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最大的奸雄(第2/5页)

刘穆之的死改变了刘裕的想法,不再北伐,决计东归。刘裕东归后不久,赫连勃勃占领关中。对于关中的得而复失,许多人将其归结为刘裕称帝野心。这种说法不全面,不足以解释刘渊左国城起兵以来持续一百多年汉人与胡人复杂的民族矛盾,不足以说明江南与关中人民的微妙心理。

从前秦帝国开始,关中人民习惯做主人。刘裕与关中百姓有过一段对话,对话清晰表明了关中人的看法。

当得知刘裕东还的消息后,三秦父老痛哭流涕地来到大营门前劝阻:“残民不沾王化,于今百年,始睹衣冠,人人相贺。长安十陵是刘公家的坟墓,咸阳宫殿是刘公家的室宅,您放弃它们想去哪里!”刘裕为之感伤,劝慰道:“受命朝廷,不得擅留。感谢诸君怀念故国之志,今留下次子与文武贤才共镇此境,希望你们和好共处。”

关中人明白告诉刘裕,关中是你的家,你哪里也别去!

北伐胜利,刘裕抢占许多地盘,有了与高门望族对抗的威望和力量。可关中毕竟是虎狼之地,百余年来,民族杂居。刘裕虽自诩汉室宗亲,也绝不可能放弃江南之地,来此三面受敌之所。刘裕斩杀姚氏,以大汉民族英雄自居,实际自绝于胡人。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是南朝始终未能收复北方的原因之一。

关中人民请刘裕效仿汉高祖刘邦,放弃故乡,定都长安,那么关中豪杰百姓定当与刘裕一条心。想当年,刘邦凭什么打败项羽,还不是依靠关中的人力和财富。

刘裕放弃关中,抛弃关中人民,关中人民自然会抛弃刘裕,甚至不惜把匈奴狼引进来。大军一撤,关中处境危险,刘裕心中有数,他要安抚北方的那个匈奴美男子。

贰 髑髅台

刘裕写了一封态度诚恳的信,派使者交给赫连勃勃,约为兄弟。赫连勃勃这下子相信了王买德的话,刘裕要撤军了。人与人之间常常忽悠的,开玩笑的,搞竞争的,领导人之间也是如此。既然你刘裕忽悠我,来而不往非礼也。赫连勃勃预先让大臣写好回信,拟好词,自己背下来,再当着晋使的面,口授大臣照写。

有才干的领导人出口成章,演讲脱稿,不擅长口才的人,只能捧着稿子照着读,还时常念出错别字。赫连勃勃是个好面子的人,生怕别人瞧不起。于是,赫连勃勃作弊,反正吹牛不上税,他把晋使忽悠了,也把刘裕忽悠了。刘裕看过信后,感叹此人才华出众,叹息说:“我不如他啊!”

刘裕前脚刚走,西北狼后脚闯入长安。赫连勃勃兵分三路对关中晋军实施战略包围:赫连璝为前锋,率领骑兵两万直取长安,自己总领大军随后进发;赫连昌进兵潼关;王买德南断青泥之路。

留守关中的将领们在关键当口发生内讧。晋军主帅是刘裕二公子刘义真,年仅十二岁。十二岁对于慕容鲜卑人来说,不能算小孩,后燕皇帝慕容垂十二岁时,已经驰马纵横在高句丽王朝的崇山峻岭中。可人家是鲜卑人,走马鲜卑儿,从小沉浸于骑射和游猎中。江南人做不到,更何况王孙子弟。

照理说,关中何等重要,怎么能让一个小娃娃管着,因为刘裕猜忌心极重,不放心将领们,关中可是成就王霸之业的好地方。刘义真喜欢文学,不喜欢武功,对于军事啥也不懂。刘裕回江南之时,亲自拉着刘义真的手交给长史王修,希望王修尽力辅佐。

王修与王镇恶、沈田子、毛修之、傅弘之等将领并镇关中,众将互相制约,谁也不给他们绝对权力。

刘裕最不放心的人就是王镇恶。入关中,王镇恶战功第一。王猛深得关中人敬重,关中百姓对于王家备感亲切,过于倚重王镇恶。有一件事,反映出刘裕的微妙心理。有人报告说:“王镇恶私藏姚泓的御用辇车,恐有异志。”刘裕心惊,马上安排人调查了一下,发现王镇恶只是剔取辇车上的黄金珠饰,那辆辇车早抛弃到城墙外面去了,这才安心。

王镇恶固然胸无大志,却有个坏毛病,贪财。每次打仗都要劫掠财物,曾经为抢夺财产误过战机。入关中以来,更是变本加厉。后秦府库仓储堆积如山,王镇恶私自盗取的财物不计其数。他功劳最大,只要不谋反,多搞几个钱,刘裕从不予过问。江南诸将却极为不满,犯了红眼病,沈田子表现得最为激烈。

沈家是江东吴姓望族。沈田子和沈林子兄弟二人跟随刘裕讨孙恩、平卢循、破南燕、入关中,并立大功。青泥之战,以区区一千多人大败姚泓数万大军。沈田子认为,没有他摧毁后秦关中主力军,王镇恶绝不可能偷袭得手,对王镇恶洋洋得意的做派根本看不惯。

大军回江南前,沈田子打小报告说:“王镇恶老家在关中,不可完全相信。”刘裕回答道:“我留下文武将士精兵万人,王镇恶如果图谋不轨,只能自取灭亡,你们别再多说了。”我们从这一句话,可以看出刘裕对王镇恶也不放心。他私下里对沈田子说的话,暴露出提防之意:“三国钟会之所以叛乱失败,因为有卫瓘。俗语说:‘猛兽不如群狐。’卿等十余人,何惧王镇恶!”

刘裕清楚关中人心态,以占领军对待关中人,不得人心,晋军必定受到抵制,而王镇恶会成为长安百姓心目中的代言人。假使王镇恶不反,形势决定选择,一旦黄袍加身,皇帝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这就是刘裕说出上述一番话的本意。

沈田子拿定尚方宝剑,更加不服王镇恶。匈奴夏军抵达渭阳,关中百姓投降者道路相连,这就是刘裕的民族政策结出的恶果。

沈田子见匈奴人兵势强大,从前线退兵,被王镇恶训斥了一顿:“刘公把十岁小儿托付给我等,当同心协力,你拥兵不进,怎么能打败敌人!”沈田子又生气又害怕,心道:“我们地位平等,你王镇恶凭什么如此牛逼,如果不是我,你进得了长安,立得了头功吗?”

同事们之间和睦相处是门学问。千万别把人逼急了,何况手握刀剑的军人。王镇恶想不到自己会死在战友的刀下,而且是在大敌当前之际。沈田子选择行凶的地方很隐蔽,傅弘之的军营。王镇恶会怀疑沈田子,决不会怀疑傅弘之。王镇恶是一个人来的,来傅弘之军营商议对付匈奴人的军事行动。沈田子请求单独和王镇恶谈谈,众人同意,退了出去。

刀光闪过,一声惨叫。众将抢进大帐的时候,发现一具尸体,王镇恶的尸体。那双眼睛大大地睁着,充满惊讶和迷茫。人们从来没有见过王镇恶如此惊讶的目光,即使在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战场。那双眸子明白地告诉在场每个人,敌人在哪里?敌人就在我们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