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5章 归来的英雄们(第2/2页)

而他们在进入虎贲羽林之前,就是从天下千挑万选而出的精锐。

至于胸甲骑兵,哪怕是一个伍长,淘汰率也高的可怕。

据说是十人之中,只能有两三人能胜任。

其他人统统被退货。

但只要通过了考核,成为了一个胸甲军官。

这前途,只能说是无可限量。

如今,汉家天下,有且只有两千胸甲骑兵。

这两千胸甲之中,只有四百不到的伍长,不过两百个什长,四十名队率,二十个司马,十名校尉。

换句话说,今天的胸甲司马,只要不中道战卒,未来,将军列侯,轻而易举,甚至九卿也可以轮着来。

“我,定要光宗耀祖!”黄匡在心里说道。

然后,他就带着自己的部下,进入华阴城。

当他进入华阴城,他才发现,整个城门附近,已经挤满了前来欢迎他归家的父老乡亲。

曾经与他一起嬉戏,游玩,斗鸡走狗的游侠们,用着崇拜和仰慕的神色,看着他的戎装。

许多人甚至在人群里大喊着:“大郎!大郎!可还要军卒乎?小弟愿投效大郎麾下,为大郎前驱!”

在汉室,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唯有投军最为实际。

而汉军将佐回归自己的家乡,主要目的,也是从父老子弟中挑选合格的兵源,充实自己的行伍。

但,在军中这几个月,让黄匡深知一个道理——军队,要求的不是喜欢逞个人英雄的莽夫。

恰恰相反,多数军队,更喜欢那些老实淳朴,一言不发的农民子弟。

就像细柳营,从不选用游侠儿,都以良家子充之。

汉家的羽林卫和虎贲卫,更是只选择北地和陇右以及代国的良家子和北地骑士出身的士兵。

所以,这些昔日的玩伴,一个也不在他的计划里。

他想要的兵源,在乡下,在农村,在那些老实巴结,勤劳肯干的佃户家庭和自耕农家庭。

而这需要他父亲帮忙,去考察家风,观察为人。

一定要选取忠诚可靠的农民子弟,最好是跟自家有租佃关系的年轻男丁。

只有这样的兵源,才可靠,才有用,才能帮助自己。

除了这些游侠外,华阴城的三老和乡绅们,也都纷纷来了。

这些人,都是黄匡以前熟悉的长辈。

此刻,这些人一个个双眼放光,像看到珍稀宝贝一样,纷纷围上前来,嘘寒问暖。

“世侄啊,我是你王家世叔啊……”有大腹便便的商贾搓着手上前刷脸:“还记得吗?小时候我还抱过你呢!”

也有羽冠巾纶的文人,拱手说道:“黄贤侄,吾与汝家三世交好,尔幼时吾就已知,汝非池中物,如今,果然……”

更有往日曾经对他严苛无比的官方人物,微笑着说道:“赳赳武夫,国之干臣,吾早知黄家郎豪杰也,以往严厉对待,乃是鞭策,果不其然啊……”

而这些人绕老绕去,最终,都会提及一个事情:贤侄,我家有女,年方二八,甚贤良淑德,仰慕贤侄已久了,不知道贤侄愿不愿意见一见呢?

但黄匡对这些人都只是热情的拱拱手,虚应一番故事。

在从军之前,黄匡从未想过自己能有今日。

但是,如今,他薄有微功,因为孙振的关系,名字甚至为细柳营的都尉卫驰所知,还得到了后者的赞赏。

所以,他的野心,也就不可避免的膨胀起来。

“做官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娶……”他在心里沉吟着,然后吐出那个名字:“韩氏女……”

两年前,黄匡还是个游侠时,曾在长安街头,与一位贵女擦肩而过,从此惊为天人。

后来,黄匡经过努力后,打探得知,对方乃是当今元老,弓高候韩颓当之孙女,虽然只是庶出,但也不是他可以攀附的。

但现在嘛……

“只要我能成为胸甲司马,就可以请都尉为我媒人,上门提亲,弓高候必不会拒绝一位胸甲司马提亲……”黄匡握着拳头,他感觉自己的人生一片光明。

这就是为何,汉家最优秀的男儿,会奋不顾身的投身军伍。

因为,军中自有黄金屋,军中自有颜如玉。

只要有能力,立下军功。

曾经高攀不上,哪怕是幻想,都不可能的贵女,淑女,转瞬就会被其家人打扮的漂漂亮亮,抬着无数嫁妆,送入家门,做你良妇,立白首之誓,取同心之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此时此刻,整个关中的各个乡亭,大体都有着类似黄匡归家一样的气氛。

那些投军,从军的英雄好汉们,带着军功和手足同袍以及未来的美好生活,从前线归来。

许多家庭,从此境遇被彻底改变。

从庶民之家,变成士族、将校之家者,数都不数清楚。

许多游侠和逃犯,更是因此洗白,从家族的罪人和耻辱,变成了家族的光荣和顶梁柱。

但也不全然都是欢喜。

也有许多的家庭,没有等来自己的儿子、丈夫和兄长带着荣誉和财富平安归来。

他们等到的是一副棺椁。

地方上的官吏带着抬着棺椁的士卒们来到他的家里。

棺椁上,覆盖着这位英雄生前所在的军队的战旗。

“老大人,请节哀顺变,贵子,作战勇敢,奋勇杀敌,实为好丈夫好汉子……”

随同棺椁而来的,还有这位英雄的抚恤金和赏赐以及朝廷发放的【王事烈属】的牌匾。

按照最新的天子诏命:死王事者,烈士也,其家人,烈属也,朕之肱骨,国之脊梁,其令有司,比山东复,岁遣官吏巡视之。

而山东复这个待遇,依据汉律,这个家族从此享有了许多特权,还可以减免田税和徭役,逢年过节,也会得到国家慰问和赏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