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盐铁官营(一)(第2/3页)

交不出算赋的农民,会是个什么下场,刘彻甚至都不需要去想就知道。

卖完土地卖老婆,卖完老婆卖儿女,卖完儿女卖自己,他们必然会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之中。

而小农自耕农阶级和小地主阶级,是汉室政权最大的财源、最好的兵源。

保护他们的生存和壮大,其实就是保护刘氏江山本身。

更重要的是,新君即位后给天下百姓发放福利,削减负担,这本就是汉室的传统。

太宗孝文皇帝在位,将田税降到三十税一,男丁三年一事,同时一度将所有百姓算赋削减到四十钱一算。

先帝在位虽短,但也做出了男子二十三始傅、确定了田税三十税一的制度这样的改变。

刘彻即位,当然要跟两位先帝看齐。

当然,这个算赋四十钱每人的待遇,每户家庭都只能享受最多五年,五年后,还是没能起来,那就没办法了。

连老天爷都只帮助自助者,何况刘彻这个汉室最大的地主?

至于戍边士卒的家庭以及疫于王事者的直系亲属享受此待遇,则是刘彻用以拉拢军队,收买人心的手段。

同时也算是提高百姓入伍积极性的一个政策。

……

刘彻诏令一出,自然是四海欢腾。

就连吴楚之地的百姓,也对新君的诏令感激无比。

毕竟,去年刚刚遭过兵灾,大量的男丁死于战乱之中,吴楚等地的社会生产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此时新君诏命传来,自然能让农民们喘口气。

百姓们都很淳朴,但凡日子能过得下去,就绝对不会去造反,甚至,大多数百姓,只要日子能过下去,连经商都不愿意。

中国人的故土思想和思乡观念是所有民族中最浓烈的。

所以,诏书所过之处,就连独立于汉室之外的三越以及西南夷都惊动了。

许多原本为了逃避赋税的失地农民,毅然决然的放弃了当地的生活,变卖资产,千里迢迢,踏上了归乡路。

当然,这些是后话。

刘彻下诏后的第二天,少府令岑迈就跑来诉苦了。

原因是,先帝驾崩后留下了内库积蓄一百万万钱。

刘彻即位后四处撒钱,到现在,少府只有八十万万钱的存款了。

这让岑迈感觉很惶恐。

少府的政绩,来源于他的内库的积蓄。

如今,内库库藏的钱币,源源不断的外流,而却见不得增加,岑迈不急才怪!

刘彻听完了岑迈的诉苦后,哈哈一笑。

这就慌了?

这才只是个开始!

少府现存的钱币,刘彻觉得,越早花掉越好!

因为,马上就是五铢钱的时代了。

现在存在少府府库中的钱币,随着五铢钱的不断流通,必然会迅速贬值。

到时候,就少府现在手里那些不是掺了铁就是掺了铅,而且重量和币值远远不及五铢钱的破烂货,除了重新融化用来铸造五铢钱外,根本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

在这些钱贬值之前,能花掉多少,就等于赚了多少!

当然,少府还是需要安抚的。

于是,刘彻就将五铢钱的铸造任务全部交托给少府去负责,连同原本一直控制在刘彻手里的那几个五铢钱的铸造作坊以及墨家改进后的新式铸钱铁范,全部移交给少府。

墨苑去年最大的成绩,就是在土化肥之外,将汉室铸钱所用的泥范,改成了铁范。

与泥范相比,铁范铸钱更快,成本更低,更重要的是,铁范不同于泥范,使用寿命低的令人发指,一个铁范,能铸造数万钱,而一个泥范最多只能铸造几百钱。

这其中的效率与差距,是可想而知的。

岑迈得到了铸造五铢钱的全部权力和授权后,自然欢天喜地的高呼万岁。

对少府来说,铸钱就是它的生命,没有之一!

之前五铢钱一直被天子捏在手里,已经让少府上下心惊肉跳了。

这次能拿回五铢钱的铸造权,对少府来说,就是最大的定心丸!

送走岑迈后,刘彻就让王道去传召丞相周亚夫与御史大夫晁错入宫议事。

议题当然就是怎么花钱了。

朝鲜现在已经拿下,辽东大地基本上已经可以安心种田了,不虞再有什么外来威胁。

那么移民辽东、辽西,就要提上日程了。

具体怎么移民,怎么安置移民,怎么分配土地种子和农具,这些都是庙算所需要考虑的事情。

身为天子,刘彻只需要定下基调,发下钱粮,自有大臣为他办妥。

对汉室的行政能力和动员能力,刘彻还是信得过的!

前世历史上,小猪先筑沧海郡,后起交趾郡,最后修了朔方郡和轮台城,前后移民几近百万,甚至,就连云南那边,小猪都派去了数万移民。

在这过程中,小猪吊打了匈奴,轮了朝鲜和三越。

依然屁事没有!

元光至元鼎年间的汉室强大无比,几乎能在东亚横着走。

要不是小猪脑袋被驴踢了,元狩年以后沉迷于修仙问道,大把大把的撒钱,还大修宫室阁楼,大兴土木,恐怕汉室财政未必会被这些战争和移民拖垮。

即使如此,元封以后,小猪依然吊打了大宛,取走了大宛王的脑袋回家做纪念,灭了西域数国,与匈奴多次交战。

从这些事实上,刘彻看出了,在汉室现行的军国主义政体下隐藏的强大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

当然,在古代中国,任何移民政策都需要一个强大的财政体系来支撑。

现在,少府的积蓄就只剩下八十万万钱。

这些钱固然越早花掉越好。

但相应的,刘彻也要找一条新的财源才行。

不然,搞到最后,府库穷得都能跑耗子,他这个皇帝也就要被人架空当成傀儡了。

在这个世界上,不仅仅普通人需要钱,地主官僚需要钱,就是皇帝也一定要有钱!

没钱的皇帝有多惨,刘彻可是清清楚楚。

旁的不说,崇祯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而当今天下,什么东西来钱最快?

答案是盐铁。

再也没有比盐铁利润更高的买卖了!

当然,要是欧罗巴的罗马人愿意每年吃进一百万匹丝绸,那又是另当别论。

可惜,这个时代,陆上丝绸之路坎坷无比,而所谓的海上丝绸之路,更是连影子都没有。

航海能力最强的南越国舰队,最远到达的地方,还是后世的泰国和马来西亚一带。

现在能通过各种渠道抵达欧罗巴的丝绸,刘彻觉得一年可能连一百匹都不到……

物以稀为贵,这才造就了古罗马历史上丝绸的天价。

所以,盐铁这种与普通百姓息息相关,必须的生活消耗品,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刘彻眼中最大的新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