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6章 动员(第2/3页)

“相国,今日无风。叛军无风帆借力,午前是肯定到不了的。最早在午后抵达。咱们的时间不多了。”曾国忠的话也证明了王源的揣度。

王源点头道:“是啊,从现在起两个时辰内,守城兵马要全部到位,防守准备要完全做好。我估摸着,叛军从水路而来,抵达城北后根本不会停留,直接便会发动进攻。因为虽然他们远道而来,但叛军却并无跋涉之辛劳,也无需扎营休息。”

“相国所言极是。”曾国忠道。

王源朝那两名斥候点点头道:“辛苦二位了,下去休息吧。”

两名斥候道谢后被几名兵士缓缓扶着离开,王源转头对身边的众人道:“诸位,我们不能耽搁时间了,立刻各司其职行动起来。所有守军即刻到位,组织好的青壮百姓也在城门内待命,所有物资都要准备完善,做好调运准备。各位立刻行动吧。”

众人齐声应诺,分头下城而去。片刻之后,城中锣鼓震天而起,整座城池瞬间像是掀起了浪涛一般的汹涌热闹起来。一队队的守城士兵开始从各处阶梯上城,在城墙上,悬桥上,城头的箭塔平台等各处位置有序的到位。各种物资也源源不断的被运抵防守地点。城中的百姓也从四面八方涌到城北区域,只有七八千可参与守城的青壮百姓们被允许进入城墙里许区域内的街道。其余的百姓们黑压压的拥挤在远处的街道张望着。这一场守城之战关乎所有人的生死,所以也牵动着所有人的心。

两个时辰后,太阳已经高悬天空,运河上的薄雾早已散尽。阳光洒满北城上下。两个时辰的时间里,准备工作均已就绪。起码在王源看来,能做的一切已经尽力做到完美了。

休息了几个时辰后,崔道远也乘车赶到城北。老狐狸神采奕奕的上了城头。

“崔翁,何不在府中休息?城头无需崔翁操心,本人坐镇便可。”王源笑眯眯的迎上去道。

“老夫怎么睡得着?王相国都亲力亲为,老夫却在睡大觉,岂有此理?”崔道远笑着拱手道。

王源道:“也好,崔翁现身,军民们心里也都安定些。”

崔道远道:“罢了,老朽可不顶事,不过刚才元博跟我说,要老朽向全城军民宣布相国在此镇守的消息以激励军民士气,老朽倒是觉得很有必要。那么相国赏个脸,随老夫去城楼跟我扬州军民正式见面,给他们打打气涨涨士气吧,如何?”

王源笑道:“敢不从命。”

片刻后,众人簇拥着王源和崔道远来到北城门高高的城楼之上。军鼓咚咚敲起,闹哄哄喧嚷不休的城楼上很快安静了下来。无数只眼睛看向城楼上方。但见崔道远笑眯眯的在城楼上现身出来。

“各位父老乡亲,扬州的官员将士们。”崔道远高声说话,别看是年近七十的老者,声音依旧中气十足,洪亮震耳。

“那是崔家家主,还以为他早就离开扬州了呢,没想到居然还在扬州。崔家这一次也是铁了心要死守扬州了。”百姓们窃窃私语着,看到崔道远现身,不少惶恐不安的心瞬间安定了下来。

但听崔道远继续说道:“老朽崔道远在此向扬州的父老乡亲们表示感谢。老朽为扬州上下同仇敌忾之心所感动。叛军大军将至,相信你们和老朽一样,既同仇敌忾誓死守城,又担心叛军强大,我们难以守住城池。但现在老朽告诉你们,扬州城一定能守得住,因为不仅是我们誓死守城,朝廷也没有忘了我们。老朽在此隆重的向诸位介绍一位我大唐的传奇人物,他便是朝廷派来坐镇扬州,帮助我们守住扬州的。诸位,这一位便是我大唐的当今相国,天下兵马大元帅,百战百胜的神策军统帅王源王相国。”

崔道远伸手朝旁边一指,众人的目光齐刷刷落到了站在一旁身着黑色普通盔甲的王源身上。

“什么?他是王源?当今的王相国?那是率领神策军未尝一败的王源?”城上城下一片错愕之声。除了少数已经知道王源身份的将士们之外,绝大多数扬州军民根本不知道王源的身份。这一惊当真非同小可。

“诸位,有请王相国训诫。”崔道远高声道。

“哗!”城上城下爆发出惊雷般的掌声和骚动声。这个人果真是王源的话,那可真是了不得。这个人创造了无数的奇迹,名声响彻大唐南北,尽管褒贬不一,但说他是传奇人物一点也不为过。

呐喊声中还夹杂着不少让人侧目的莺声燕语的娇啼之声,那是扬州各大青馆之中的烟柳行业的从业人员。扬州最大最发达的娱乐行业莫过于扬州的青楼红馆。而王源之名在这些场所之中的流传却不是因为他的丰功伟绩,而是王源曾经写下的诗篇和填写流传的各种曲词。王源的诗文曲词在京城红极一时。京城流行之际,扬州城也很快便开始流行起来。王源的诗文和曲词被谱成各种曲调,成为扬州青馆之中的一道风景。正因为王源不断的创造着奇迹,他的诗文曲词才久唱不衰,最为炙热。

而这些正是王源在扬州青楼之中闻名的最大缘由。故而这些红妓艺姬歌女舞姬们一听到王源的名字,见到王源现身于扬州,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满脸小星星的娇呼呐喊也不足为奇了。若王源知道他拥有者这么一批拥趸们,不知作何感想。

城楼上,王源拱手向崔道远道谢,面带微笑的踏前数步朝这城下军民挥手。

鼓声响起,军民们也安静了下来,王源缓缓开口道:“诸位父老乡亲,扬州的将士们。没错,我便是王源。”

“哗!”

城下喧嚷之声又起,叫嚷之声入山呼海啸一般。王源双手下压,片刻后人群都静了下来。

“三天前,我崔家大小姐一起来到扬州,便是为了此次叛军攻击扬州之事而来。请原谅我无法率领我的神策军及时赶到扬州帮助你们守城,因为神策军还在剿灭另一股叛军兵马,要赶到扬州起码也在一个月之后。但本人亲自前来,便是要让诸位明白,扬州城不容有失,扬州城必须要守住。因为这不仅干系到扬州的几十万父老乡亲的身家性命,更干系到江南之地的众多州府和数千万的百姓的性命。所以,王某不得不来,必须要来。”

“此次叛军的兵马沿运河南下,数量有近八万之众,不得不说这是一场巨大的危机。我扬州守军只有万余,加上午后抵达的崔翁从江南调集而来的五千援军,我们的兵马只有一万五千人。以一万五千人拒八万之敌,形势之严峻诸位应该心中都很清楚。但是,即便如此,我对守住扬州充满了信心。”

“很多人或许以为我在说大话,那么本人跟你们说几个真实的故事你们便知道我所言不虚。去年叛军横扫河北之地,占据了几乎全部的河北之地的州府城池,但有一座城,在重兵围剿之下却安然无恙。相信你们很多人都已经听说了。没错,那便是平原城。平原太守颜真卿,手下的兵马不足一万五千人,被叛军五万之众围困了八九个月。诸位想一想,被围城八九个月是种什么样的情形?平原城的守军数量能有多少?城防又能有多坚固?粮草物资又能有多少?然而正是在这种情形下,他们牢牢的守住了城池,保住了平原数万百姓的性命,一直坚持到了我率军去救了他们出来。他们靠的是什么?靠的便是必胜的信念和众志成城的死守之心。我们扬州的情形可比平原城好太多了,我们不愁粮草物资,还有江南的增援陆续到达,所以我们扬州军民难道比不上平原城的军民么?”王源大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