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得意忘形(第2/3页)

历朝历代以来,土地兼并为什么会愈演愈烈,一旦开始,就无法终止,只能通过一场暴力的革命来清洗一切,重新归零。

症结就出在徭役制度上。

徭役使得底层百姓根本不可能与地主、富商阶级抗衡和竞争。

最终,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偌大的政权一夜之间崩溃于无形。

刘彻自然很清楚,应该怎么去扩大政府财政收入。

眼下,他就有两个法子能在自己登基后让汉室财政收入激增。

收回铸币权和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这两个新增的财源基本能确保刘彻登基后的头几年能稳步的推行一些政策,但是,假如是牵涉到了徭役这个全国性的问题,那么,那点增加的财源,是完全不够的!

他必须开辟新的财源。

“我登基后的头十年,能不跟匈奴交恶,就尽量不要跟匈奴交恶……”刘彻心里想着,他已经有觉悟了。

匈奴与汉,一山不容二虎,东亚这个地盘只能有一个老大!

但,自己的力量还没积蓄好,国内的事情没有处理好,跟小猪一样,顶着国内巨大的矛盾跑去跟匈奴人打生打死,最终的结果毫无疑问是匈奴人倒是打了个半死,但国内却变成了一团糟。

是以内政没有理清楚,国家的力量不能碾压匈奴之前,刘彻宁愿暂时委屈。

而刘彻有信心,在十年之内打造出一支足以碾压匈奴人的骑兵。

然后,在十年之内击败匈奴。

当然,这些都只是构想而已。

此刻,刘彻的全部心思都在他的这个试点上。

褒斜道工程于刘彻,就好似后世天朝改开之于深圳一般。

可谓是集中了刘彻现在所有的政治力量的奋力一搏,为此,他甚至不惜牺牲掉他现在积攒起来的威望和人望全力推动,更砸出了十万万钱这么一个大馅饼!

刘彻计算过了,整个褒斜道,即使采用民工雇佣的方案,按照最大难度的开销来计算,最多也就花个三万万钱,甚至一到两万万钱就可以解决。

但他还是抛出了十万万钱的这个馅饼。

原因很简单,非如此重利,不足以让关中的官僚贵族支持他。

简而言之,刘彻已经做好牺牲一部分权益的心理准备。

后世天朝改开,以举国之力支持深圳的建设,甚至于拿出的好处和利益,来收买和拉拢整个官僚集团,后人读史无不为之瞠目结舌,但事实证明,假如不那么做,就不可能有改开的成绩,单单是内讧就足以让一切付诸东流,更不要说什么日后的G2集团的风光了!

刘彻也是如此。

不喂饱了现在的彻侯外戚和官僚集团,他们凭什么支持刘彻?

当然,刘彻很清楚,喂饱官僚和贵族集团完全不够,他还要喂饱他的皇帝老爹和东宫太后。

是以,那个所谓的十万万钱和承包保障金,其实就是刘彻拿来贿赂自己老爹的!

刘彻相信,自己的老爹,当今天子应该懂他的意思了。

事实上,刘彻如今的行为,等于是在本来就已经即将爆发的火山上放了一个大炸弹。

对于自己老爹,刘彻自然知道,当今天子刘启如今的全部精神和注意力全部都放在怎么扫平吴楚,让关东诸侯们乖乖听话的削藩策之上。

而要削藩,就要有足够的实力。

军事上的实力,汉室中央还是很有信心的。

但大军一动,所消耗的财力……

以目前而言,汉室中央财政可能支撑不起。

原因嘛,两年前驾崩的太宗孝文皇帝和今年夏天去世的太皇太后,这两者前后的葬礼和带去地下的财富,几乎掏空了汉室的国库!——即使,两者的葬礼和陪葬品已经按照两位至尊的遗愿一减再减……

但光是下葬太宗孝文皇帝的过程中,就调动了将近六万的军队,设置了三个将军,征发了数万的民众……仅仅是这笔开销就已经庞大到让人震惊,更何况,天子下葬,即使是最基本的要求——符合天子仪制的各种必需品,如黄肠题凑、金缕玉衣以及天子卤薄仪仗和兵马俑。

不然前世也不会穷到要让出征的将军和彻侯去找商人贷高利贷了!

刘彻那十万万钱中,至少有一大半其实肯定会成为军队的军费。

挪用专款,这可是统治阶级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天赋技能!

彻侯们和大多数大臣对视一眼。

他们自然都是聪明人,当然知道,这个十万万钱可能是个画饼,但,只要有一半资金能落到实处,甚至三分之一,都可能让他们赚的盘满钵满。

于是,一位彻侯出列问道:“家上,那假如承包……”对于承包这个词,显然他还很不适应,斟酌了一下,他才继续道:“该去找谁?”

刘彻呵呵一笑,答道:“孤还要跟父皇商议,请父皇做主许可,然后,孤才会决定,谁来主持此事!”

说完刘彻回头看了一眼自己的老爹,发现他的老爹面色平静,并未恼怒,这才把心放回肚子里。

其实刘彻最怕的就是,此事引起了老爹的反感。

那就得不偿失了。

现在看来,皇帝老爹并不反对,最起码是默许的态度。

这就让刘彻感觉受到了鼓舞。

但此刻,天子刘启的心中却是有着别样的心思。

“这臭小子……”天子刘启摇摇头,关于刘彻的计划,今天早上的时候,他就听了颜异的汇报,当时,他并未怎么在意,毕竟颜异只说刘彻搞到了一笔十万万钱的巨款,想拿来修褒斜道。

而结合其他方面的情报,天子刘启也不过是当成刘彻又异想天开了。

就像他年轻时,脑子里总会有很多天真和不切实际的想法。

但此刻来看,刘彻的这个想法,却是很可能实现!

原因很简单,一个承包法,虽然还不知道会具体怎么操作。

但天子刘启知道,能承包到的肯定都是彻侯和各个衙门的主官的家族以及宫廷的关系户们。

这么大一块蛋糕粉下去,有了利益的联合,这个褒斜道工程就基本能搞成了。

只是,太子这么明目张胆的建立势力,拉拢朝野。

不知为何天子刘启心里感觉很不是滋味。

既有一种儿子长大了的欣慰,也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情绪掺杂了进来。

让他心里有些恼怒,也有些酸楚……

特别是当他看到刘彻年轻俊朗的面容,淡定自如的应对群臣时的态度,他竟然嫉妒了起来。

只是,天子刘启的隐忍功夫非常到位。

表面上他依然保持着那副慈父严君的样子,半闭着眼睛,坐在御榻上。

“太子,跟朕来一趟吧……”天子刘启忽然站起身来,然后,他对群臣道:“诸臣散朝罢!”

即没有对刘彻的褒斜道工程表态,更不曾对十万万钱有什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