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是关还是开(第2/14页)

诱惑大到让你无法拒绝,而且似乎也用不着拒绝,既然帮了忙,出了力,就是该拿该得的,但邓汉祥竟然婉拒了送上门来的“金矿”。

邓汉祥婉拒的理由很具职业风范——他所侍从的“主公”是段祺瑞,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无论是否建议扶助刘湘,其出发点都是要帮段而不是帮刘,所以绝不能额外收受好处。

邓汉祥的这一举动,颇让刘湘感佩,也给他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为人幕僚者,当如是!

后来“能断”的段祺瑞也败了,二人告别时,老段总结了自己的成败得失,赠言邓汉祥,要他注意,以后千万不要参加任何党派,以免受到牵制。

邓汉祥深以为然,终身都保持着自由人的身份,这果然为他日后在政坛上便宜行事创造了条件。

邓汉祥盛名在外,蒋介石亦有心招纳。邓汉祥本已应召前去,但当他在旅馆读报时,一则头条新闻忽然使他改变了主意。

这是国民党中央发布的一条通缉令,通缉包括段祺瑞在内的皖系首要十人。看完之后,邓汉祥顿觉不安:自己曾与这十人共事,现在他们被蒋介石通缉,我反侧身求进,这种令人齿冷的事万万做不得。

邓汉祥遂以还乡为名辞去,动身返回贵州。听说邓汉祥路过重庆,刘湘赶紧挽留,一见面首先就说:“这下你该给我帮忙了。”

刘湘想委任邓汉祥为他的参谋长,邓汉祥回答:“既蒙不弃,当尽绵薄之力,但我与你的部队一无历史渊源,参谋长一职实难从命。”

见邓汉祥答应入幕,刘湘已经喜不自禁,正在考虑其他可以借重的职位,邓汉祥忽然冒出一句:“敢问今后志趣何在?”

那个时候的刘湘,和鼎盛时期的刘文辉差不多,西装革履之下都藏着一颗闷骚的心,他毫不犹豫地答道:“统一四川,问鼎中原,固所愿也。”

邓汉祥略一沉吟,便道出了自己的想法:“公既具此雄心壮志,应宜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近攻之事,君自权衡,远交方面,我愿略效微劳。”

君臣一拍即合,此后邓汉祥便受命驻外,成为刘湘在京沪两地的“驻外使节”。

邓汉祥虽未成为蒋介石的谋士,但凭着非党派身份和在幕僚界的清誉,他与蒋介石座下的主要谋士杨永泰、张群,以及大将何应钦,均素有深交,这三人在蒋介石面前又都是权倾朝野、炙手可热的重臣,因此也被称为邓汉祥的三把“钥匙”。

有了这三把钥匙,加上游幕经历丰富,邓汉祥基本可以做到“使于四方,不辱使命”。

到了中原大战,别说是刘湘叔侄,就连蒋介石都难以预测自己的命运成败,因为角力的双方势均力敌,就看东北的张学良肯支持哪一方。

张群衔蒋之命,去沈阳拉拢张学良,可是张学良却吞吞吐吐,词语暧昧,始终不表示明确态度,把个张群急得团团乱转。

正好邓汉祥也代表刘湘来沈阳打探内情。在段祺瑞幕中时,邓汉祥曾数次赴东北,与张学良有旧,当他以“与楚抑或与汉”相询时,张学良明确答复:助蒋。

张群转而询问邓汉祥,邓汉祥要为张学良保密,不便明言,只说:“看来你的使命一定是能够完成的。”

张群心领神会,急电蒋介石,谓已大功告成。这边邓汉祥也在第一时间给刘湘发去电报,使得刘湘没有像他的叔叔刘文辉那样一步失算,走出大败招。

为确保刘蒋会谈取得成功,邓汉祥已代表刘湘谒见蒋介石,并与张群、杨永泰多次协商,给刘湘铺足了路,现在见“主公”相召,他又急忙从上海赶到汉口。

刘湘问邓汉祥:“你看蒋介石这回约我去,要谈些什么问题?”

邓汉祥已知端倪,他一语道破天机:“蒋会提高你的地位,利用你来阻止中央红军北上,但同时也免不了要以防堵红军为由,派重兵入川。”

早知道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不过邓汉祥的实话实说,还是使刘湘愈加忐忑不安,可他又不甘心就此放弃,只得解缆行船,边走边想。

到了武穴,刘湘终于想通了,他对邓汉祥说:“我主意已定,阻止中央红军北上,防其入川,本来就是我们需要的,只是不能放蒋介石派兵进来。”

刘湘分析,假使红军只是路过,那就是虚惊一场,大家井水犯不了河水。退一步说,如果中央红军的目的真是要拿下四川,川军出于保卫桑梓之情,又是以逸待劳,也未尝不可一拼。

反之,若让蒋介石的“中央军”进川,固然可以增强对抗红军的实力,可那样的话,胜败还有什么意义呢,因为到最后,收局的将是老蒋,而不是他刘湘。

1934年11月13日,刘湘乘船到南京。

南京方面的接待规格很是隆重,除蒋介石外,其他文武大臣均至下关恭候。

稍事休息之后,刘湘便由杨永泰陪同,前去面见蒋介石。

进“宫”之后,刘湘忽然变得笨拙起来,连话都说不清楚了。蒋介石颇为诧异,以为刘湘是奔波劳苦所致,只好让他先下去休息。

下来后,杨永泰笑着对邓汉祥说:“你这位伙计是个刘璋,怎么担得起重任?”

虽是劝谑之词,二人私下又是老友,但邓汉祥听到之后,仍立刻板起脸,正色道:“你不要把人认错了。”

刘湘不过装傻而已,他是害怕蒋介石提出派兵入川,无法当面回绝。蒋介石没有谈成,只得临时安排杨永泰等人与邓汉祥进行磋商。

南京方面开出的价码,是任命刘湘为四川省主席兼“剿匪总司令”(以下简称剿总),授权打破防区,统一军政,今后川军军费和军火全部由南京政府负责发放。除此之外,四川可独立发行巨额公债,以偿还近年来所积债务,缓和财政困境。

这些都是预期好的,接下来才是最关键最棘手的。

鉴于举国红军都将涌往四川,以四川一省之力来抗衡红军,恐难有把握,因此蒋介石的意思是,拟派十个师的“中央军”从川东和川北两路入川,以协助作战。

邓汉祥对此早有心理准备,他先是客套几句,表示这种布置很周密,接着话锋一转:“不过我们还应特别考虑四川军民的心理。”

邓汉祥开宗明义:“我是贵州人,我深知过去因滇黔及北洋军几次入川,蹂躏地方,四川人对客军的印象历来就很坏。”

此话一说,对面几位马上不乐意了。

“我们是国民革命军,怎么能跟滇军、黔军、北洋军相提并论呢?”

邓汉祥点点头:“中央军固然跟他们不同,但一般川民不会这么看这么想,他们还会认为你们是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