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2章 平贾的威力(第2/3页)

一般来说,出城商品,需要课税一成到三成。

而入城的商品则统一课税一成。

而且,人家还不是乱收税!

一切税收,都有法律依据,连收税的标准,都经过了核准——参合本地以及代郡的数位平贾,就坐镇在这参合城里,每天代表商人们去跟这主爵都尉的官员谈判,定好商品的价格。

然后,这位官员再依据平贾核准的物价来课税。

童叟无欺,明码标价!

所有商品的课税情况,都写在一个张木牌上面。

无论你是贵族的家臣还是民间的土豪,都得按照这规矩来。

不然就别想出城或者进城!

所有商人,都对这个来自主爵都尉衙门的官员恨得牙咬咬,但偏偏无可奈何。

无论他们背后是谁,权柄有多大,每天都得乖乖交税。

这实在是因为与匈奴贸易的利润太大了!

一匹丝绸或者一件瓷器,在中国,利润不过三成。撑死了五成。

但运出长城,卖给匈奴,转手就是三倍、五倍乃至于十倍的利润!

若是运气好,忽悠到了一个土包子,一匹不过几百钱的丝绸,直接卖出一头牛甚至是一匹马的价钱都有可能!

最近更是甚至连粮食也可以卖出高价了。

中国的陈米和官仓里的旧粮,百石就可以在榷市上换到一头牛犊。

虽然利润比不上丝绸和瓷器还有大黄、香料等贸易。

但胜在量多,匈奴人几乎是无休止的需求,撑爆了无数商人。

某位代国高层,甚至一个月内,靠着这个买卖空手套白狼,赚的千万利润!

而他的方法,现在也已经广为人知——很简单,先去官仓或者军仓,打个白条,借来几千石甚至上万石的陈米——反正这些陈米也是要低价卖掉,好方便进新米的。

然后,再把这些陈米拉到榷市,卖给需求极大的匈奴人。

再赶着从匈奴换来的牲畜、皮毛甚至黄金,拉到太原、晋阳甚至是雒阳和长安出售。

最后拿着获利的钱,支付给官仓的官员。

这一整套流程下来,安全无风险,而且利润极大。

以至于如今,整个代国乃至燕赵地区的达官贵人,纷纷效仿。

而闻到利润的商人们,也都蜂拥而来,在参合等边境贸易榷市附近聚集。

仅仅是参合城,每日进出的车辆,就以千辆计算,贸易额少则价值数百万,多则以千万!

想到这里,商贾们就都垂头丧气。

眼睁睁的看着那些小可爱,一个个的蹦到别人手里,真是让他们心如刀割。

但偏偏没有任何办法。

因为,人人都知道,主爵都尉背后站的是天子。

没有人敢惹!

更何况,主爵都尉衙门的所有行为全部合法,特别是他们拉上了平贾们来做这个事情,更是让人说不出话。

由于有平贾们核定价格,所以哪怕是权力最大,地位再高的人,也不敢表露不满,更别提做其他事情了。

原因很简单。

在程序上,主爵都尉的行为,几乎无可挑剔,完全遵守了汉室现行的一切律法。

又有平贾背书几乎无懈可击,连让人去喊“与民争利”的力气都没有!

自然也有无数人想过各种办法。

譬如有人想走私,但是,汉军驻军,几乎是不间断在一切道路和进出长城的要道巡逻,使得任何走私行为,都可能被杀全家。

也有想过收买。

但是……

这些人看着站在城门下,浅笑吟吟的对着商贾们作揖拱手的那个年轻的主爵都尉派驻在此的官员,都生出了无力感。

这个姓杨的年轻人,几乎就是一个油盐不进的家伙。

他每天都过着苦心僧一般的生活。

每日早晨起来,就已经在岗位上,每天夜幕降临时,则住进了参合城外的军营。

不管是谁,拿着谁的拜帖去见他。

他的旁边必定站着一位拿着纸笔,沉默不语的记载着言行的御史。

这几乎断绝任何人行贿和收买的可能性——没有那个傻瓜敢当着御史的面行贿,那跟把自己的脑袋放到断台头差不多!

前两年,这些御史和廷尉的官僚们,可是联手掀翻了整个齐鲁的官僚,上千颗人头落地,数以百计的官僚士绅家族灰飞烟灭。

这参合城外,就有着几十户被流放到此的可怜家庭。

并没有人愿意去城外种田。

但与这些商人不同。

杨可非常享受他现在的生活。

每天他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收的税,越来越多。

而这些税款,会成为他最好的政绩,帮助他爬到最高的巅峰。

小心的别了一下自己衣襟上佩戴的勋章,杨可无比自豪的挺起胸膛,这是天子钦赐的勋章,名为“良吏勋章”,只发放给廷尉、御史以及主爵都尉和绣衣卫中最出色的中低级官员。

获得此勋章的人,直接被登记到兰台的“储备”文档之中。

这储备,顾名思义,就是未来储君的大臣的意思,更是,最优先提拔的名单。

整个汉室官僚系统中,杨可所知,得此勋章者不过二十人。

作为帝国的二十分之一,杨可有着自己的骄傲和抱负。

他希望,自己能爬到越高越好。

而在汉室,一个寒门出身的人,想要爬上去,唯一的办法,就是政绩。

不管是杀人还是收税或者开疆拓土,有政绩就一定能升上去!

“吾这个月已经收了五百万钱的税款了……”杨可在心里盘算着。

五百万钱,相当于汉室关中一个大县一年的田税和贱更钱的总和,相当于去年汉室盐铁收入的五百分之一。

但这只是他一个月收的税款而已!

这让他的心里面充满了骄傲和自豪!

但……

这还不够!

“还不够出色!”杨可在心里想着:“我听说,马邑的同僚,已经收了六百万的税款了!我不能被他抛下,一定要收更多税款!”

而要多收税,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平贾们把商品价格提上去。

可是,这些平贾本身就是商人,而且是当地商人自己选出来的与官府交涉的代表。

想要他们提价,谈何容易?

过去每一天与他们商议物价标准,都是跟打仗一样,分文必争!

想到这里,杨可就牙咬咬的看了一眼站在城市市坊中的那些平贾们。

杨可此刻真希望天子不要给这些家伙太大权力!

但现实就是,如今汉室的商品税收基准,是由官府和平贾们共同制定的。

前者依法制定税率,后者依法核定价格。

这是黄老学派主张的社会模式。

更是得到了天子批准的《平律》的支持和保护。

平律之中有一条,甚至专门指出:有司以平贾定其物之上、中、下之贾(价),各用其为市平,勿拘它所。