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忽悠与变化(第2/3页)

但,刘彻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军队,只能也必须由他自己掌握。

其他任何人,就是儿子老婆,也不能插手。

这是他的安身立命之基!

但是,之后朝鲜的开发,以及建设,却是需要刘武来出力了。

这也是刘彻愿意将朝鲜交给刘武的儿子的原因。

以刘明为朝鲜王,不仅仅是要拉拢和麻痹梁王一系,更大的目的,还是树立一个榜样,一个实验区。

反正,朝鲜那边就算出了问题,走了岔路,那也影响不到汉室。

所以,很多想法,在朝鲜就可以放开手脚,大胆的去做了。

刘武哪里知道这些?

他顺着刘彻的话,道:“陛下勿忧,臣已经准备好了工匠与吏民,朝鲜一下,臣立刻就命他们动身,前往朝鲜安抚黎庶,建立衙门……”

刘彻闻言,嘴角不经意的抽搐了一下。

虽然刘彻本意也是让梁国来承担朝鲜的开发费用以及初期的建设费用。

但刘武这么大大咧咧的说出来,刘彻心里还是有些接受不能。

好歹压下心里的不舒服,刘彻勉强挤出些笑容,道:“皇叔有心了!”

算是认可了刘武的做法。

也让刘武心里,更加肆无忌惮了。

本来,刘武方才那句话出口,心里也有些后悔,因为,未经天子许可就自作主张,这多少有些暨越了,但,现在人家皇帝都不在乎,他又有什么好担心的?

此时,刘武完全浑然忘却了他的亲叔叔淮南厉王的故事。

在刘武看来,淮南厉王那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家伙,无论如何是没法与他相比的。

况且,有太皇太后撑腰,他又怕什么?

只要不扯旗造反,谁又能制裁他?

心中没了顾忌,刘武说起话来,就更加的嚣张了。

他对刘彻微微躬身,道:“陛下,此次伐朝鲜,臣请以臣所献之五万军队为主力,好叫四夷看看,我汉家君臣团结如一人的模样!”

若是一年以后,刘彻把那五万人消化掉了,他自然乐得如此,可是现在……

肉都没消化,强行吞咽,只会有一个结果:消化不良!

所以,刘彻这次根本就不打算让韩安国、张羽的军队上阵。

但刘武还是要忽悠的。

刘彻笑了笑,道:“皇叔所言,朕也觉得可行……只是……”

刘彻看了看身后的臣子们,毫不犹豫的把锅丢了过去:“大臣皆曰:高皇帝祖制,士非教不得征,韩安国、张羽所部固然精锐,可如今还在整训期间,贸然出征,乃是对将士们不负责任,也违背了高皇帝的教训,朕不为也!”

不得不说,刘邦定下的这条规矩,在刘彻看来,确实是汉室为数不多,与后世齐平的制度。

此时,这个大帽子甩出来,刘武一时间也没了说话的理由了。

只是,在心里,刘武对周亚夫的敌视又深了几分。

暗暗下定决心,继续在太皇太后面前给周亚夫上眼药。

可怜的周亚夫,不知不觉,就给刘彻当了MT,拉稳了仇恨。

不过,话又说回来,臣子不就是拿来背锅的吗?

刘彻正准备回头跟臣子们说点什么。

忽然……

“报!”

一个背负着紧急传令的使命的士兵,被插着象征着十万火急的令箭,一路狂奔,畅通无阻的跑进殿中,看到刘彻,立刻跪下来,道:“报!陛下,辽东郡八百里加急军情急报!”

说着,他就将一个密封的竹筒呈递在手上。

一个宦官接过来,递给刘彻。

刘彻心中狐疑了一下:难道朝鲜人作死主动进攻了?

然后,他就拆开那密奏。

只看了一眼,刘彻就哈哈大笑了起来。

“天助我也!天命在汉,朝鲜败亡,指日可待也!”刘彻拿着密奏,肆无忌惮的笑了起来。

不怪他失态,实在是这个消息太好了!

密奏中只有一句话:东夷濊君南闾氏携全族二十余万口,拨乱反正。

刘彻立刻走到地图前,看起了朝鲜的地图。

在地图上,朝鲜的版图之中,有一块巨大的地盘上,插了一面小旗子,上面写了一个名字:濊人。

通过地图,刘彻很清楚的看到了,朝鲜的版图,被撕开了一个巨大的口子。

更重要的是,他们失去了与匈奴联络的通道——濊人的地盘,恰恰就卡在朝鲜与匈奴联络的通道上。

历史上,小猪就是先得到了濊人的效忠和归顺,并在濊人的地盘上设置沧海郡,进行管辖,数年后,发动灭朝鲜战争。

此事,刘彻本来都忘了,但濊人一投奔,他立刻就想起来了。

而且,濊人归顺的影响,还不至于此。

首先,濊人归顺后,就意味着朝鲜国内还有更多的部族处于动摇之中,也就说是,刘彻只要军事与政治双管齐下,朝鲜问题就可以用最小的代价予以解决了。

甚至可能不需要楼船舰队冒着风险进行两栖登陆——作为穿越者,刘彻深知,颜色革命,可比战斧导弹厉害多了!

其次,刘彻或者说汉室,喜当爹了。

因为假如刘彻没记错的话,那么在后世的历史上,未来会有部分濊人,或者说已经有濊人泅渡到了霓虹,成为了后世霓虹人的祖先。

你要知道,在汉代典籍记载中,濊与倭是同义字……准确的说,倭是濊的通假字……

……

数日前。

朝鲜国国都,王险城。

此时,正是一年中,王险城风光最美好的时节。

绚烂的杜鹃花,开满了整个城市,田中的粟苗,也到了将要成熟的时候。

只是,与这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相比,朝鲜王宫之中,却是一片死气沉沉,人人都是愁眉苦脸,就连往日的奢华燕饮与歌舞之声,此时都已经消逝一空。

整个朝鲜王国的上上下下,此刻,一片哀嚎之声。

自从半个月前,驻扎在呗水的一个脑子被驴踢了的军官带人袭杀了那个汉朝的辽东郡东部都尉后,整个朝鲜,立刻陷入了惶惶不可终日的状态中。

数月前,汉室天子的诏谕中,可是说的明明白白:勿谓言之不预也!

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招呼已经给你们打了,谁要再不听,休怪哥哥我杀人了!

倘若仅仅是这样,那也就罢了。

毕竟,朝鲜君臣觉得,有匈奴爸爸在,汉人也未必真敢出关。

可随即,派去匈奴的使者回来告诉朝鲜君臣:匈奴人认为,汉匈盟约已定,朝鲜属于长城之内,归汉朝皇帝管辖。

换句话说,当了朝鲜五十几年保护伞的匈奴爸爸忽然告诉朝鲜君臣:嗯嗯,哥已经跟汉朝皇帝拜过把子了,你们归汉朝皇帝处置,哥不发表意见。

想象一下,后世的呆湾,忽然有天清晨醒来,发现对面的天朝大军已经磨刀霍霍了,可米帝爸爸的第七舰队却回复:这是天朝内政,俺们不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