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2章 使命(第2/2页)

但,到武唐之时,西域都护府重立。

唐代的军人,甚至远比汉朝军人走的更远。

他们越过了葱岭,将前进基地一直深入中亚腹地,直抵西亚的边境。

若非安史之乱,天知道唐朝军队会不会打进大马士革?

即使经过了两宋的沉沦,但在明朝之时,明军也曾经饮马贝尔加,七下西洋,开创了一个大时代。

似乎,对中国而言,只要统治者不缩卵害怕,自乱阵脚,几乎没有人能击败和阻扰他们恢复霸业,收复那些自古以来就属于自己的土地,然后再将一大批自古以来的土地,留给子孙后代。

所以,后人说:穷则搁置争议,达则自古以来。

但刘彻不愿意去赌。

万一,那个傻逼搞出八王之乱或者别的什么乱子,岂不是抓瞎了?

所以,他必须建立和健全一个,类似宗周那样的体系和制度。

就算皇帝傻逼,朝臣脑残。

但是,殖民地依然有足够自保,甚至反击的能力。

同时,还得给殖民地的贵族,必须确保,不会无意义的发动内战。

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很可能需要数十年的探索和摸索,一步步,一点点的确立。

但刘彻有信心,可以在自己有生之年完成它。

因为,只要他活着,他就可以确保,不管是谁,都会听命于他。

当然,这不仅仅,只能依靠宗法制度和道德礼仪。

事实上,自宗周崩溃,礼乐崩坏后,这个天下就是兵强马壮者为王。

特别是局势混乱的时候或者乱世之时,枪杆子的声音,比谁都大。

所以,刘彻必须学习宗周,制定一个天下人都认可的价值观。

类似于后世米帝的民主,图朝的经济至上体系。

而这样的尝试,在数年前,当刘彻在宣室殿的殿中,挂上那块“四海穷困,天禄永终”的牌匾时,就已经开始了。

而这个使命,在刘彻决定要殖民印度次大陆时,就已经决定了必须由他来解决这个问题。

不然,无论是安史之乱还是类似于米帝独立战争那样的灾难,都可能在未来给汉室和诸夏民族造成灾难。

大英帝国可以丢了北美,因为北美距离其本土太远。

但汉室决不能丢了未来的次大陆殖民地。

因为次大陆与中国本土的距离,说穿了,就隔着一个喜马拉雅山。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三哥人民,刘彻必须确保,永远沉湎于他们的宗教和欢乐之中,永远幸福,永远懵懂,永远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