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匈奴的抉择(二)(第4/4页)

想着那身毒的富庶与羸弱,再看看温顺无比的莎车国。

没有匈奴贵族能安稳的坐在位子上了。

尤其是军臣,他看着那辽阔无边,几与汉朝、匈奴相当的身毒,呼吸都粗重了起来。

天神在上,这身毒,难道就是您赐予匈奴人永恒的宝库吗?

一个数百倍甚至千倍的大号莎车国。

若是拿下来,那他军臣的地位就要直追冒顿大单于,超越自己的父亲,老上大单于了!

“我要身毒的所有消息!”军臣看着姑射,命令着:“传我的命令,让乌雕、黑狼、呼衍氏,向西域派出万骑,搜集所有与身毒有关的事情,派人去乌孙,告诉猎骄靡,月氏人出现了!”

假如汉朝的情报是真的,那么,这个身毒的消息,必然在西域诸国中也有所流传。

那么,匈奴帝国就一定能找到相关的情报来佐证汉人所说的真伪。

另外,月氏人出现了,乌孙人必然坐不住。

别看乌孙现在起了小心思,小老弟想要翻身做大哥。

但是,面对月氏人,乌孙人比匈奴人还要紧迫,还要有动力。

因为,现在的乌孙大昆莫猎骄靡的父母家族,全部是死于月氏人手上。

相比匈奴,乌孙人对月氏人更加仇恨!

军臣很自信,只要猎骄靡还活着,就一定会去找月氏人算账!

“诺!”满帐的贵族,都是轰然应诺。

对月氏人卷土重来的警惕以及对一个数百倍大号莎车的向往,让整个王帐顿时群情激奋,斗志昂扬。

看着这场景,就连军臣也着迷了起来。

匈奴帝国整个内部如此团结,如此积极向上的场景,军臣已经十几年没用看到过了。

自从月氏人遁走,匈奴独霸草原后,匈奴的贵族和上层,就开始沉迷于享乐,不再如老上单于统治最初那样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了。

“哪怕,汉朝人说的是假的,我也要把它变成真的!”军臣在心中想着。

身为君王,军臣当然知道,什么是朝气蓬勃,什么是暮气沉沉。

更清楚,对匈奴这样的帝国,假如失去进取心,意味着什么。

散会后,军臣得到了他派去征收各仆从部族与奴隶部族朝贡赋税的大当户的汇报。

“鲜卑与乌恒今年所应供应的牲畜与奴隶数量都不够?”军臣沉思片刻,就对自己的大当户道:“既然是因为汉朝的缘故,而且遭了白灾,作为鲜卑与乌恒的主人,本撑犁孤涂是仁慈的!这次就对这两部族免除惩罚吧,另外,传令下去,鲜卑、乌恒两族因白灾之故,三年免征!”

大当户颇为惊讶,对鲜卑和乌恒,单于庭向来是穷追猛打,怎么,这次会“仁慈”起来了?

殊不知,军臣已经决意西征。

西征就要动员部分的东方部族,像那些不是很安分的部族,更是要全部带上,免得他们趁单于庭主力远征,自己在后方搞鬼。

左谷蠡王伊稚斜更是要带在身边,监视起来。

若是能在西征路上,消耗掉这些部族,那就更好了。

但这样一来,问题就来了。

匈奴的人口,本来就很少(奴隶不算人,只是工具,在匈奴只有能骑马射箭,随军征战的男人才会统计到丁口中),带走这些部族后,东方的力量就会变弱。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汉朝趁机对河套地区发起攻击,那么,这个时候鲜卑与乌恒就显得很重要了,这两个部族的战斗力,虽然很差劲,但,有它们在东北方向,就能牵制住部分汉军,使得汉朝长城防线的东北侧出现不稳。

再配合留守河套以及东方的部族力量,军臣自信,是可以与汉朝一较高下,等待自己西征归来的。

这样一来,对鲜卑与乌恒就需要安抚和拉拢,不能让它们倒向汉朝。

想了想,军臣觉得,鲜卑与乌恒,是天生的二五仔,想要控制住它们,军臣是没有信心的。

于是他命令道:“派人去北海和瀚海,召回虞迁王与康居王,让他们率领自己的本部万骑,移防至乌恒山和鲜卑山附近!”

虞迁王与康居王,是军臣在当左贤王时的心腹亲信。

四年前,军臣发动政变,血洗右贤王派系,杀的血流成河。

但是,除了当场处死的那些人外,右贤王剩余的嫡系,在抓捕后没有当场处死的,就不能再处死了。

不然,其他部族会跳出来说话。

于是,只能流放。

流放到瀚海与北海去,让他们与野人为伍。

军臣后来又担心这些家伙偷偷跑回来,联系旧部,于是派遣了自己的两位亲信,带领一个万骑,前往监视和警戒。

四年过去了,那些流放的倒霉蛋,也该被磨光了棱角,懂得恭顺和臣服了。

兼之,比起那些失败者,军臣更担心,鲜卑与乌恒这两个东胡的残余势力,天生的二五仔倒戈,甚至趁他不在,拉起人马,壮大起来——草原上一个部族想要兴盛,其实很简单,有一个足够聪明、果敢的首领,有一批足够勇敢,善战的部下,只要几年,就能通过抓野人、抢掠和袭击,壮大起来。

当年的匈奴就是趁着东胡被蒙恬痛揍,在夹缝里壮大起来的。

短短数年,匈奴部族就通过抢掠、收拢流散小部族的牧民和奴隶,迅速壮大,然后趁着秦国长城军团回援的机会,吃下河套地区,一下子就变成了一个能与东胡掰腕子的大势力。

所以,乌恒与鲜卑,军臣是既要用,又要防备。

只要发现他们有什么小心思,立刻就要镇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