得非常清楚,这位明德大君不是旁人,正是自称济州佥事同我商量购买粮食武器的金永南。

“不必多礼——”金永南一挥袍袖,倒是很有一副威严的气度,和往日颇有不同。

待他落座之后,我正准备出言相询,金永南却抢先开口道,“杨大人万勿怪罪!本君乃是高丽国王的弟弟王治,小名就叫作永南,先前没有以真实身份相告,并不是有意欺瞒,只是为了省去一些麻烦,不过本君曾担任济州佥事一职却是真的,因此不算说谎。”

“原来是高丽世子——”我点了点头,不再说话。

明德大君见我神色有些不豫,就笑着说道,“若非是有国事处理,本君一般是不以王家身份出现的,就如同杨大人从未以大宋的驸马自居一般,相信杨大人可以体谅本君的用心。”

哈!来揭我的老底儿了!我的老脸一红,不过却不是因为被他知晓了自己的底细,而是因为这个驸马的身份还是有些禁不住推敲的,毕竟这个公主是外姓,所以我这个驸马的价值就未免有些缩水了,于是有些不自然地应付道,“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明德大君没有在这些小事上面多做纠缠,向站在身旁的侍卫扫了一眼,那人立刻颔首领命,双手在空中一拍,下人们开始上菜,忙碌的在席间来往穿梭着。

大概是因为提前就知道要准备这样一场酒席,所以酒菜准备得非常丰盛,比如说那个小鸡炖蘑菇,汁浓味香,飘在其中的人参早已经被炖得透烂,喝一口汤,韵味十足,身体里面顿时有一股暖流在四处游走,连久久没有提升的真气也开始流转起来。烧烤也做得不错,整只的烤全羊里面塞满了各种不知名的草药,浓郁的药香随着被慢火烤化的油脂早已渗入到鲜嫩的羊肉之中,撕一块儿下来送入口中,嚼起来丝毫不费力气,没有半点儿腥膻之气。

高丽的酒是用果子来酿制的,因为粮食比较稀缺,不能够被随意浪费,在我们喝起来却觉得别有一番风味,不同于普通白酒的辛辣,果子的香味儿染在口舌之间,浑然不觉肉食带来的油腻,浓稠的酒液顺着喉咙流下去,整个胃肠道都是暖洋洋的。

一席饭众人吃得都很过瘾,七郎一面吃一面还说下次回到京师后,一定要开一家高丽料理,保证能够赚钱,最后大家都吃得热汗淋漓,看来刚才洗的澡又白费了。席间也有歌姬上来献舞,不过除了声韵比较独特以外,并没有什么特殊,容貌上更是令人寒心。

我边吃边想,高丽世子亲自乔装来到大宋购买粮食兵器,自然不会是没有原因的,只是不知道为了什么,看明德大君一副镇定的样子,不知道他会忍多久?

果然直到宴会散了,大家也没有谈及这些敏感的话题,只是不痛不痒地应酬了几句闲话。

“杨大人,请这边来!”我正准备与公主回去安歇的时候,明德大君亲自招呼道。

“你们先回去吧!”我吩咐了公主和七郎等人后,随着明德大君来到了他的屋子里。

明德大君的屋子里面陈设非常简单,完全没有王家那种穷奢极欲的装扮,倒是在墙上挂了不少的字画,都是汉人所作,不过想一想高丽并没有自己的文字,就连王族也是以写汉字说汉话为荣耀,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请杨大人救救永南!”摒退旁人后,明德大君忽然拉着我的袖子跪了下来。

“大君快快请起,这却是为何——”我吃了一惊,连忙躬下身子,要将跪在地上的明德大君搀扶起来。

谁知明德大君硬是赖在地上不起来了,非常坚决地请求道,“请杨大人一定要救救永南,否则永南就长跪不起了!”

我心中顿时感到无比烦闷,好端端地怎么弄出这么一出戏来?所谓礼下于人,必有所求,能够令一国世子如此礼下的,肯定不会是什么好事情,没准会弄出人命来的,我怎么会摊上这么一档子事来呢?心中不由得对太宗皇帝生出了几分怨尤来。

“大君你先起来,有话好好说,且看延昭能不能帮得上你再说!如此情形,若是让别人看了,可不好呀——”我先把明德大君给劝了起来,将他扶进了座位。

明德大君坐定之后,定了定神,对我说道,“杨大人可知道,这次大宋皇帝为何会卖给我们粮食兵器,还要在暗中进行吗?”

“延昭心中也是非常纳罕,这其中莫非还有什么隐情?”我奇怪地问道。

本来这件事情就有些不合情理的。

即使事情要在隐秘中进行,皇帝大可以下一道正式的圣旨给我,要求我暗中行事即可,为何却要将密旨交给明德大君,然后又转交给我?还有这些粮食兵器不送到高丽本土,却要送到远离陆地的济州岛上?身为高丽世子的明德为什么会自贬身份,化身为一个小小的州府佥事,亲自来到苏州与我洽谈这件事情,种种迹象都表明,有大事要发生了!

“高丽国恐怕要易主了!”明德大君双目通红,有些悲切地对我说道。

“大君不要激动,请慢慢道来——”我一面安慰道,心中却是非常震撼,难道高丽国要发生内乱了么?

原来高丽王朝的开国国王太祖王建在登基以后,曾拟定了十条训谕要他的继承人遵循。在这十条训谕中,他预言他的国家与北方的游牧国家之间大概会发生冲突,提出要加强国力,目标是收复高句丽过去的国土,同时告诫继位者决不要干扰佛教寺庙,并警告要提防篡位和各王族间发生内讧,要防止削弱地方权力,他的宽大政策加上他的婚姻纽带使得桀骜不驯的地方贵族变得比较顺从。本朝已经是高丽王朝的第三代国王景宗王昭,他实行了给官吏分配土地和山林的办法,使高丽国得以作为中央集权政府立住了脚跟。

不过现下景宗的身体一直不好,无法上朝理事,自己又没有子嗣,因此所有大小政务都出于作为国之储君的明德大君之手,明德大君采纳了儒学家崔承老的上疏,决定采用宋制,为用儒家国家模式治理国家铺平了道路,地方官吏从此以后都由中央政府任命,一切私人拥有的武器都收集起来改铸为农具。

“太祖开国不过才短短的六十年,他的预言就要成真了,高丽就要面临生死抉择了!”明德大君叹息道,“北方的契丹人兴起以后,把原来的部落联盟变成一个由中央统一指挥的组织,并征服了渤海国,有些渤海人民因此逃到了高丽境内,此事招致了契丹人的不满,因此他们不理会我国想要同他们建立外交关系的提议,在北方大肆兴兵,眼看一场战争在所难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