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第2/14页)

这套理论,可说是斡离不发明的,刘彦宗窃之于前,概括在给大皇帝的奏疏中;粘罕攘之于后,倒也说得琅琅入耳。他说话时一直转过头去看斡离不,斡离不点头表示赞许,然后提出一个具体问题:“两国既和,恐四方闻京城陷而生变,请遣使晓谕安抚,本国当遣人送出地分。”

渊圣自然只有悚然听命、点头称是的份儿。双方大礼已毕,渊圣差人献上礼物金银十六担,缣帛五十床,金玉带各二条,分别献给粘罕、斡离不作为贽敬。

“城既破,一人一物无不皆吾所有。皇帝之来所议者大事,此复何用?如欲分赐,可与臣下。”粘罕笑嘻嘻地说,态度虽然温和,内容却是严厉的,表示东京城里一草一木都属于大金所有,你们早已失去所有权和处分权了,以后休得妄动。斡离不看看渊圣面色难看,安慰道:“日已晚,恐城中居民不安,可早回。”

得到这句话,渊圣心里吊着的一块大石头才算放下来。斡离不、粘罕又足尺加二地派了一队铁骑裹送渊圣入城。其中有五名官长一直把他送进大内,以后就留宿在内,不再回营,成为他的影子。

渊圣回到南薰门时天色已晚,夹道点燃的灯烛,犹如两条火龙,穿过朱雀门、州桥,直达宣德门大内。轰天雷的话没有夸张,东京的老百姓都从家里赶出来了,伫立御道之侧,希望一瞻圣颜,好教自己放下心来。尤其是南薰门内的十多万百姓,他们在这里已迎候了两天之久。昨天打听得明日圣驾必回,索性就留在街道上过夜,心里热乎乎的,再也顾不得冬夜的彻骨寒冷。他们多少次被谣传和偶然的打开城门所欺骗,站起来了又坐下卧倒,在坐卧之中又忙不迭地站起来列队。到了圣驾真正回来时,遥遥望见黄盖就失声痛哭起来,接着是一片惊天动地的山呼声、爆竹声。有的人不顾一切,直冲御驾,拦住了渊圣的马头,为了要看清楚天表是否有些憔悴了,有的人挤不上去,就在前后奔走传呼,泣笑频作,也不知道那么多的眼泪和欢乐是从哪里来的。妇女老幼一般都被挤在圈子外面,他们用手捧土,或兜起衣襟裙片满盛着泥土,把道路上坑坑洼洼积雪未尽之处都填平吸干,御道坦然可行。有的人手里捧着一大炷香,愿为前导。人们只要一眼觑见渊圣,知道他确实已经平安归来,就把自身的寒冷、劳累、饥渴全都忘掉了,生活的目标突然变得单纯了,他们要听的是官家的声音,要看的是官家的身影,要想的是官家的平安。官家代替了一切,官家就是他们的一切。

渊圣皇帝即使有一百条缺点,即使犯了一千条错误,他的感情并不虚伪。他做了作为老百姓心目中的偶像在这个时候自然而然要做的一切。他跟百姓一起感泣,才过州桥,他的一块手帕已经完全浸湿,一时找不到另外一条干的手帕,就举起袖子来揾泪。一路上他想说话,呜咽了半天说不出来,最后才断断续续地说了一句:“宰相误我……荷尔百姓,朕几不得……与吾民相见。”

只消这句话,他的缺点、他的错误都被原谅了。

这个时候渊圣的头脑确实非常清醒,他清楚地看到宰相和大臣们的私心误国,还看到一批官员和金人勾勾搭搭准备把他出卖。他看到这几十万老百姓才是真正爱他的。这时他才想起三天前在殿举义要保他突出京城的禁兵们确是忠义的行动。只有身在罗网之中尝到缧绁之苦的人才懂得自由的可贵。直到此时他第一次把蒋宣等人和这几十万老百姓联系在一起。

他回到宣德门时才注意到一路从南薰门跟他回来的张叔夜、刘鞈等人叩马而泣,后面还站着许多太学生,他把他们和老百姓也联系在一起了,挥手对张叔夜说:“朕不听公言,今日悔之晚矣!”这话分明是说给劝他去金宫讲和的何等人听的。

2

一石激起千层浪,被太学生丁特起一场恸哭激起从南薰门一直站到宣德门的几十万百姓的“迎銮”活动说明他们对于这个皇帝无比的关心、同情与爱怜。爱与怜是一母所生的两个孪生子。不!还有一胎三胞的第三个儿子——原谅。

确实老百姓对于渊圣皇帝所犯的种种错误一概采取原谅的态度,他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导致了一座京城的沦陷,一个朝代的覆亡,老百姓只是同情、赞美他能够善善恶恶,而原谅他的不能用、不能去。甚至,时至今日,此刻他从金营回来已目击老百姓们的如痴如狂、如醉如癫的行动,他从心底里明白并且感谢老百姓是真正爱他的,但不妨碍他继续要做出老百姓为之痛心疾首、严重地危害他们利益的事情。他明知道力阻他出幸虏营的张叔夜等人是正派的,忠义有余,与那些为了自身利益拼命劝他出去的臣僚大不相同,但张叔夜仍将撇在冷角落里,连见一见面的机会都不大会有,更加谈不到听他们的话,采纳他们的意见。他明知道何、孙傅等身为大臣,口头说得漂亮,私心误国,必要时也会欺骗他,让他上当。他恨透了早已和金人勾勾搭搭,在政事堂上与金朝派来的太上皇萧庆打得火热的吴幵、莫俦、徐秉哲、王时雍这伙人,这一次还亲眼看见吴幵与刘彦宗眉来眼去,显然正在进行卖国的交易,但他仍在这些人的包围中,听他们的话行事,并且要帮助他们完成卖国、出卖他自己的勾当。最最令人不可容忍的,他回銮之时,已经想到蒋宣、李福等发动军政变,劝他突围而出的禁军们都是忠义为国的,四天以后,他们仍被开封府处决了,一个不留。煌煌圣旨上列举他们带兵上殿、威胁乘舆的大逆之罪,这难道可以说他完全不知道?

所有这些错误,还包括最最不可容忍的错误会取得老百姓的原谅吗?

会!肯定会!老百姓肯定会原谅他!因为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从来不存在要责怪他的意思。这与其说他们把他当作至尊无上的皇帝,当作一尊偶像,皇帝和偶像都是超然的,神圣不可侵犯的,不承受任何责怪,还不如说他们把他当作一个仁柔懦弱、有时不免要出点毛病的宝贝心肝。没有一个父母会认真痛恨、谴责那样一个儿子。老百姓不缺少明辨是非之心,分得清楚什么是正,什么是邪,应该拥护什么,反对什么,但他们的理智已被那种天生的溺爱之情蒙蔽起来了。他们对官家的爱,来自同情、怜惜的成分远远超过来自尊敬、畏惧。历史上很少有一个皇帝受到老百姓如此的支持、拥护,就因为历史上很少有一个皇帝受到过像渊圣所受到的那样的屈辱、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