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1章 悲惨的乌孙人(一)(第2/3页)

以游侠制游侠,这是当今天子开发出来的新路子。

今上在关中,先把地头蛇季心赶跑,然后将雒阳游侠巨头剧孟请来,管控游侠。

效果出奇的好!

游侠们,讲义气,重名望,崇拜那些有名的前辈。

常常,某些巨头发话,效果立竿见影!

这个成功经验,如今也被天下地方郡国,广泛学习。

地方官们,将自己地头上名声最大的那个游侠头子拉拢住,安抚好,一般,当地的地方,就会比较太平。

虽然不如关中,游侠们被大批收编,改行,当了绣衣卫,但也比过去,乱糟糟的市面强多了。

看在地方官们给面子的份上,游侠们,也就最多收收保护费,很少闹事。

而句注军哪位屯垦校尉刀间,可是过去齐鲁的游侠头子,论名望,在当年与剧孟不相上下。

薄世就知道,很多游侠,来到怀化,都会去句注军屯垦团,给刀间拜码头,更从不在刀间哪里闹事。

将刀间请来,做这个备盗贼校尉,薄世相信,现在的情况,应该会有所改观。

毕竟,游侠们不看僧面看佛面,多多少少要给过去的大佬一些薄面。

将这个事情搞定,薄世就开始关注起了,最近他听到的一些传闻。

“我听说,最近,有人从乌恒人手里,买到了一些自称是乌孙人的奴隶,这个消息,是否属实?”

“回禀都督,属下去查证过了,应该是属实的……”一个校尉起身答道:“属下找到了一位买到了乌孙奴隶的商人,经过查问得知,乌孙人,现在应该就躲在乌恒与鲜卑之间的群山里……”

“这样啊……”薄世敲了敲案几,寻找乌孙人的下落,这是天子交代下来的任务。

也是薄世现在的使命之一。

“有没有问清楚,乌孙人,现在还剩下多少部众和牲畜?”薄世站起身来问道。

“回禀都督,据属下查问得知,大抵乌孙人,现在只剩下了两三千部众,尽数是青壮,其老弱妇孺,全部在途中走散、死亡……”那校尉答道。

薄世点点头,然后道:“去将甲队队率张未央叫来!”

上次,张未央奉命去了趟乌恒,回来后,就被薄世任命为自己的亲兵。

然后,张未央的大兄,张起发现了金沙河,立下大功,被天子嘉奖,赐爵公乘,升为校尉。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张未央因此被其兄长要去,当了一个队率。

这也是汉军中的传统了。

校尉,依靠亲族同乡以及过去的生死兄弟,控制军中上下。

想要带好兵,队率、司马是关键。

……

没过多久,张未央就被带到了薄世面前。

“都督,您叫末将来有何吩咐?”张未央躬身拜道。

他跟他的兄长,都是被薄世提拔起来的,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薄世就是他们兄弟的恩主。

在汉军中恩主与被提拔的军官之间的关系,常常会维系一生。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当年周吕、淮阴,战功赫赫,麾下猛将如云。

甚至其中还有着曾经跟项羽单挑过的猛人。

然而,当淮阴被诛,诸吕被灭后,这些人的旧将,就被排挤出汉家政坛,甚至被清洗出去了。

只有少数几人,在今天依旧活跃。

所以,汉军之中,有着极为明显的派系和山头。

今天的薄世,已经初步具备了一个新兴山头的领袖的模样。

“吾准备让你再去一趟乌恒、鲜卑,与乌恒鲜卑两国国主,商量,寻找乌孙下落,并将他们带回新化,你可愿意?”

“都督有命,末将万死不辞!”张未央躬身拜道。

他已经不是过去那个只想着明天不要饿肚子就好了的邯郸游民。

他现在有家有室,还当了兵,做了官,自然知道,上面的命令,没有愿意与不愿意。

只有努力执行跟拼命执行两个选项。

“善,你下去准备一下,带甲队出发,前往乌恒、鲜卑出使联络!”薄世满意的点点头。

乌恒跟鲜卑,这是薄世准备在未来必定要处理的两个外部威胁。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更何况,身为一个武将,手里头要是没有军功,回到长安,说话都会不自觉的小三分。

这次派张未央过去,也算是试探。

就看乌恒与鲜卑,谁不听话。

其实,薄世更希望,两个都不要听话!

这样,他就可以以此为借口,出动军队,消灭他们。

最少也要将他们驱逐到远方!

现在的鲜卑跟乌恒,距离怀化太近了!

……

张未央辞别薄世,回到家里。

他现在将家,搬到了新化城里,这也是每一个护濊军军官的福利。

至于城外的土地跟家园,他则将之,交给了自己的丈母娘一家去照料。

“夫人,我奉命要出一趟远门,大概要一个月才能回来!”一进门,张未央就从自己怀里,取出了刚刚领到的军饷和安家费,足足一大吊的五铢钱,还有几个金角子,交给自己的老婆,叮嘱道:“这些钱,你拿去,去西北都尉那里,买几个倭奴回来,耕地也好,浇水也好,总之,粗重的活计,就让倭奴们去做吧!”

西北都尉陈嬌,前不久押着数千倭奴回到了怀化。

本来,大家都在看他的笑话,觉得隆虑候大概是疯了。

这些倭奴,虽然老实乖巧,但又蠢又笨,还没力气。

隆虑候劳师远征,捞回这些赔钱货,恐怕要有的哭了。

结果,所有人都大跌眼镜。

因为,那些倭奴虽然确实又蠢又笨,力气也不如野濊野鲜卑。

但是,他们有一个优点——好养活啊!

隆虑候从燕国拉回来了十万石不要钱的发黑腐烂的陈米。

这种米在中国别说人了,就是牲畜都不吃!

但是,倭奴们却能吃的津津有味。

一顿饭,用点陈米,混杂些麦麸,放点野菜,加点盐,人家就能美滋滋的吃光……

更重要的是,他们虽然又蠢又笨,但听话顺从。

不管怎样的命令,怎样的苦差,人家都愿意去做。

单单是这点,就比很多的野濊强了。

在这些优点面前,蠢一点,笨一点,力气小一点,反而成了微不足道的小问题。

许多人,像朝鲜君、韩王还有西部都尉陈须,都已经准备,组队一起去倭奴之地抓倭奴了。

毕竟,又听话,又耐劳的奴工,这可是很难找的!

这年头,你养头驴子,都得喂它吃豆子跟麦子,还得隔三岔五,加点鸡蛋鱼粉进去,给它补充营养呢!

更何况,那倭奴之国前的元海中,有着无数巨鲸的传闻,也催动着相关各方,纷纷将视线投注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