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匈奴人最后的机会(第2/5页)

拓跋珪小时候寄居独孤部,与刘氏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二人的婚姻彻底拉拢住刘罗辰部,引起独孤部的分化,刘显的另一个弟弟刘肺泥也率领部落降魏。刘显被逼无奈,选择战略退却,退入长城内,南走马邑(今山西朔州一带),把草原让给了拓跋部。

生性残忍、狡猾多诈的刘显难道会坐以待毙?当然不会,他正在策划着一个更大的阴谋。胜败在此一举,这是匈奴人最后的机会!

贰 三岁犊岂胜重载

什么阴谋呢?刘显派弟弟刘亢泥出使山西的西燕国,向西燕国主慕容永索要一个人,一个叫做拓跋窟咄的人。

拓跋窟咄是老代王什翼犍的幼子。前秦灭代国时,拓跋窟咄已长大,留在代北怕生变故,被强逼迁往长安,入太学读书,实际上是监视起来。长安战乱,拓跋窟咄随慕容鲜卑东归,随行军中。他是什翼犍所剩的唯一一个儿子。

西燕主慕容永是个很奇怪的人,命运跌宕起伏。他的遭遇可以印证一句古老的格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他是前燕国的贵族,与慕容皇族是远亲。前秦灭燕,苻坚迁徙鲜卑人到关中。慕容永流落长安街头,老婆在家缝制皮靴,他出去练摊。千万不能小瞧卖鞋的,三国蜀主刘备早年也卖过鞋子。你也不必感叹命运多舛、人生多难,只要有足够的信念一定能够成功。从万人景仰的贵族沦落为寻常小商贩,并没有让慕容永丧失斗志。

前秦淝水战败,慕容永毅然踢掉摊子,跟随帅哥皇帝慕容冲起兵关中,成为慕容冲手下的一员悍将。慕容冲被思乡东归的鲜卑人杀害,慕容永乘机夺取了西燕国的大权,率军东归,击败天王苻坚的长子、盘踞在晋阳的苻丕,独霸山西称帝。

以慕容永的阅历和聪明,他对刘显的用心洞若观火,知道拓跋珪在草原光复代国对独孤部构成威胁,所以他另外寻出一个代国的继承人,想要引起魏国内乱,趁机消灭拓跋珪。帮助刘显等于向魏国宣战,与之为敌。不帮助刘显,对西燕国没有什么害处。可慕容永做出一个奇怪的选择,帮助刘显。

原因不难猜测。慕容永认为刘显的独孤部在草原势力最大,而拓跋珪的魏国毕竟是新生力量,再者拓跋窟咄一去,名正言顺,势必引起魏国分裂,一个内乱部落如何经得起强敌攻击。帮助独孤匈奴称霸草原,自己凭空多了一个强大的盟友,何乐而不为呢?于是,慕容永同意将拓跋窟咄送给刘显。

慕容永猜得没错,刘显用意险恶。既然代国复兴成为现实,拓跋珪称王,可你毕竟是代王什翼犍的孙子,我把代王的儿子请回来,看你怎么办?按照草原规矩你就该让出王位来,如果不让,打你师出有名。刘显的计策一方面争取到西燕国支持,另一方面也可使魏国刚刚团结起来的部落联盟陷入分裂。刘显的奸计差一点就得逞了。

黄叶纷飞,秋风乍起。刘显尽起独孤部兵马护送拓跋窟咄回盛乐继承王位,此举造成魏国部落联盟大地震,诸部骚动,人心顾望。拓跋珪亲信左右侍从勿忸于部族的于桓兄弟与莫那娄等八家部落首领密谋发动叛乱迎接拓跋窟咄。

八家部落密谋,莫那娄首领莫题提议派人送箭给拓跋窟咄以示效忠,并轻蔑声称:“三岁犊岂胜重载?”三岁小牛犊拉得了重货吗?言下之意,拓跋窟咄年长,拓跋珪年幼难以成事。

莫题这个人很聪明,然而聪明人往往为聪明所害。莫题献给拓跋窟咄的长箭为他埋下了杀身之祸。莫题不仅是一家部落的首领,而且以幢将身份率领拓跋珪的禁兵,连亲兵中都有人反对,可见局势岌岌可危。

之所以有这么多部落图谋叛乱,因为他们和莫题的看法相同,认为拓跋珪年幼无知,行事鲁莽,掌控不住形势。再一个抱怨拓跋珪和贺兰部闹得太僵,以至于四面树敌,不会是拓跋窟咄和刘显的对手,准备及早效忠新主子。

讨好新主子最大的功劳莫过于抓捕拓跋珪。于桓等人迅速制订出抓捕拓跋珪的计划。可就在当天晚上,以于桓兄弟为首参与密谋的勿忸于部五位头领,却被鲜卑武士从羊皮被窝里硬生生拽出来,扭到魏王的帐篷,迎接他们的是拓跋珪那张冰冷的面孔。于桓知道一切都结束了,可他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拓跋珪这么快获悉密谋,直到舅舅穆崇站到身边,他才明白。但他一直以为穆崇是一个最不该告密的人。

穆崇记得吧?就是和奚牧两人到七介山向拓跋珪母子通报刘显阴谋的那个穆崇。穆崇是代人,祖先从拓跋力微开始世代效忠拓跋部。他为人机灵敏捷,“少以盗窃为事”,就是小偷。

他虽然职业不光彩,但非常重义气。看看穆崇是怎么做的,当拓跋珪母子寄居独孤部的时候,他时常救济帮助,没有人能比得上。在拓跋珪危难之时,他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送信。

当年刘显要杀拓跋珪,梁六眷让穆崇通风报信,知道刘显会疑心是他走漏风声,临行前对穆崇说:“刘显日后肯定会疑心我,你一定不要泄密,现在骑上我的骏马,把我心爱的女人一起带上。如果刘显怀疑到我,你就说偷了我的马,抢了我的女人畏罪逃跑。”

刘显从七介山败兴而回以后,越想越不对劲,在驻地里调查,发现梁六眷手下的奴才穆崇失踪,并且梁六眷少了一匹骏马。他联想到梁六眷是什翼犍的外甥,又参与了此事,一定是他泄密。刘显正要派人去抓,穆崇此时却回来了,四处张扬说:“我看不惯梁六眷那副奴才样,背主沽恩,忘记自己是代国的奴才。我夺他马,抢他女人,看他能把我怎么样?”刘显听说后,又觉得梁六眷不会背叛自己,便不再深究此事。

穆崇大可和拓跋珪一道逃到贺兰部去,远无必要冒着凶险再回独孤部。可他重“义”,对拓跋珪母子重“大义”,对梁六眷重“小义”,算得上侠义中人,义薄云天。讲义气的人吃亏,但并非所有讲义气的人都吃亏。拓跋珪不是一个轻易被感动的人,穆崇义气还是打动了那颗冰冷的心。穆崇日后参与策划谋反,当时陷入极度疯狂猜忌的拓跋珪杀死了弟弟,却原谅了他。

当外甥于桓告诉穆崇,八家部落密谋抓捕拓跋珪时,穆崇却大义灭亲,连夜告密。拓跋珪临危不乱,当机立断,斩杀于桓等五人,对莫题等七家部落首领则全部原谅,并不追究。这一手显示出他高人一等的政治手腕,诛杀主犯立威,从犯一概赦免来稳定各个部落的人心。

拓跋珪为防备联盟内部的人继续发难,率领诸部落向北翻越阴山,再次去依附贺兰部。拓跋珪果然能屈能伸,先前和人家贺兰部闹得那么不开心,这次居然扯下脸皮来再去。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也是没有法子的事,以一个离心离德的部落联盟去和拓跋窟咄、刘显联军交战又能有多少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